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國信標委生物特征識別分技術委員會換屆大會在北京舉辦;會上,由商湯科技擔任組長單位、27 家企業機構共同組成的人臉識別技術國家標準工作組正式成立。這也就意味著,人臉識別國家標準制定工作全面啟動。
據介紹,除了商湯,騰訊、中國平安、螞蟻金服、大華、科大訊飛、小米等諸多企業都名列此次正式成立的人臉識別國家標準工作組;工作組的成員均具備從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到應用使用、運維保障等全鏈條的豐富經驗和深刻理解。
2014 年,人臉識別算法的準確首次超過人眼識別,開啟了人臉識別技術在工業界的大規模應用。到了現在,人臉識別解鎖手機、人臉識別快捷支付、人臉識別打卡開門、人臉識別安檢等“刷臉”應用越來越普及,為人們的衣食住行帶來了不少便利。
然而,在人臉識別技術滲透各個領域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何解決技術精度等性能標準缺乏導致的仿冒身份問題、如何保障用戶授權被盜用等使用安全問題,如何消除人們對人臉信息收集、存儲、處理等使用規范欠缺導致的信息泄露的擔憂?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行業需要制定一系列標準和規范,來確保人臉識別系統功能、性能及安全要求,保障算法與應用的準確率,并引導技術健康快速發展。因此,人臉識別國家標準制定有著重要意義。
人臉識別工作組組長單位商湯科技與工作組的其他成員將聯合起來,緊密結合人臉識別領域產業發展需求,推進人臉識別技術、產品的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具體標準計劃,全面開展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同時,人臉識別工作組也將積極參與并主導國際標準化工作。
這些舉措將有效規范人臉識別系統及相關產品技術研發,提高技術使用安全性,實現降本增效,促進各技術開發商和應用商之間的互聯互通,大大降低制造、開發和適配成本,幫助行業更健康發展。
在本次大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于斌處長還介紹了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在人社領域的應用。他指出,隨著“互聯網+”在各行業的推廣應用,國家更加重視信息化技術應用和相關的安全解決方案。
人社部積極推廣生物特征識別等新技術在人社領域的應用,已將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應用已寫入人社部信息中心三定方案。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發展將推動人社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打造政府服務管理新模式。
會上,秘書處匯報了虹膜識別工作組、人臉識別工作組、行為識別工作組和靜脈識別工作組籌備情況。會上還發布了《生物特征識別白皮書(20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