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前幾年,各種網絡媒體將會取代傳統媒體的聲音不絕于耳,讓傳統媒體對自己的未來憂心忡忡。經過網絡媒體的野蠻生長過后,媒體本身以及受眾開始意識到網絡媒體的弊端,又重新渴望傳統媒體的嚴謹性、深刻性和權威性,甚至迫切需要傳統媒體的這些優點來重新整頓整個新聞生態鏈。經過與網絡媒體的發展碰撞,傳統媒體開始積極應對挑戰,在保留自身優勢的同時,調整機制,利用網絡的優勢進行自身改造。在新舊兩種媒體的優勢互補、互相包容和互相推進下,融媒體應運而生。并且從最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融媒體是大勢所趨。

融媒體充分利用了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形成“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模式,打造更及時,更有引導力的轉播平臺。在這其中起著關鍵作用的,就是各種新興技術的發展和利用了。
融媒體指揮中心的建設,可以說是最近幾年融媒體發展的一個載體代表。在指揮中心里,需要承載的是每日大量新聞信息的涌入,讓前線新聞記者與后端編輯能夠進行實時無縫對接,讓后臺記者能夠準確抓取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內容,還要讓決策者能夠更合理去調動安排記者的工作……這些每天都在指揮中心上演著,而且不容許出現任何差錯。如果把指揮中心比喻成大腦的話,那么一套大屏顯示系統就是這個大腦的眼睛了。
大腦要通過眼睛去做出判斷和決策,因此對于這雙“眼睛”的性能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不僅要能清晰顯示各種類型的新聞信息,包括文字、圖片、表格、視頻;還要在大屏上隨時切換控制顯示內容,包括海量圖像和數據的關聯、分析、調用、集中顯示,多圖層自由疊加、縮放、開窗等等;并且還要讓這些內容信息準確傳達給相關的人員,把這些數據真正利用并且利用好起來。這也就是我們行業內現在所說的“顯控用”系統解決方案的落地形式。
要構建一套如此高規格的“顯控用”系統,對于廠商來說,是挑戰也是考驗。縱觀行業,能夠真正有實力實施落地的企業僅有幾家,而COB專業顯示市場的引領者威創就是其中一家。威創在融媒體領域積累了豐富的顯控用融合經驗,這幾年在該領域的應用案例也是碩果累累,比如廣州日報“融合媒體平臺第一屏”就是由威創打造,這是一套兼容各種制式信號輸入、支持全網絡操控的超高清DLP大屏顯控系統。新華日報也采用了威創顯控系統打造全媒體指揮中心,整合集團各業務管理資源。
視聽廠商在融媒體指揮中心為融媒體的綜合運作助力加持,而廣電企業為融媒體開發的各種設備產品,讓前端采集到的新聞內容能夠以更快的速度跨越傳輸屏障到達媒體指揮中心。比如松下針對國內融媒體建設開發的P2Cast云服務應用方案,是適用于各級融媒體建設中,快速、簡便的實現P2攝像機聯網管理、直播、新聞素材快速采集的綜合服務器產品。索尼是全國各大電視臺高清轉播車的主要設備供應商,索尼用它超前的設備和解決方案為我國廣電行業媒體融合發展助力。
毋庸置疑,在大勢所趨之下,未來肯定會有更多的傳統媒體擁抱融媒體的到來,順應潮流,才能在大時代中走得更遠。我們也樂意見到更多的音視頻企業為融媒體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這是傳統媒體的機會,也是技術廠商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