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用力?嗯?轻一点原神宵宫,尿口扩张videos,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爆乳接种 ,荡公乱妇HD电影中文字幕


微博

QQ

談《從澎湖灣走來》的錄音制作

2007-04-18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 陳蓉 楊天義 依馬獅網


    去年,我臺選送了《從澎湖灣走來》參加廣電總局2006年度廣播節目錄制技術質量獎的評選,《從澎湖灣走來》屬于專題采訪語言類節目,語言類節目的聲級比音樂類小,但是方向性極強,語言錄音以清晰度和可靠性為主,下面談談《從澎湖灣走來》的錄音制作。
  
    一. 錄音設備的選擇
    在對語言類錄音調音臺選擇上,應具有以下功能:(1)至少有6~8個獨立輸入通路;(2)每個通路都應設有增益、頻率補償等調整功能;(3)主輸出通路及輔助輸出效果返回通路;(4)監聽、監視;(5)與播音室通話的對講功能。這次選用的YAMAHA O2R96調音臺是帶有電腦液晶屏的數字調音臺設備,調音臺有24路輸入,8路輸出,每一路通路的均衡器(EQ)、聲像轉移(PAN)、母線(BUS)的輸出和編組(GROUP),均由電腦操作和顯示完成。在語言節目錄制中,要盡量減少室內反射聲的拾取,以提高語言的清晰度,所以一般使用心型指向性的傳聲器,心型指向模式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回饋和有效防止外界信號干擾,拾音清晰細膩。選用的Electro-voice RE20,是單一指向專業動圈傳聲器,是專門為錄音、廣播和擴音設計的,具有極廣的頻率響應和優秀的瞬態反應,可以與最好的心型指向電容傳聲器相媲美。另外它還帶有一體化的防爆破音和防風過濾裝置,可以減少在近距離錄音中出現的“咝咝”聲。
  
    二. 前期錄音
    1.選擇、確定播音員
    《從澎湖灣走來》是一篇關于臺灣音樂人葉佳修的訪談錄,其中通過對葉佳修創作歷程詮釋,反應出他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他創作的一首耳熟能詳,洋溢著濃郁田園風情的臺灣校園民謠《外婆的澎湖灣》,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風靡海峽兩岸,甚至整個華人世界,這首歌曲在我們的生命軌跡中留下了永遠的回憶。此題材感情運用較多,希望以一種柔和中帶有剛毅的方式來突出特點,因此選擇了一位女中音播音員。在播音前期,導演先讓播音員熟悉作品,理解創作情懷,并積極調動其情緒,使其處于一個很好的狀態。
    2.設備的檢查、調試
    在錄音制作前,以“-4dB進-4dB出”的標準對各個設備進行電平的統一校對,使用NEUTRIK-A2D測試儀的信號發生器送一路電壓電平為4dBu,頻率1kHz的正弦信號。第一,對聲卡的輸入輸出電平進行校正,在聲卡上有一微調的電位器,可以通過輸入標準信號調節其到合適的位置;第二,對于選用的英芙美迪Air2000數字音頻工作站,其軟件中有一電平調節控制鍵,它可以對模擬和數字輸入口的電平進行調節,經過測試,使其模擬的輸入電平置于-15.5dB,輸出電平置于-8.5dB;第三,在對調音臺校正時,電位器置于0dB,增益調節到合適位置,使調音臺的輸出電平達到4dB;第四,測量傳聲器-調音臺-電腦通路指標,判斷指標是否合適,這樣在錄音過程中各設備的狀態位置就應固定下來。
    3.前期語言錄制
    語言錄音多采用近距離拾音方式,可提高聲音的清晰度,一般拾音距離在20~30cm左右。在試音中,讓播音員先錄制幾段內容,當聽出有一些噴口音“噗噗”聲,將話筒偏離播音員大概25度左右,這樣還可以減少播音員齒音的拾取。錄制過程中可能出現峰值信號,這樣會造成作品的失真,達不到要求的技術指標。為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就是采用壓縮處理技術,在合理的頻域范圍里壓縮是不會對人聲造成影響,還可以去除一些噪音,使人聲更清晰、干凈。作品中采用了少量的壓縮,壓縮率設為2:1,門限值設為0dB,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三. 后期制作
    1.設計配選歌曲
    作品的歌曲可以襯托出主題,表達出作品的人文思想并配合氣氛、環境、人物形象相互輝映。其中選擇了葉佳修的原創作品:《外婆的澎湖灣》、《爸爸的草鞋》、《我們擁有個名字---中國》等。在作品情感表達至深的地方,還配上了幾小段風格舒緩、柔和的音樂,營造了一種和諧氣氛。對于媒體聲源使用,主要是強調它的再還原性,在節目中與主題相輝映。
    2.特殊處理
    作品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電話采訪。電話的傳輸頻率在300Hz~3kHz之間,這樣就使語言缺失了低頻和高頻音域,聽起來就覺得單薄無力,有時還會有聲相漂移的現象。此時使用調音臺的均衡器對音色進行頻率處理和修飾,對感情濃郁的地方添加混響效果,主要是為了增加聲源的豐滿度和融合性,使作品層次感分明,相互融合交匯,可以吸引住聽眾的注意力。
    3.剪接
    剪接點要選擇得當,一般都應在聲源的開始端打上標志點,操作時利用數字音頻工作站的軟件淡入淡出來銜接前后內容,要注意不能有斷點出現。對于持續的長音、弱音、節奏變換之處不宜剪接。
    4.合成
    本作品的錄制僅用了兩軌,一聲軌為女主持人的語言和采訪對話軌;二聲軌為歌曲音樂軌。合成時特別注意語言與歌曲個性的把握,聯系專題的藝術構思來突出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四. 體會
    1.注重題材的選取。怎么樣使短短的十五分鐘的節目包含豐富的內容,使聽眾聽起來即覺得舒適,又覺得主題明確呢?這就要求制作者對原文的理解透徹,能夠將文章濃縮后而不失去其原有本色。《從澎湖灣走來》主題十分鮮明,表達出葉佳修對故鄉的思念,一種強烈的愛國情懷,只要抓住這一要點,就可以很好的表達出文章的中心內容,這次選擇的播音員也很好地詮釋出那種濃烈的家鄉情,抑揚頓挫,用語言賦予作品第二次生命。
    2.注重應用EQ。通過調節EQ不僅可以變換出不同的音色,還可以處理一些噪聲。在對EQ的調節上,人耳聽覺的靈敏度也是很關鍵的,這個就需要長期的訓練培養。比如《赤足走在田埂上》是早期以卡帶做為母帶的原始資料,歌曲中的高頻噪聲比較突出,其中還有部分失真,明顯聽得出有“嘶嘶”的聲音。利用頻率衰減進行掃頻,判斷出噪聲來源于11.5kHz附近,因此就將此點頻率進行衰減,歌曲明顯干凈很多。
    3.注重壓縮軟件的選擇。現在錄音逐漸從模擬向數字化過渡,其中就引用了很多網絡元素,聲音的記錄也不僅僅限于原來那種模擬記錄了。現有的WAV、MP3等不同格式的記錄形式,不同格式的轉換就有可能造成數據的丟失,就應該運用壓縮比最小的軟件進行處理。Air2000中自帶了一個將S48文件轉換為WAV的軟件,其壓縮比為1:1,這樣就可以很完整地記錄下聲音文件,達到與原來相同的效果。
    《從澎湖灣走來》榮獲總局2006年度廣播節目錄制技術質量獎中的語言類獎項。我們總結在錄制和制作中,只有把技術和藝術相結合,使主持人語言、音效、音樂歌曲互相融合,才能使作品的主題以另一種聽覺享受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這是力與美的結合,是一種藝術的延伸。

視聽科技視頻號 廣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