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這兩年行業變化太快。
我們以為日子既然這樣一天天到來,自然也會這樣一天天過去;我們以為AV行業發展了數十年,自然也會按部就班地這樣改進、突破地發展下去——
矩陣傳輸通道一躍到了144×144,很快又有了288×288,接下來順理成章就會成倍增加下去吧?
液晶拼縫創紀錄地突破到了3.5mm,旋即又改寫成為了1.8mm,大多數都不認為這是極限,但是要想繼續縮窄拼縫應該極難極難了吧?
等離子黯然離場,LED取而代之,冠之以“小間距”的名頭登堂入室,與DLP、LCD三分天下,從P2.5到0.8,接下來肯定就會有0.7、0.5乃至于更小間距面世吧?
投影亮度突破,從主流的幾千流明到一萬余,再到20,000又到30,000,這下應該在哪哪都夠用了?
1080p已經清楚得不要不要的,在專業市場,上馬4K的必要性曾一度被討論和質疑,縱然有必要,那也應該是小眾吧?
技術顛覆
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矩陣的傳輸通道固然在繼續成倍增加,但IP化的浪潮已洶涌襲來。實際上,隨著內容發布越來越多地通過IP網絡轉移到在線傳輸,音視頻矩陣切換的概念開始在專業AV行業變得“落伍”起來。“分布式”幾度上信息化視聽行業的“熱搜”更是助長了這種思潮。但矩陣在大帶寬,穩定可靠性等方面,依然保有其優勢。
時而三星領先,時而LG率先做出突破,1.8mm之后我們認為極難再大幅突破下去的液晶拼縫,旋即就被巴可等企業直接給“無縫化”了,這讓我們在比較幾大顯示技術的優劣勢的時候,只能說“此處省略數百字”。
小間距LED在P0.7之后終于沒有看到再度精細的消息,但市面上Mini LED、Micro LED概念又橫空出世,與我們所定義的小間距LED的發光晶體顆粒,在體積上有了革命性的下探。不僅如此,為避免在精細化方面“炒冷飯”,又在封裝工藝上做起了文章,繼SMD之后,又出現了工藝更有優勢的COB封裝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冰屏——側發光的透明LED屏這兩年也逐漸趨熱,并在今年的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的演繹中大放異彩。

Micro LED與普通LED顯示對比
激光呢?激光的亮度峰值,已經被相關廠商推高到了近十萬流明,而且一眾廠商的口徑近乎一致:亮度根本就不是問題。現如今,原本高聳入云的20,000、30,000流明,不但沒有“哪哪都夠用”,反而只是被稱之為所謂的“高端投影應用亮度的新標桿”而已。高亮度,也似乎不足以在投影行業穩坐神壇無憂了。
質疑歸質疑,并沒有絲毫延緩4K發展的腳步,不但在家用市場風生水起,在專業市場也已經成為中高端顯示產品的標配。囿于內容短板,4K應用尚未大面積鋪開,但這并不影響大家對8K的期待。8K自2012年夏普推出全球首款8K液晶電視以來,至今已經有6年時間。在這6年里,無論技術水平、制造能力、產品性能、產業配套、市場需求都有了巨大提升,這些都為8K的突破發展積累了強大的勢能。
如果說我們在去年十月份的“綠筑跡 - 臺達綠色建筑展”見到的臺達8K投影應用還只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那今年年初的阿姆斯特丹ISE展會上的展出則是向全球宣示“8K來了”,臺達也因此先于NEC、科視、巴可乃至于索尼、松下、愛普生等一系列投影顯示巨頭,占得8K先機。
曾幾何時,行業一點一滴進步,在我們內心深處實際上是有跡可循的。但是現在,跟移動互聯、社交、電子支付等林林總總社會發展的其他發展軌跡一樣,有很多東西,我們一下子未必看得懂了。這大概就是“顛覆”吧!

臺達在ISE展上展示的8K投影機
人才革命
技術巨大跨越,伴隨著的是一整個生態體系的變革,包括產品研發、項目方案設計、市場策劃推廣,當然還有人才的培養跟進。
為了不被這個世界甩開,大家拼命跟上話題,跟上“風口”,當真是學無止境!
《中國制造2025》說工業升級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升級,工業4.0就是一場“人才革命”。
專業AV行業也大抵如是。模擬轉數字時代,有大量的老牌企業沉沙折戟,也有更多新興企業異軍突起;現在萬物互聯時代到來,IT對AV的大舉滲透又讓很多企業亂了陣腳。
前幾天在一個行業群里,大家討論的一個相關話題挺有意思,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有一位群友在群里分享了一則有關黑科技的新聞。然后就有一位音頻行業的專家老師感慨說:“我的目標是把我以前工作過的某些崗位淘汰掉——是否有點自宮的感覺?這一年看到好多事情都在轉變,現在對技術方面想法有些變化,不長的時間,可能有一些崗位的人員要失去工作,甚至包括一些原本技術門檻很高的崗位,比如調音師。”另一位協會領導則評論說:”你不自宮別人也要宮你。還是自覺點好。社會進步本來就是如此”。
實際上,這段調侃和自嘲式的對話并非無的放矢,僅就調音來說,市面上已經出現了相關智能化產品,很大程度上能夠勝任眾多場景的調音需求。
大家對電視劇《笑傲江湖》里練就《葵花寶典》開篇“欲練此功 必先自宮”肯定印象深刻。而在這里,行業浸淫超過二十年之久的專家老師,用“自宮”來“撇清”跟之前的關系,在感慨行業變化之快的同時,我們也深深為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所折服。
為適應行業發展的腳步,我們都是求知若渴的孩子!

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船小好調頭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不惟我們要變,整個社會發展的大勢都在變,包括如日中天的互聯網巨頭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一個月以來,只要你在手機瀏覽器中使用百度搜索,就會收到一連串來自百度的提醒:建議使用百度App。為了將網頁版用戶導流至手機App,百度采用了各種方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直接,甚至會持續彈窗,哪怕會引人反感也在所不惜。
為何如此?
就現在來說,移動互聯網的入口比PC互聯網更為分散,各種超級App如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百度地圖等,都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騰訊阿里依靠社交和支付打通線上線下,提供越來越多的生活服務功能;今日頭條靠信息流和算法在內容上獲得成功,并以瘋狂收購擴張自己的內容平臺,變現能力都越來越強。憑借百度搜索、百度閱讀、百度文庫、愛奇藝等在內容上多年的積累,本可以在內容上成為絕對強者的百度,而今在內容方面的固有位置已經變得岌岌可危。
雖然百度遠遠還未到“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地步,但一手好牌,終究還是失了先手。行業內的情況也有類似,有的公司一朝一飛沖天,有的公司十數載耕耘也可能付諸流水。在這樣一個市場和技術波譎云詭的大環境面前,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無奈,小公司有小公司的辛酸。
以投影行業而言,尤為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很大比例的一些有影響力的投影代理商在這兩年結束了與“東家”的蜜月期,開始推自有品牌投影產品,而廠商也多著手調整原本的渠道政策,或為進一步攻城略地,或為免遭業績下滑之苦。
資本的力量也在小小的視聽行業嶄露頭角了,且不說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些收購兼并,單就是各種小型特色企業在資本的注入下煥發強勁競爭力,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一股勢力。而這些目前來說還比較小型的企業,很多相互之間還盤根錯節,既融到了資本,還融到了人脈。
很有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意味!

大企業、小企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信息泛濫,優質流量在哪里?
身處行業,我們還免不了要跟媒體打交道。宣傳推廣,是每一家立志于做大做強,或者持續保持強大的企業都要去做的事情。
但“人人都是自媒體”之后,我們行業跟外界一樣,開始受到了信息泛濫的侵擾!
就內容的高質量輸出而言,如果說信息化視聽行業之前還是一方凈土,那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口號堂而皇之出現之后,“快餐文化”真正開始在行業內盛行開來。
拋開媒體單干,企業很欣喜地找到了廉價的內容宣傳渠道。但一方面在內容輸出疲于奔命的同時又面臨著優質內容枯竭的尷尬;一方面又面臨著資訊大爆炸,信息過剩的無奈;而且專業的事還需要專業的人來,在內容的生產上,照樣需要人才投入。一段時間下來,往往得不償失!微信公眾號就像是一只吞噬內容的貔貅,遙望前路,沒有回報,看不到光明。
那么有人會問,優質流量在哪兒?不是微信,那是百家號?今日頭條?還是騰訊?網易?
我想都不是,專業AV行業在這些超級流量通道的大海中,頂多是一條小溪,匯入其中,可能連個泡沫都不會起。另外,我們認為,“少就是多”的原則永遠沒錯,尤其是現在信息泛濫的背景下,這一命題更加凸顯出其正確性。實際上,行業內不乏優秀的媒體,優質的內容更是層出不窮,這就已經是最好的流量入口了。搶占流量不靠數量靠質量,如果各自為政,都以“點擊量”衡量成功失敗,那這一團亂麻,只會變成死結,再也解不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