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是在《全金屬狂潮》中登場的術語,原意指非人類自力研發,凌駕于人類現有的科技之上的知識,引申為以人類現有的世界觀無法理解的獵奇物。
智能美黑,拿下非洲市場
毫無疑問,在手機成為“便攜相機”之后,全世界的人們都愛上自拍,黑人也不例外。但因為皮膚太黑,光線稍微暗一點,照片上就看不見人了,非洲兄弟姐妹和朋友合照毫無存在感痛苦誰能明了?
傳音明了!日前,主打非洲市場,市占率達到34.9%,號稱“非洲手機之王”的國產手機品牌傳音公司,推出了一款四卡四待,智能美黑的手機產品,簡直成了非洲愛自拍者的福音。
為了幫非洲兄弟拍好照片,傳音成立了特別小組,大量搜集非洲當地人的照片,進行臉部輪廓、曝光補償和成像效果分析。因為黑人臉部識別比較難,反而是牙齒和眼睛很白,傳音還專門開發了通過眼睛和牙齒定位聚焦的技術,從而成功地實現了“美黑”技術,成為“美白”當道的一股“泥石流”。
從競爭激烈乃至于無法生存的市場,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并且獲取了巨大的市場成功。通過了解傳音公司的前世今生以及在非洲市場披荊斬棘的故事,可以看出傳音把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方針運用得出神入化。
那么我們的AV企業,有沒有受到一些啟發呢?

僅僅只是從表面上來看,“美黑”技術就可以應用在安防監控、視頻會議、人臉識別等眾多領域,這簡直就是一片未曾開發的處女地啊。現在我們很多企業都在嘗試走出國門,或尋求更大的市場,或求得新的生存空間,墻里開花墻外香的中國制造,在非洲本來就是一塊金子招牌,“非洲+‘美黑’”會不會是一條好路子呢?
耐穿100年,現場工程師應該人手一套的衣褲
高科技戶外服裝公司Vollebak近期推出了超耐穿的衣服和褲子,號稱穿100年不爛,超耐磨的同時還水火不侵。而且為了證明它的能耐對得起“吹出去的牛”,測試人員還對它進行了慘絕人寰的測試,包括把它綁在汽車后頭經受百里拖行,綁在游艇后頭經受水流沖擊,甚至還把它丟在地上處以火燒之刑,但即便如此,它依然完好無損。根據專業的磨損試驗,它在經歷了10萬次磨損后仍不見傷痕!而一般的褲子磨兩萬多次就不行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你不嫌膩的話,把它穿到壽終正寢也不可以。
除了材料之外,這種衣褲還在各種細節設計上花費了諸多心思,擁有了大量擁躉。有的買回去穿戴,有的買回去傳家,有的買回去解壓。

咱們的現場工程師們,可以考慮也來一套,應對施工過程中的臟亂差的環境,已經有可能出現的突發危機情況。當然,請提前做好不被價格嚇上一跳的心理準備。
ET工業大腦
2018年8月23日,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發布。來自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意念可控假肢、騰訊的癌癥早篩AI—騰訊覓影、阿里云的ET工業大腦、清華大學的石墨烯“人工喉”、云從科技的行人跨鏡追蹤技術、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聯合研發的醫用納米機器人等被評為首屆智博會十大“黑科技”創新產品。
其中,ET工業大腦突破傳統專家型機理模型的認知局限性,將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嫁接到生產線,為制造企業打造智能解決中樞。在不改變生產線設施的前提下,發現運行參數之間的內在關系與特征,幫助工業企業實現生產流、數據流和控制流的協同,從而進行工業優化,提高良品率、降低能耗、提升生產效率。

不明覺厲啊!如果跟我們的大屏顯示和協作系統進行配合,必定如虎添翼!
行人跨鏡追蹤技術(ReID)
云從科技的行人跨鏡追蹤技術通過多支路網絡結構的設計,利用三粒度圖片分割方法整合圖片的全局信息以及局部顯著特征信息,結合獨SoftmaxLoss與TripletLoss聯合訓練結構與方法,實現對行人衣著、姿態、配飾等語意信息的提取,克服缺少人臉、圖片模糊、光線變化、姿態多變等行人識別中的客觀困難,該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視頻監控、智能安保、智能商業等領域。

“安防大數據”與智能商業運營平臺應用跨鏡追蹤技術,無需人臉也可以追蹤目標。“逃犯克星”張學友的部分成果,就有跨鏡追蹤技術的參與。
這位主播不是人,但比真人還火
今年,在新華社上崗的一名男主播火了。不過,他不是人,是AI合成出來的。
除了嘴型有些對不上以外,這名男主播從聲音到表情都做到了能以假亂真的地步。據悉,這名男主播由搜狗與新華社聯合打造,采用的是搜狗引以為傲的人工智能技術—“搜狗分身”,號稱全球首位全仿真的虛擬主持人。
其實簡單來講,就是先由真人主播錄制一段播報新聞的視頻,然后交給“搜狗分身”進行深度學習。它會對視頻中的主播進行人臉特征提取、唇語識別以及情感遷移等等,接著再通過語音合成、唇形合成等技術,“克隆”出與真人無異的AI分身模型。
用戶只需輸入新聞文本,這個分身就能用和真人一樣的聲音進行播報,而且唇形和面部表情等也能與真人主播完全吻合。據此,新聞制作的效率也會有極大的提升,因為,傳統視頻新聞需要漫長的錄制過程,而AI主播只要輸入文本就能夠在短時間內生成新聞播報視頻,免去后期制作的各項成本,信息傳遞的速度也上去了。
估計這樣的主播干起活兒來會深受電視臺喜愛,畢竟,可以任勞任怨不間斷地工作,錢還少得可憐,這樣的人上哪兒找去?
如果把這套系統植入到我們AV行業的內容生產中來,是不是能把很多內容短缺或無新意的屏幕豐富起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