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在強調沉浸式,那么什么是沉浸式呢?
沉浸式就是利用人的感官和認知體驗,營造一種氛圍讓參與者感受某種狀態。真正的沉浸式體驗,會讓參與者仿佛脫離現實世界,充分享受當下的氛圍。
為什么現在沉浸式這么火?
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感受信息的媒介和渠道越來越多,感官接受到比以往多得多的刺激。因此普通、簡單的傳統形式,已很難引起參與者興趣,只有升華為一場全沉浸式的感官體驗,才能讓觀眾買賬。由于視覺和聽覺能夠給感官提供近90%的信息,因此沉浸式體驗主要圍繞視聽展開,這給專業從事視聽技術工程的AV行業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潛力。
大,會給人帶來更強的沉浸感,因此我們看到近年來顯示尺寸做的是越來越大。以往平板單屏尺寸50、60英寸已經不小了,現在70、80英寸才是主流,90以上英寸如果不是價格較高的話,會占有更大份額。
單屏尺寸受制于技術水平和成本,提升畢竟受限。為了突破這一限制,顯示拼接出現了,它就像搭積木一樣,彼此緊密相連,使得整整一面墻的都可以成為屏幕的海洋,蔚為壯觀。不過只要拼接就會有拼縫,這會影響整個畫面的完整性,造成割裂感。尤其是早期拼縫比較大的時候,情況更為嚴重。雖然如今拼縫已經很小了,但仍存在,這會造成沉浸體驗感在一定程度上的疏離。
這時投影機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投影機可以很容易實現大畫面或超大畫面,只要需要,投射面積幾乎沒有限制。如莫斯科國立大學建筑3D投影秀,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全長超過0.5公里,共使用了212臺投影機。與平板拼接不同,投影機之間采用融合方式,這會讓畫面保持高度的完整一致性。
與投影機相比,LED也可以實現無縫的大畫面顯示。尤其是隨著小間距技術的進步,畫面趨于細致,細致到有的電影院都開始使用LED進行播放,因此這些年發展很快。不過LED畢竟還是一種平面顯示,盡管也可以做一些弧度、角度,但遠沒有投影靈活,在視覺舒適度上也與投影有差距。如今投影的體積越來越小,鏡頭的選擇也更多樣化,這使得用戶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放置一幅大而明亮的圖像。
空間的包圍感給人的沉浸感受會更強烈。觀眾完全沉浸在一個被立體畫面包圍的環境中,伴隨著高分辨率立體視聽影像和交互感受,會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震撼感。這也是為什么近幾年VR火熱的主要原因。VR(VirtualReality),也就是虛擬現實,它可以把虛擬的世界呈現在觀眾眼前。VR技術利用計算機創造一個虛擬空間,利用VR眼鏡或VR頭盔能夠使用戶完全沉浸在一個虛擬的合成環境中,從而制造出身臨其境的體驗,也就是沉浸式體驗。從用途上,VR特別適合那些具有較強的災害性和危險性,或是在現實生活難以構建的場景, 如醫療、應急、航空航天、軍事等培訓, 能節省大量資金、人力和物力。不過目前發展最好的是VR游戲,看來給人帶來愉悅感的東西總是發展得最快。
與VR不同,投影機可以營造出更為現實的空間包圍感。投影機將投影畫面投射到折幕、環幕、球幕、異形等大型或多面的投影幕上,營造出繽紛的立體影像。在這虛擬與現實的雙重影像世界里,在觀眾與影像的真實互動中,觀眾難辨虛實,視覺效果強烈。
要實現好的沉浸式體驗,除了視頻,音頻也必不可少。原來簡單的兩聲道、立體聲已經不能適應需要,沉浸式音頻才是王道。沉浸式音頻能對聲音進行逼真的模擬,讓聽眾完全還原到與現場相似的聲場。一個簡單的場景就是:揚聲器仿造頭頂上有一架飛機從左至右飛過,你閉上眼睛聽,就會感覺到頭頂真的有一架飛機從左至右飛過。
電影院是最注重沉浸感的場所之一,你會發現近年來巨幕影廳越來越多,而這種影廳的音響效果也更為逼真,原因就是采用了沉浸式音頻。沉浸式音頻不再受聲道的局限,能夠讓多達幾十、上百個獨立的聲音在影院中的三維空間里精確的出現和移動,呈現栩栩如生的深度、細節和清晰度,讓觀眾更好的沉浸置身在影片故事中。無論它們采用的是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Auro 3D還是DTS:X,這些都是沉浸式音頻為觀眾提供的空間立體聲體驗。
沉浸式體驗已成為市場一個關鍵趨勢,劇場、影院、演出、餐廳、婚禮、主題公園、學校、醫院、軍隊等各種領域場合都在進行著這種創新性的部署。隨著5G時代的來臨,沉浸式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邊行邊看的沉浸式體驗也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