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古人開始,就已經有夜間出游的行為,比如依舊保存到現在的正月十五晚看花燈的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進步,夜間出游更是隨著燈光的普及變得更加平常。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夜間出游的形式更是多樣化,影像技術例如投影技術,LED技術的投入使用,吸引了更多夜間出游的人。無論是放眼全球還是聚焦國內,一個生機勃勃,潛力巨大的夜游經濟市場正成為文旅市場的新亮點。

從世界上看,2017年英國倫敦市“夜經濟”收入達263億英鎊,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00億英鎊;2018年,韓國首爾開辦“夜貓子夜市”之后共計接待了近430萬人次,總銷售額達到117億韓元。縱觀國內,根據中國銀聯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十一”假期網絡交易總金額超2萬億元,其中,夜間餐飲消費金額同比增長55.5%,娛樂類消費金額同比增長超過80%。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中國旅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旅游平均停留時間為3天,連續3晚愿意體驗夜游的受訪者達到26%,選擇2晚的受訪者占到53%,不愿出游的受訪者僅占2%,人均夜游停留時間為2.03晚。這說明游客的夜游接受程度高,意愿強烈,夜游市場需求廣闊。
毫無疑問,未來我國夜游需求將持續旺盛,市場潛力巨大。盡管我國夜經濟達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在各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盲目亮化,同質化嚴重
要吸引游客夜間出行,景觀亮化是一個必要的手段。隨著夜游經濟的興起,我國各地區開始興建“景觀亮化工程”,但是缺乏從實際出發和對夜間旅游的思考,盲目興建景觀亮化設施,造成奢侈浪費,而且把不該照亮的也照亮,為群眾的生活帶去光污染。從筆者近幾年的旅游體會來講,國內各大著名旅游景區的夜間亮化都是大同小異,無法給游客帶來新鮮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體驗。
追求表面功夫,缺乏文化內涵
當前國內大部分城市發展夜間經濟局限在夜景燈光打造,追求一味將建筑景觀用燈光照亮,缺乏文化內涵。甚至有的追求用酷炫的科技來博取眼球,使用無人機編隊的表演方式照亮夜空,雖然一時的炫技帶來了短暫的海量流量,但是一旦炫技失敗,將會對城市形象造成損害。
市場產品供給不足、形式單一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資料顯示,我國夜間經濟產品局限于餐飲、購物、游船、燈光秀,而文化、體育、競技、表演、康養之類的產品極度匱乏。和白天旅游產品相比,夜游產品供給不足,差距較大。中國旅游研究院調查的供給端參與調研的657家旅游企業中,72.99%的旅游企業提供的夜游產品品類僅占全部旅游產品的30%以下,還有79.24%的旅游企業夜游產品收入占企業總收入比重不足30%。
以上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不是局部現象,而是我國打造夜間旅游普通存在的現象。如何構建一個健康文明可持續發展的夜間旅游市場,需要國家政府以及各相關企業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當今夜游最大的特點就是影像科技的介入,對于音視頻行業的系統集成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來說,這是一個機遇。那么針對我國夜間旅游普遍存在的問題,AV企業應該帶給老百姓怎么樣的夜游體驗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要正確認識夜游是什么。北京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旅事業部副總經理劉志強先生認為,夜游是對夜晚的一種想象,一種勾畫,一種明顯帶有主觀創造性的意識行為,是一個完全依賴想象、設計、策劃及創意的思維過程。一個夜游項目成功的基礎,需要一個優秀的創意方案。但是,夜游并不只是想象力工程,還是一個實踐性工程,并且它實施的復雜度和要涉及到專業領域趕得上甚至超過了很多特效影院。因此,完成一個優秀的夜游項目,需要有工程設計依據和施工依據以及大量的實驗經驗。
其次,注意利用多元媒體技術,打造更具特色的夜游文化。夜游并不是純粹的堆砌燈光產品,應該善于使用多種多媒體技術結合的手段,包括投影技術、LED技術、柔性顯示技術、曲面顯示技術等在內的各類顯示技術去豐富應用場景,帶給文旅產品全新的生命力。并且,隨著5G技術的到來,提供了更大的網絡帶寬及更快的信息傳輸速度,我們更應該依靠該技術重新創造需求和應用場景。“沉浸式夜游”是時代的需求,應該借助5G技術盡快實現。
最后,因地制宜,結合文化建造有辨識度的夜游項目。我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每個地區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在構建夜游項目時,應當充分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打造極具識別度的屬于當地的夜游項目,提高游客的文旅體驗。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國的夜游經濟市場極具潛力,AV企業在其中大有可為,但是讓夜游文化市場理性健康發展的道路仍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