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lm Poetry(電影詩歌)》是由俄羅斯著名演員阿納托利·貝利創作的一個項目:一部關于俄羅斯詩人Igor Severyanin的短片,該片使用松下AU-EVA1相機拍攝。
預告片:

借此機會,松下公司采訪到這部短片的創作者,同時也是這部影片的制片人和演員: 阿納托利·貝利(Anatoly Bely)、導演:亞力山·大亨特(Alexander Hunt)和該片的攝影指導:安東·澤賓(Anton Zebin),了解他們對EVA1的使用感受。以下是采訪內容。
Q: 《The Film Poetry(電影詩歌)》這個項目的靈感是如何來的?這種詩歌類的短片在制作方面有什么特別之處?
阿納托利·貝利:“我個人一直很喜歡詩歌, 兩年前我開始創作 《The Film Poetry》項目,并且加入了很多創意和想法,包括很多“詩意”的想法。雖然這種藝術創作在過去已經被很多人使用過,但是這類影片依舊很少。所以在這個項目成立的時候,我認為詩歌是可以通過電影,紀錄片,或者音樂劇的形式體現在視頻上。
對于電影導演來說,這種類型的影片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在整部影片當中持續時間為三到五分鐘。 在我看來,這些方面都是讓詩歌更具現代化的方式和手段。而現在的年輕人很重視視覺傳達和表現,所以 在我們希望將俄羅斯的詩歌通過更現代化的方式展現出來。”
Q : 亞力山·大亨特(Alexander Hunt),是什么吸引你參與這個項目的。
亞力山·大亨特 :“我是通過攝影指導 安東·澤賓(Anton Zebin)介紹之后就對這個項目感興趣。這個項目在整體上并沒有按照正常的創作思路走,大家一致認為它不應該通過清晰的敘述來創作,而是根據整個詩歌和故事的情緒,來進行影片的拍攝和制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有趣的挑戰,我很高興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并且在編劇創作過程中,我感覺我們已經找到了正確的故事方向,并且通過拍攝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畫面和素材。”

Q:這個項目是如何拍攝的?
亞力山·大亨特:“一開始沒有特別急于拍攝。最初我們嘗試創作了幾個故事思路并編寫了幾個腳本。最后進行整個思路梳理之后,我們才開始拍攝。整個項目預算有限,因此我們一直在尋找愿意合作或者有興趣的人一起參與這個項目,這個階段耗時1個月,之后我們進行分工,將前期工作分成2個團隊,然后是后期制作:編輯,錄音和處理,以及色彩校正。”
Q:采用了哪些視覺方法來克服這些挑戰?你是如何使用光的?
安東·澤賓:“我們做了一個相對封閉的拍攝環境,這樣可以設置燈光以模擬陰天,隨時隨地捕捉主角各種狀態下的畫面。
我們以多種方式拍攝畫面,包括使用變形寬熒幕鏡頭拍攝。對于特寫鏡頭,我們選擇讓光源圍繞中心點移動,其中的中心點是主角。這樣情況下,當燈光改變其位置時,它會改變主角身上的光線。是主角給人不同的畫面感覺,以表達主角內心的情感變化。”
Q:對于這次拍攝,在選擇攝像機的時候怎樣考慮的?
安東·澤賓:“我們選擇的是松下EVA1,因為這些拍攝的場景大部分在是在半光中拍攝的,因此主要動態范圍集中在暗部,從暗部繼續往更黑暗的等級延伸。好在我們看到曲線的下半部分能夠觀察到漸變,后期可以更好的調整畫面。

Q:EVA1的ISO擁有兩個雙原生等級:800和2500,您覺得如何呢?
安東·澤賓:“我認為ISO2500在緊急的情況下使用會有很大好處,比如紀錄片拍攝。但是在這次拍攝中并沒有用到,因為沒有機會突出特定場景。EVA1的ISO靈敏度非常高,任何的小光源都足以獲得適當的曝光,而且在測試中它運作良好。”
亞力山·大亨特:“就我的印象而言,EVA1能提夠提供光線平滑過度的柔和畫面,拍攝場地有煙霧,光線最少,過渡平滑。”

安東·澤賓:“但是在慢動作中,錄制參數會發生變化,比特率會降低,并且陰影部分會出現一些噪點問題,相對于大部分攝影機來說是表現最好的。EVA1在每秒25幀的基本設置下,噪點幾乎看不到,不需要使用降噪手段。”
Q :后期在色彩校正階段 如何制作?
安東·澤賓:“在后期制作中,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細節:我們是否可以直接使用它們,或者在其基礎上改變顏色、光線和對比度。事實上,我們在高亮度和暗亮度都能看到很多畫面細節和紋理。”
Q:Anton,您作為DOP對于松下EVA1整體有什么印象?
安東·澤賓:“我認為整體是很不錯的,尤其是它的內置ND濾鏡,我可以在不使用外部燈具的情況下快速選擇所需的濾鏡片,這非常有用。
EVA1最初配備了EF 鏡頭卡口,這樣有一大堆EF鏡頭群可以匹配。我們使用了專為電影拍攝而開發的Canon Cine套件。

EVA1具有出色的畫面色彩和動態范圍,并且色彩校正性能良好,可以實現類似膠片的畫面影像,使用者可以采用各種Lut在后期制作中進行更改。相比之下這款攝像機更適合紀錄片拍攝:它小巧,方便,并且可以內部錄制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