3月16日,在奧斯卡奪四項大獎的電影《水形物語》登陸內地大銀幕。截止到3月16日下午1點,《水形物語》票房破千萬,排片占比17.7%,相較往年引進的奧斯卡影片,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預估最后總票房將超過8000萬,即便電影很難過億,但發行方二十世紀福斯其實是毫無壓力的,因為《水形物語》在中國賣的每一張票都是純利潤,電影已經收回成本了。那么就來分析一下,電影到底能賺多少錢,又值不值得看?
在90屆奧斯卡上,《水形物語》13項提名領跑,最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配樂和最佳藝術指導四項大獎,算是奧斯卡給電影的最高榮譽了。那么《水形物語》到底是一部什么電影?有哪些特點?
劇情科幻,主打純愛
電影的英文名是“shape of water”,直譯為水的形狀。水是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和道具,導演想表達的,是水的和愛情一樣,沒有永遠流動、沒有形狀。《水形物語》的故事背景放在冷戰時期,軍方捕捉到一個半人半獸的人魚,關在一個巨大的水缸里,在這個機構擔任清潔工的艾麗莎出于惻隱之心偷偷和人魚建立了聯系,并逐步發展出感情,兩顆寂寞的靈魂找到彼此,艾麗莎決定幫人魚逃出實驗室。
雖然是冷戰背景,但人魚角色的出現給電影貼上了科幻的標簽,不過導演沒有向科幻元素上延展,只是通過人魚跨物種的相戀,講了一個純愛的故事,更像是一個成人童話。因此,有科幻元素的《水形物語》說到底是一部充滿溫情和哲學意味的文藝片,單純、善良的人魚和暴虐成性的人類到底誰是怪物?這是電影對觀眾最直接的拷問,所以抱著看好萊塢大片預期的觀眾,對不起,《水形物語》不是你的菜,它只是一部故事老套,看完無驚無喜的文藝片,上映首日票房過千萬,已經很出人意料了。
制片成本僅是《紅海行動》零頭
《水形物語》沒什么大場面,特效鏡頭也不多,可是你絕對想象不到,它的總制片成本僅2000萬美金,折合人民幣1.3億,大概也就是《紅海行動》的五分之一,要知道《紅海行動》僅軍事裝備就耗資近2個億了。而目前《水形物語》在北美的票房已經超過6000萬美金,收回成本尚有盈余,所以中國的分賬票房,每一分都是純利潤。

但是特效少、沒有大場面的《水形物語》,畫面一點也不粗糙,反倒感覺非常的精細,這要歸功于攝影和藝術指導。《水形物語》的攝影師丹·羅斯特辛此前曾和導演托羅合作過《猩紅山峰》,兩個人的合作很默契也很愉快,這一次合作資金更加捉襟見肘,丹介紹說,《水形物語》算是小成本電儀,所以錢都花在了刀刃上,一直在和攝影器材、時間做斗爭,在拍攝的過程中只能用小型的攝影機拍攝,更多的時候都是一臺攝影機去拍出精美的畫面,他們用最便宜的移動設備,盡可能的讓攝影機動起來。為了節約時間,觀眾在電影里看到的多數場景,政府機構、街道、艾米麗的家里等場景,超過95%的戲份都是在攝影棚里完成的。

但是這里有個問題,電影中的戶外戲幾乎一直在下雨,并且還有兩場水中戲,又是怎么完成的呢?丹介紹說,大場景用了很多人工降雨,并且電影是在冬天拍,還要想辦法讓演員在雨中保暖,不然太冷了,同時雨灑了一會兒就會起霧,起霧就沒法再拍下去,男主角邁克爾·珊農穿著小馬甲,心情被雨水不斷沖刷。最后劇組用了熱水雨才好了一些。

拍水中戲,劇組沒有預算做一個大水池,水中戲只能用“水戲干拍”的方法,將家具和角色用繩子懸掛在空中,然后再用高幀率拍攝,制造出漂浮的效果,同時在室內制造水汽,用散射的光線制造效果,看起來就像真的水下一樣。而浴室戲,則是用了《血族》劇組剩下的大水缸里拍攝完成的。
畫面精美的像油墨畫
盡管制片成本低,《水形物語》還是保持了非常高的藝術水準,在置景、服裝、化妝、道具等方面毫不含糊,現在看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于有鑒賞能力的觀眾來說,看《水形物語》是極大的享受,攝影師丹·羅斯特辛用最簡陋的攝影器材,拍出了漂亮的畫面在,在用光上也非常考究,比如艾麗莎的家,從布景到光線,都做到了教科書般的高水準。

《水形物語》不是一部充斥特效的爆米花電影,而是一部走心的文藝片,喜歡看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謹慎選擇,很可能會覺得值不回票價,但對于熱愛電影的影迷來說,《水形物語》能夠有效提升電影鑒賞能力,還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