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很多人來說,張學友就像一個青春的符號。我們享受學友的歌聲,也伴著歌聲追憶似水流年。2018年,57歲的張學友開演唱會,是足夠有熱度的話題,
“歌神”張學友的演唱會本身就是足夠有熱度的話題,而演唱會上“逃犯落網”的消息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
從2018年4月份開始,張學友在很多二線城市開起了巡回演唱會。在南昌、贛州、嘉興、金華、合肥、石家莊、咸陽等地的演唱會上,多名在逃犯當場落網。而在12月28-30日的蘇州站演唱會時間,蘇州全市共計有22名在逃人員落網。至今,張學友已“協助”警方逮捕犯罪嫌疑人超過50名,歌神封號之外,又喜提“逃犯克星”名號。“逃犯克星”百度搜索結果240余萬條,一度上熱搜。
有人感慨:這哪是巡回演唱會,這是流動自首點啊!
有微博網友還煞有介事分析了歌神張學友成為“逃犯克星”的原因,給出了三大關鍵因素: “逃犯的年齡區間與學友哥走紅時間吻合”、“歌曲風格對逃犯行為的影響”、“演唱會選址偏、場次多”。
據江湖流傳:張學友演唱會的票根,可以基本等同于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江湖上還流傳著一首詩:國泰民安張學友,風調雨順蕭敬騰。就當是在贊美我國歌手為祖國做出的貢獻吧。
以上調侃一笑了之罷,我們當然明白,“逃犯克星”并不真是歌神本尊,而是守在演唱會門口安檢系統中的“人臉識別”技術。
真正的逃犯克星
實際上,張學友在事后被問及此事也坦言,“感謝他們來聽我的演唱會。我只是資歷比較深,聽歌的群眾也比較廣,發生機率比較高。大數據成熟度超乎我們想像,人臉辨識很強,他們(發展)速度是用跳的。”
確實如此,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發展以及在各個應用領域的拓展已經全面鋪開。我們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中就引入了這樣一個事例:
在2017年的文博會上,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通過動態人臉布控系統實現了近20萬人次的人像識別,保障了文博會零案件的發生。在福田區,為文博會總共裝了40路相關產品,系統共識別了180,883人,預警了2,871人,抓了20人,實現了零案的發生。
這背后,主要得益于大數據、超算集群、算法等方面的進步和應用。無論是硬件、軟件,算法,都與早幾年不可同日而語,技術成熟了,市場早已做好準備,可以真正落地了。
早在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確定,科大訊飛、云從科技、百度及騰訊共同承擔“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任務。
目前,在2億張以上的圖像底庫檢索中,人臉識別技術可實現秒級數據返回。在人像解析實時比對中,高峰處理能力不低于每秒1800張。其中,證件照首位命中率高于99.1%,盤查照首位命中率高于95.3%。
這些漂亮的數據,已落地于29個省級行政區上線的“火眼”實戰系統。而這其所依賴的,是龐大且不斷補充的底層數據庫,是自2005年全面推進的國家工程——天網——2013年末,全國系統基本建成。
2017年中宣部與央視聯合制作播出的紀錄片《輝煌中國》中,對此描述道: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監控網絡,視頻鏡頭超過2000萬個。
2017年,作為天網工程的延伸,以縣、鄉、村為重點的“雪亮工程”正式提速,并于2018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當然,天網及雪亮工程的實現,需強大的財力支撐。騰訊《今日話題》曾援引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蘇光的觀點認為,僅天網工程的全國聯網,公安部的投入就超2000億元。而2005年至今,各地的天網工程建設耗費更難以統計。
據預測,未來5年,以天網及雪亮工程為主的安防產業市場需求增速應會保持在10%-20%。預計到2022年,該市場規模將超過1.2萬億。
這對于行業企業而言,將是巨大的發展機遇。而從目前的一些頭部企業的盈利表現來看,也的確在享受行業紅利。
安全?隱私?
不唯張學友,據說周杰倫、五月天的演唱會也爆出了逃犯落網的消息。“建議成立‘逃犯克星天團’,張學友任團長”的呼聲一度很高。
不唯演唱會,其他的很多群體活動也都會成為犯罪分子的噩夢,包括河南的火車站,沈陽的地鐵站,甚至召開互聯網大會的烏鎮里,都有逃犯被“盯”上而落網。未來,可能去一趟便利店都“不再安全”。
當然,無處不在的人臉識別,亦引發關于隱私和倫理的爭議。歐盟及加拿大為此則出臺相關法規或政策,以對個人“臉紋”進行保護。
包括國內也是,只是國情原因,推行快速而順利。無論如何,我們相信在未來終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