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媒體演播廳是我臺第一個全高清演播廳,主要以新聞直播,關注直播等新聞類節目為主,在布置燈光系統時,著重考慮了電視新聞類燈光設計與人物塑型。而且高清視頻系統對燈光的要求相對于標清視頻系統要高,同時現場直播對燈光系統穩定性要求比較高。
【關鍵詞】 新聞演播廳 燈光供電系統 新聞布光技巧LED燈具 直播燈光應急預案
一.全媒體新聞演播廳概述
揚州臺全媒體新聞演播廳是我臺第一個全媒體全高清演播廳,面積為260平方米,高度為6米,環境以藍色LED燈箱為主,以多種液晶電視屏為主持人背景。人物的造型和環境氣氛布光,采用的是星光的100WLED平板燈與00WLED聚光燈和FDLthunder控制臺(見圖1)。

圖1
燈光供電系統圖(見圖2),市電輸入分為AB兩路,燈光A路供電經過電柜C1(N100)和C2(N100),C2(N100)備用。C1(N100)分別經過C3(N100)、C4(N100)、C5(N100)。C3(N100)經過轉接頭(C31、C32)到20KWVAUPS,UPS輸出后分為兩路,一路空開控制燈光直通柜(演播廳燈具),一路控制應急燈(演播廳燈具)。C4(N100)經過燈光工藝1轉接頭(C41、C42)由燈光舞美分控控制演播廳舞美。C5(N100)經過備用C51到兩路10KWUPS,UPS輸出控制開關非編設備。燈光B路供電(備用)

圖2
二.新聞類燈光設計與人物塑型
電視新聞節目主要有兩類,一是在演播室通過播音員將新發生的人和事進行播報。二是在新聞現場由主持人進行介紹或評說,兩者的共同點是,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揭示或展示人物和事件的真實面貌。播音員要穿著得體的服飾,并通過化妝,樹立一種端莊、大方的公眾形象。播報時的語氣、語調、語言節奏以及神態給觀眾一種真實、可信的感覺。對于燈光創作人員來說,依據電視新聞節目的特點,設計創作好新聞節目的燈光,是作為一名合格燈光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在電視燈光創作中,對不同題材的電視新聞節目,要進行燈光效果的區分,并在燈光設計、人物造型、布光技巧上進行整體把控。
·設計思想:要根據演播室的面積、空間等實際條件,與美工商定新聞播音臺和舞美背景,包括其形狀、色調、大小比例以及所擺放的位置。實際應用中,播音臺與背景之間要盡可能拉開間距,留下足夠的布光空間(一般不能少于2米),便于解決布光中容易出現的人物造型光與背景光相互干擾的問題,要對播音員的面部特征進行觀察分析,同時還要考慮到其它造型手段(如發型、服裝等)對人物造型的影響。掌握以上幾方面的綜合情況,再進行整體的燈光布局設計。LED燈具的特點是:(1)被射物不易形成明顯的陰影瑕疵,更能體現人物的面部形態,畫面效果層次豐富。光線均勻柔和,視覺舒適,使得播音員能夠更好的觀察提示器信息。(2)燈具性能穩定,功率小,照度指數高,色彩還原性強,視覺清晰。在布光時,可以根據現場氣氛和電視畫面,進行適當的位置、高度、角度選擇。燈具隔柵的作用:若采用燈具隔柵,其光照范圍小,光照區域相對聚光,反之不加隔柵,光線均勻、柔和,光區范圍變大,亮度變弱。
從新聞類節目的特點來講,電視新聞節目反映的是人物事件的客觀性、真實性、時效性。播音員要給觀眾一種端莊、大方、客觀的播報形象。從人物塑型來講,光線均勻柔和,人物的五官、發質、服飾、舌齒、眼睛有整體輪廓和空間層次,無明顯的陰影和亮斑。我臺《全媒體新聞演播廳》人物逆光造型,采用100WLED聚光燈(見圖3),它投射出的光線比較硬,且照度強、范圍小。可以根據節目要求,對其進行亮度和光區控制,來體現播音員立體輪廓。

圖3
·人物塑型:要根據播音員的形象特征進行燈光造型歸類,同時也要考慮到播音員合理的審美要求,有的需要用光準確地表現出本來面貌略加美化的還原型,有的則因胖瘦或其它原因,需要通過布光技巧重新塑造形象,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還原型或塑造型的形象,都必須符合新聞播音形象的主體格調,盡量減少造型的痕跡,力求光影自然過度。人物光要做到,當畫面將播音員置于中景時,人物的五官要勻稱,發質要見絲,服飾要見質,舌齒要見亮,眼睛要有神,要有整體輪廓和空間層次,無明顯的陰影和亮斑。下面是我臺《揚州新聞》節目具體實施的布光方案:采用了五盞不加隔柵的LED平板燈作播音員人物造型光,一盞加隔柵的LED平板燈作人物的眼神光,一盞LED聚光燈作人物的逆光。(見面4)

圖4
(1)在人物上方兩米左右距離,偏后一點用LED平板燈鋪些底子光,增加空間光密度和發質、肩部的感光度。使得整個畫面干凈、清晰、飽滿,得到最好的視覺效果。
(2)人物主光要放在面部瘦小的一面,使其得到光照而豐富,或放在臉型完美的一面,使其得到充分的表現。
(3)對臉型線條輪廓不明顯或胖者需要拍瘦一點的播音員,燈位的高度和側度應加大,反之則減小。
(4)眼神光要以眼珠正中一點為佳,不能一片或多點,可用加隔柵的平板燈進行單獨表現,同時也起到充淡頸部陰影,增強舌齒的明亮度和清晰度。
(5)對女播音員的造型,燈光不宜過高或過側,否則會影響面部膚質。一般男播音員的膚色沒有女播音員的白,所以布光時一定要控制好亮度值。
(6)要將人物造型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要散射到背景上,以免影響畫面的主次、色調和層次,可用黑卡子或擋光板進行遮擋。
(7)背景光要簡潔,色彩要淡、純,對不理想的背景色調,可用燈光色彩進行校正。
(8)要嚴格控制光的比例和光照范圍,人、景、物的光比過渡要自然,使人物形象和電視畫面層次分明。
·布光技巧:作為人物布光來說待背景光布好后,可先把背景燈關掉,進行獨立的人物布光,如果是男女雙人播音,要根據男女播音員的臉部特征,確定主光燈位,若兩人臉型差異較大,需分別設定主光,燈位的高低,角度要以臉型確定。
(1)主光:主光是人物造型的主要光源,是塑造人物的形象、體現人物輪廓和膚色氣質的光,燈的方位角度要依據人物的面向和臉部特征而定,一般情況下,主光燈在播音員面的朝向一邊。布光中女播音員的燈位不宜過高或過側,特別是臉部有皺紋的播音員,燈位的高度、側度要掌握好。主光的位置一般在平行度的30釆50度之間,高度以播音員坐姿時,鼻影在鼻夾偏下一點為佳,若是線條型的高鼻梁,燈位就不宜過側,光線也不宜過硬,可采用不加隔柵的LED平板燈。注意的是布置人物的光,盡量不要散射到背景上,不然會影響整體層次的畫面效果,若燈位躲不開,可用扉葉遮擋,如扉葉有虛影,可在扉葉上加黑卡紙進行加長遮擋,或用擋光板。
(2)輔助光:輔助光也稱副光,是用來彌補主光的不足,照射主光所不能照亮的另一側,是協助主光塑造形象,增加質感和面部過渡層次的光,它起到充淡主光造型所產生陰影的作用。輔助光要采用不加隔柵的LED平板燈,它是二次反射式光線柔和,若是聚光燈,可在扉葉上加柔光紙,根據亮度情況也可加兩層柔光紙,一層加于透鏡口,另一層加在扉葉前,增加柔光度,目的在于盡量減少輔助光產生新的陰影,燈位可根據主光的位置以及臉型、發型情況來進行選擇,一般輔助光的影子不要過鼻梁,不然會有蝴蝶型鼻影,亮度主光亮度的比例在2∶1釆1.5之間為宜。
(3)面光:面光即機位正面的光,是用來照射人物的正面,燈位一般在人物面部高度偏上,在機位上拋度的30度左右。也可采用雙燈面光,即先用不加隔柵的LED平板燈進行面部照明,再用加隔柵的LED平板燈做眼神光,特別是有提示器或播音員有下眼帶的情況下,需采用分別面光照明,但要采用擋光板分別擋掉不利于人物造型的光。如有下眼帶的播音員,須單獨用低角度的光來進行局部補充,此時,要擋掉鼻梁以下的光,否則會有蒜頭鼻影,并影響唇齒的美觀。面光要幫助主光造型,使人物面部有層次,有眼神光,眼神光以眼珠一點為佳,不可一片或多點。播音員播音時牙齒和舌頭要看得清楚、自然,并要控制亮度,盡量減少新的陰影,特別是下腭陰影和背景陰影,不然面部顯得雜亂,畫面不干凈。
(4)逆光:逆光也稱輪廓光,它是用來勾劃人物線條和立體輪廓的光線,是增強畫面的縱深感、突出人與景物空間層次的光,在人物造型上能體現發飾、肩部服裝的質感、立體感。布光時可采用LED聚光燈,燈位一般在播音員背后上拋度45度釆65度之間,亮度需高于主光,光比宜在2∶1之間,但不宜過亮,不然會產生假的不自然的感覺。
(5)流動燈:流動燈也稱修飾光,在特殊情況下臨時用于局部修飾,如播音員穿著深色服裝時,服裝的顏色、質感不能體現的情況下,進行局部加強。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有余光散射到面部,要用擋光板把余光擋干凈。有時由于播音員因睡眠不足或其它原因,兩邊臉頰有胖瘦不均時,可采用流動燈加柔光紙在瘦的一面進行細部補充。使用流動燈時一般宜用1KW以下的燈,不宜過亮,燈位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角度要合理,光線要專一,要起到效果,達到增強形象氣質的目的。(見圖5)

圖5
三.直播燈光應急預案
電視直播不同于錄播,直播過程中是不可以中斷的,在直播過程中也會出現特殊情況,影響到正常直播。作為燈光師首先保證燈光系統要做萬無一失。第一點考慮供電安全。全媒體新聞演播廳采用了獨立UPS系統(見圖6),由市電經過UPS供給演播廳燈光系統配電柜,遇到市電斷電UPS系統自動啟動供電功能,輸出到每個直通LED燈具上。第二考慮燈光控制系統安全。1.燈具采用自動切換雙回路512信號,預留燈光備用控制臺。2.直播區域采用了獨立的LED應急燈具,由UPS下端直接輸出,并在燈控臺幫安裝了應急按鈕,在燈光系統不能正常使用時,按下應急按鈕啟動應急燈具。

圖6
電視新聞人物的燈光造型,畫面效果。對燈光設計,創作人員來說,不但要具備專業的系統設計與布光藝術技能,更要具備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觀念。隨著科技和電視技術的不斷發展,燈光創作人員更要不斷的專研電視各專業的綜合知識與技術,掌握電視新聞的表現特點,了解新聞節目創作的形式和風格。不斷學習 、善于思考、總結工作中的經驗,為電視新聞節目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人物形象和畫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