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3 月 9 日,科技部網站發四函,支持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四地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范圍覆蓋我國東、西、西南地區。
據悉試驗區建設旨在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在此之前,科技部已經發函支持了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和德清縣、以及合肥等地建設試驗區。針對本次的四個城市,科技部在函件列舉了它們各自的優勢,并作出了相應的建設要求。
重慶:
重慶優勢在于產業基礎良好、應用場景豐富、基礎設施健全等。因此,應當加大人工智能研發部署力度,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重點領域加強技術集成和應用示范。發揮人工智能在重慶市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和國家中心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發展。
在產業落地方面,優先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硬件、機器人等產業,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傳統工業基地改造升級中的作用。開展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生態保護應用示范,打造具有山城特色場景的智慧城市。
成都:
成都優勢在于應用場景多元、教科資源豐富等。因此,應當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發,完善智能化基礎設施,優化人工智能創新空間布局。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推動成都產業轉型升級和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發展。
產業落地方面,優先在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醫療等場景加強應用示范,培育以行業融合應用為引領的人工智能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
西安:
西安優勢在于智能感知處理、智能交互等方面的研發基礎和人才優勢等。因此,應當強化人工智能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完善人工智能孵化服務體系,積極拓展應用場景。發揮人工智能對西安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產業落地方面,優先在先進制造、文創旅游、商貿物流等方面形成一批有效的行業解決方案,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濟南:
濟南的優勢在于應用場景豐富、算力基礎和數據資源雄厚等。因此,應當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公關,完善智能化基礎設施,加大成果轉移轉化力度和產業集聚。發揮人工智能在推動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中的重要作用。
產業落地方面,優先推動人工智能在制造、農業、交通等重大場景中的創新應用,促進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動能。
雷鋒網了解到,早在 2017 年 7 月,國務院就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確立了“三步走”戰略目標,將人工智能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9 年,科技部印發《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明確到 2023 年布局建設 20 個左右試驗區,推動人工智能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引領力量。
現階段,人工智能已在自然語言處理、面部識別、醫療影像和診斷、自主導航等領域被廣泛探索。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 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增速 45%,遠超全球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