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主動發起的中美貿易戰一波三折,反反復復,最近似乎又有了緩和跡象。經過多次磋商雙方宣布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方同意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征關稅,加征關稅將由升到降;中國也取消了對美加征關稅的部分商品,并同意增購美國的商品與服務。但不要為此就松口氣,特朗普做事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回想這近兩年來,從摩擦到緩和、再到升級的過山車過程,我們真的不能掉以輕心。能做的就是打鐵還需自身硬,盡量減少被美國掣肘。
從目前來看,貿易爭端主要發生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比較具有優勢的出口領域;二是中國沒有優勢的進口和技術知識領域。
在出口方面,限于中國專業AV產業的整體規模,產品出口美國的份額及數量并不大,因此影響尚可。但在技術領域,由于某些關鍵部件還沒有完全掌握,如顯示屏、投影機、攝像頭芯片尚掌握在少數幾家公司手里,可能會受到更大沖擊。
在此情況下,AV行業應該未雨綢繆,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尤其是在關鍵技術方面。可能初期研發時間和資金投入都比較大,但一旦突破,就會帶來長遠的利益。而且經過美中貿易戰和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國家也進一步加強了對高科技企業,特別是半導體、芯片等關鍵技術企業的扶持力度。這種扶持與中國公眾要求突破高精技術封鎖,實現產業升級的民族主義情緒相呼應。
在這次持續的貿易戰中,華為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華為海思在第一時間將公司“備胎”芯片全部轉正,贏得了國內外贊譽。華爾街日報報道,現在華為能夠不靠美國芯片制造智能手機,雖然美國可以恢復供應,但是已經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局面。
在AV領域,也有不少企業致力于核心技術的突破。如威創應用于大屏顯示的麒麟操作系統,具備了高級別國家安全認證,可有效的避免信息泄密。具有高帶寬、高集成的圖像處理專用芯片VTRONCORE,實現了“面向超高分辨率顯示系統的視頻后處理關鍵技術”的突破,打破了同類技術的國際壟斷。
包括專業AV在內的眾多行業,近年來的科技進步有目共睹。在世界100強內,中國在通信設備、互聯網、家電等領域已經擁有一席之地。盡管中國在半導體等領域仍有所不足,但這些短板都已經成為重要的產業政策方向納入中國的“制造業2025”戰略。在專利上,我國連續8年全球專利申請量、授權量世界第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專利大國。這給美國造成極大壓力,因此不斷對中國科技發展提出各種刁難與挑戰,中美貿易戰與此也緊密相關。但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扎扎實實的提升技術水平、進行技術創新,才是應對美國貿易戰的不二法則。盡管這次中美貿易戰對專業AV行業影響并不是很大,但說不準下次就會正中美國“核心火力”范圍,屆時只要有核心技術“護身”,相信也奈何不了專業AV怎樣。
在貿易戰的背景下,很多企業將會更加重視國內市場,未來國內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而且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企業用工成本逐步提升,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步消失,許多產業都在向東南亞等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技術創新會成為繼續推動增長的重要出路。
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如果能夠兼顧模式創新,企業將會走的更加長遠。如小米手機的崛起,來源于其標志性的饑餓營銷商業模式。美國高通最大的創新不是它擁有的數萬件技術專利,而是專利授權模式。它摒棄了傳統垂直商業模式——只有少數主要參與者能夠影響行業,而是采用一種包容的水平商業模式,接納任何規模的行業新成員。這不僅推動了高通公司持續的創新和增長,而且使整個無線行業、客戶和消費者受益。這些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中國的模式創新越來愈多,如滴滴打車、百度外賣、京東到家等等涉及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AV行業,也有一些企業進行著模式創新,如一些集成商不再局限于與品牌生產商合作外,也開始自己進行研發生產,推出自有品牌的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而一些生產商,也憑借著品牌和技術優勢,整合更多資源,開始進入工程領域。某投影光源廠商,創新性的采用激光光源租賃方式,改變了以往傳統的購買做法,這有效的減少了影院一次性成本投入,使影院在投入較少的情況下就可以升級激光放映。
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往往是互為促進和發展的。在很多情況下,技術創新是商業模式創新的前提,有了更先進的技術就可以改變企業的盈利模式和利潤來源。同時,商業創新也可以推動創新技術的轉化,或可以通過與技術創新的集成,構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技術創新的模仿設置門檻。
對于中美貿易戰,我們可能都有些緊張,因為不知美國什么時候會再有怎樣的動作。但相信只要隨著創新的深入,隨著中國國力的持續提升,即使今后雙方的貿易戰成為常態,我們專業AV都會從容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