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ISE展館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可能出現擁擠的情況,在一些可能制造“WoW”的地方就更是如此了。歐洲人(當然也有少量的其他區域人士)就像是“沒見過世面”的孩子,樂此不疲地在各個展項面前駐足、拍照。
于是,想要拍一張角度合適的照片太難,面前永遠川流不息,踮著腳舉著相機也容易把幾顆碩大的頭顱框到照片里。對于難出好照片的問題后來我還找到了一個佐證:荷蘭保持著一項讓人艷羨的世界第一紀錄——人均身高世界第一。觀展的人流中哪怕只是偶爾間雜有平均身高1.87m的男子,那也會給拍照的人帶來麻煩。(反過來說,毫不擔心自己會擋住別人的鏡頭)


是的,如此鋪墊,只是想再次重申一個事實:ISE展會的人氣太旺。毫無疑問,這必定是ISE展會繼續繁榮的最可靠保證。
事實上,人氣旺盛,是每一個ISE參(觀)展歸來的人們對展會印象的關鍵詞之一。
如果拿國內的一些行業展會來與之比較,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了。其中有一些展會最近幾年因為人氣不佳而漸顯頹勢,讓人擔憂。
有鑒于此,我們不妨借著這個話題討論一下ISE展會人氣火爆的原因,如果也能從中有所借鑒那就再好不過了。
天時;地利;人和
展會成功 →人氣旺盛 → 展會成功 → 人氣旺盛……
這是一個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ISE目前就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
可能大家都有一個類似的體會:看到排隊等位就餐的餐館就會認為有其過人之處,寧愿費時也愿意賞光;對于門前冷落的餐館則認為必有其短,有選擇的前提下一般都不愿問津。很多商家深諳此道,不惜花錢請人排隊制造人氣火爆之象。這是在試圖建立良性循環了。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過硬的產品,是無法維系“虛假繁榮”的。
要維持長久的人氣,勢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要素齊備。
ISE展會跟國內同類型展會,包括跟國內已經取得成功、進入良性循環模式的InfoComm China相比,就產品和應用的“高大上”而言實際上并無根本性優勢,甚至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愿意將其最新產品,放在中國的展會上首發了。然而人氣的的確確要高漲不少,我們認為,天時、地利、人和方面,ISE有其優勢。
首先從天時上說,大家其實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就ISE展會所覆蓋的產業范圍來說,目前,全球市場對于專業音視頻、智能建筑以及教育信息化、智能會議、數字標牌等產品及應用都有著巨大需求。在企業、零售、酒店餐飲、教育、展覽展示、文娛等常規行業獲取巨量的機會之外,在交通、能源、金融、軍事等要害部門應用,也都開始從錦上添花升級到不可或缺,從展示型向應用型轉變。成為項目決策的重要輔助工具,同時在無數的重大活動、盛會中擔當重任。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國內業務開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開始有意愿參與到全球業務中來以尋求更大的市場機會,而前期獲取資源的渠道,如ISE這類行業內知名展會必定是首選。相信這其中InfoComm China的主辦方肯定扮演了牽線搭橋的推手。這又涉及到了人和的部分了。
地利上,專業音視頻及系統集成行業,本就是從歐美出現并興盛,之后才開始覆蓋向中國市場。竊以為,除了為數尚不太多的領先領域之外,國內企業對于歐美企業和市場而言,或多或少還抱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態度。另外,歐美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本身就是非常成熟的應用市場,一方面可以學習取經,另一方面,相較中國市場而言,開拓成本和教化時間方面,或許也有不小的優勢。如果還從匯率以及成本價格等諸多方面考慮,也是很多企業愿意走向歐美市場尋求機會的重要因素。
人和上,我們曾經不止一次探討過國外與國內展會組織者的管理藝術問題了。今天剛大年初三,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做深入探討了,簡單來說,不管承認與否,我們要說,國內的一些行業展會,比之ISE,包括其兄弟品牌InfoComm展等,其管理水平、運作流程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差距,猶如鴻溝,不可以道里記。
在此探討“ISE 2019,為什么人氣旺成這樣?”是為展會第二日所感!
以下,上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