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視頻、音頻、數據,還是管理、控制和傳輸,目前都在強調可視化。為什么可視化這么熱?因為它可以切實提高效率,讓信息更直觀、畫面更生動、分析更快速、決策更準確、操作更簡單。然而可視化解決方案,并非只是屏幕顯示那么簡單,還包括編碼、協議、芯片、數據呈現方式、軟硬件設計、集成、音響、空間的配合等等。可以說,一個可視化系統就是一個有機組成體,AV領域的各個公司都是這個有機體的一部分,都為此做出了貢獻。
可視化并沒有一個統一定義,根據不同行業、專業、應用、經驗,人們有著各自的理解。事實上在不同發展階段,對可視化的認識也不盡相同。那么發展至今,AV行業是如何認識可視化的?它的過去與將來是怎樣的?又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采訪了6位業內資深人士,希望他們的分享對行業有所幫助。


對于AV可視化,您是如何理解的?
關點:AV可視化不只是將音頻、視頻、控制數據通過可視化方式呈現,以便讓用戶更易理解數據間的邏輯關系,它還是一種“體驗化”,即一種聽覺、視覺、觸覺集成為一體的“可視化”!
曾慶文:可視化用戶一直有需求,但早些年技術有限,不能完美呈現。如今硬件、軟件、數據等都已能深度融合,也就有了今天火熱的可視化。
周曄:AV可視化不只局限于視、聽、觸等感官上的視覺與互動體驗,更多的是在于對海量信息數據,采用可視化的形式呈現、處理、分析、管理及調度,達到高效利用的目的,并由此轉化為可視化資產。AV可視化旨在打破數據孤島,突破信息互聯互通的壁壘,讓可視化資產有序流通及共享,從而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創造更大價值。
朱力:“簡單信號堆砌上墻顯示”不是AV可視化。將來自全球各地、抽象的、海量的異構數據轉換為直觀的可視化表示,幫助及時有效的決策和遠程控制才是核心所在。
周欣:AV可視化是信息可視化在專業視聽領域的具體呈現,通過顯示器、大屏等信息媒介進行音視頻數據展現,以實現數據與人之間的友好交互,增強人們對音視頻的體驗和管理。
熊偉:對于專業商用顯示器廠商來說,AV可視化就是把用戶最想要、最需要的信息高效的呈現給客戶。為此NEC研發集成了很多技術,如:為客戶提供樹莓派物聯網平臺、OPS標準下的Windows平臺、以及內置GARNET媒體播放平臺等。
您認為近十年來,可視化取得的幾個最大亮點是什么?
關點:三大亮點。一是視頻素材之間關系的可視化,使用戶更易理解,例如,本地與遠程會議室之間視頻信號的關系是什么,以往只有工程師通過現場復雜的AV系統路由切換控制分析才知道,但是可視化以后非專業人員也能看懂,非常便于會議參與者實時了解會議運行情況,提高會議效率;二是當前智慧城市、智慧建筑中的AV信號數據,都可以與物聯網結合,用戶在虛擬化的城市、建筑等三維數字展示中可隨時調用和展示;三是通過大數據存儲和智能計算技術,能夠在海量音視頻數據中,快速搜索到用戶所需并展示出來。
曾慶文:產品更智能、系統更靈活。這些年魅視一直做的是“連接”工作,編解碼、傳輸、控制、協作,這些都屬于“連接”。而“連接”的目的,就是為了更智能、更靈活。
周曄:2012年上海寰視推出了可視化控制軟件,所見即所得的操作方式極大改進了用戶操作使用模式、提升了交互體驗。之后隨著視聽信息越來越多樣化,AV可視化開始實現對所有設備的統一調控。如今AV可視化已經成為了海量信息數據最終的表達方式及呈現平臺。
朱力:傳統AV顯示僅僅是通過顯示設備把輸入信號顯示出來,而可視化是一套系統性的內容采集、處理和顯示過程,需要根據可視化要求對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加工和顯示、可互動。這個過程是可視化與傳統AV顯示的最大的區別和進步。
周欣:在編解碼方面,H.265/HEVC支持在有限帶寬中傳輸高質量的網絡視頻。相較于H.264/AVC,編碼效率和帶寬占用優化都有了顯著提升,在低于1.5Mbps的傳輸帶寬下,也可實現1080p全高清視頻傳輸;在傳輸方面,隨著NDI和SRT網絡視頻傳輸協議的推出,進一步推動AVIP化走向成熟。NDI技術為局域網內的IP信號傳輸提供了一個超低延遲和超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SRT能夠在變幻莫測的因特網網絡中實現安全、可靠、低延遲的視頻傳輸,是對IP媒體傳輸技術(如NDI)的有效補充。
熊偉:一是“融合”。如顯示器無論從傳輸介質、帶寬、到傳輸方式都在變化,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擴展性能;二是“跨界”。越來越多的公司實現了“跨界”整合。例如,做視頻內容的公司收購了數字標牌播放器廠商,廣告運營商與AV硬件廠商產生了火花。“融合”和“跨界”打通了數據源、數據處理、數據呈現的壁壘,讓數據可視化不再是作秀,成為了真正的生產工具。
您心目中優秀的可視化方案是怎樣的?
關點:好的方案應是基于互動的“可體驗”方案。曾慶文:簡單的說,實現了業主需求的方案就是好方案。但作為方案提供商,還需要考慮彈性,系統要能隨需求變化,實現擴容、迭代,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好方案。
周曄:應具有五個特點:
(1)能夠將跨地域的可視化信息實現互聯,并實現任意調度,從而打破信息孤島;
(2)能夠將跨業務平臺的可視化信息融合調控,打造出一體化的可視化信息管控平臺;
(3)能夠將可視化信息實現全域有序共享、人機雙向的高效互動與協作,從而發揮出可視化資產的最大價值;
(4)能夠不斷地迭代擴充,豐富多樣的可視化
信息應用服務最終集成為一體;
(5)能夠針對不同業務場景定制不同的可視化應用模式,滿足各行業實際使用需求。
朱力:只有具備以下三個特點,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可視化平臺:
(1)系統具有泛數據采集能力。即能對所有類型的數據源、數據庫、數據格式具有兼容性的采集能力,并能轉化為平臺可處理的數據類型。這里的所有類型包括結構化的數據、半結構化的數據和無結構化的數據。用戶只需提供數據源接口和相應數據權限,其他的數據采集工作由平臺完成。
(2)大數據處理能力。平臺具備數據處理工具,可根據實際業務建立數學模型,具備大數據分析功能,輸出實時數據結果,形成可視化報表或組態。數據圖表可以實時刷新、可以鉆取聯動。
(3)實時數據可視化能力。可將數據報表或組態根據實際需要輸出到任何顯示終端。
在可視化大屏系統中,數據的采集、處理能力是最難實現、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是可視化環節中關鍵的關鍵,也是區別一個大屏系統是否真正是“可視化平臺”的判斷標準。如何提升底層算法進而將用戶行業海量數據真正用好、用得最高效才是大數據可視化系統成功的關鍵。
周欣:應該具備低延遲、安全可靠、拓展性強的特點。AV行業正在逐步IP化,因為這種基于IP網絡的信息傳輸可以打破物理距離對信號傳輸的限制,實現分布式的部署和更高效的管理。如果能在各類網絡環境中實現低延遲和可靠的音視頻傳輸,可以極大地提高可視化的用戶感受,同時進一步降低成本。當然這類基礎設施投資能否在未來靈活拓展,也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熊偉:互動、互通及AI融入是必不可少的。如面對零售的可視化方案需要讓用戶從可視化數據的呈現、AI的體驗、商品下單等整個體驗過程中感受不到絲毫割裂感。
用戶心目中的優秀可視化,與我們業內所認知的有什么異同?我們是否該與客戶保持一致?
關點:用戶作為數據最終的使用者,可視化只是一種數據處理結果的輸出形式,也是AV數據與用戶之間的一種接口。所以讓數據盡可能的真實、豐富、結構化和可計算,是行業最需要做的事情。
曾慶文:用戶看重的是數據和效率,需要可視化系統能夠“所見即所思所想”。以往很多廠商或集成商只按自己的思路去做事,但這些年明顯看到的變化是,大家越來越積極地去接觸和響應用戶需求,這是一件好事。以往我們總想教育用戶,最后卻發現是用戶教育了我們。
周曄:不少用戶存在可視化數據壁壘、可視化資產利用率低、可視化價值預期高等問題。我們的職責就是幫助用戶解決這些難題,對未來發展做出準確預判,提供專業解決方案,最終幫助用戶打破壁壘,實現信息全面智能化分析與精細化管理,使可視化信息資產發揮出更大價值。
朱力:現階段可視化方案主要是用于企業管理,這類用戶具有三個共性:第一,企業有大數據;第二,需要利用大數據可視化提升管理;第三,跨部門的管理需求很多。這類用戶認可的優秀可視化方案,與我們是一致的,就是能夠將抽象的、海量的異構數據轉換為直觀的可視化表示,幫助及時有效的決策和遠程控制,提升管理效率。
周欣:用戶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基礎設備實現可視化,在保持現有工作流的同時降低邊際成本,這要求各廠商提供的產品要能夠有效幫助用戶基于他們現有的設備實現可視化。
美樂威Capture系列支持用戶穩定采集各類視頻設備的高清或4K音視頻信號,并傳輸到軟件、切換臺、大屏進行制作和顯示;美樂威Convert系列基于NDI和SRT技術提供網絡視頻傳輸和解碼顯示解決方案,幫助用戶過渡到IP工作流,從局域網/因特網直接獲取音視頻內容進行顯示、錄制和制作。
熊偉:無論是用戶還是業內,對于可視化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不同之處在于用戶關注的是解決需求、升華需求,最終能夠給企業帶來多少價值;業內關注的是標準性、開放性和兼容性。
未來AV可視化會呈現怎樣的發展?
關點:第一,通過各種物聯網設備對海量數據進行搜集、儲存、計算與分析;第二,AV可視化將無處不在,跨屏跨設備、相互聯系、統一控制。
曾慶文: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以及隨時隨地,想到即能看到,這應該是大家努力發展的方向。
朱力:目前雖然用戶控制中心已經做到了可視化,但是各專業軟件之間的數據還缺乏全面的關聯,存在信息孤島現象。
所以可視化系統平臺的發展方向是:整合、打通現有各數據子系統,從數據交換平臺獲取實時數據、計劃數據、歷史數據、計算指標等數據和圖像監控系統的圖像畫面信號,將所有數據統一融合和分析,深入萃取數據中蘊含的信息,采取動靜結合的畫面展示方式,將生硬的實時數據、關聯、報表有效的轉換為圖形、圖標、圖像,以最佳可視化方式全景式展示、應用,使控制中心管理運營人員能夠及時全面感知所管轄區域各環節的運行狀態,快速做出最佳應對決策,最終實現智慧化工作和管理方式。
周曄:未來AV可視化將更加智能化、全面化,表現在:
(1)全域互聯,構建全域可視化云,打破信息孤島;
(2)匯聚融合,跨業務融合,打造一體化可視化信息平臺;
(3)便利協作,全域共享,高效協作,發揮可視化價值;
(4)平臺服務,可不斷擴充可視化信息應用服務;
(5)場景定制,通用的可視化信息,個性的應用場景;
(6)靈活部署,完備套件,彈性架構,多樣云部署。
在可視化方面,公司曾經做出了哪些技術創新及產品?
關點:根據自身產品特點和對可視化的理解,利國產品集成了各種收集AV數據的功能,并向AV系統提供調用接口。在一些AV信號路由切換矩陣中,設計了交換控制接口,通過遠程瀏覽器即可調用、查看各種AV信號通過矩陣路由的情況。這種可視化不是簡單的圖形和符號,而是通過AI與使用者互動的可視化。諸如一個小的信號切換操作按鈕,都是根據數據分析處理后的可視化互動按鈕,有趣且非常智能。
曾慶文:在大家不看好IP化的時候,魅視就一直持續投入和引導,如今業內IP化已形成百花齊放的現狀,魅視最終用事實證明了魅視的技術發展方向是對的。
周曄:上海寰視早在2012年就提出全可視化管理理念,并推出了首款可視化控制軟件;隨后又推出基于osd可視化操作面板的坐席協作控制產品,一改傳統坐席協作鍵鼠快捷鍵控制的模式,操作管理更簡單和直觀,并且將坐席協作與大屏管理融為一體,通過統一的可視化平臺實現高效的席屏聯動。
之后又推出首款基于大屏的云會議產品,讓會議、決策、調度可視一體;MICS全域可視化云平臺是新一代全域可視化信息服務云平臺,可以利用各類網絡環境幫助用戶實現全地域、全領域、全類型的可視化信息接入,集成連接、調度、存儲、應用等可視化云的必備基礎處理能力與服務應用,構建集信息互聯、統籌管控、高效協同、數據呈現于一體的可視化信息中心。
朱力:臺達推出的DVP數據可視化平臺,可兼容所有主流數據庫、數據類型及數據源;自適應調節畫面分辨率及畫面尺寸,無失真、無變形;窄帶傳輸,節省帶寬;可同時將畫面傳輸到各種顯示終端、異地及其它廠商的屏幕上。此外,還可實現分布式多屏顯示聯動,為企業管理平臺提供子系統數據深度整合。通過大數據分析與數據價值挖掘,使各子系統數據多維度信息靈活呈現,實現全方位可視化表達,同時可實現跨地域跨屏幕的可視化資源調度。
周欣:美樂威專注于音視頻采集、編碼和轉換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在可視化方面,美樂威提供支持多種音視頻接口的Capture系列視頻采集設備,基于FPGA提供豐富的視頻處理功能,能夠將視頻源設備輸出的音視頻信號穩定連接到顯示設備與制作設備,實現AV信號可視化;同時美樂威還推出了基于NDI和SRT網絡編碼傳輸協議的Convert系列IP視頻編解碼器,幫助用戶低成本地過渡到IP工作流,通過局域網和因特網音視頻信號解碼,實現可視化展現。
熊偉:作為專業顯示器廠商,NEC有很多創新。例如:2011年NEC聯合微軟、Intel共同發布的OPS標準,目前已成為教育一體機、數字標牌一體機的行業標準。
2016年NEC率先把物聯網行業的硬件平臺——樹莓派平臺融入到商用顯示器。
在未來2021年NEC商用顯示器產品上,NEC還將搭配全新平臺,可有效降低整機功耗、增加產品穩定性和系統的開放性。
未來公司在可視化方面還會有什么技術、功能面世?
關點:將會更加注重產品中對各種AV數據的搜集和結構化處理,通過開放的接口與AV可視化系統互聯。
曾慶文:一是會投入更多資源用于基礎研發,這是產品最重要的基石;二是根據用戶需求做好應用研發,不但要實現功能,還要易用、好用和人性化。
周曄:以MICS全域可視化云為核心,連同MediaLink全域分布式多媒體系統、Wallink云拼接顯示屏、CollabStation云坐席協作系統、EffiMeeting云視頻會議系統,以及不斷擴充滿足用戶不同場景需要的定制化服務,共同組成全域可視化解決方案,打造集連接、共享、協作、應用一體的智慧視聽新形態,幫助用戶快速完成可視化云建設,匯聚可視化信息資產,使之發揮更大價值。
朱力:持續DVP數據可視化平臺的完善升級,兼容更多類型數據庫、數據格式,支持更多的地理信息,提供更多、更復雜的可視化展示、可視化應用。同時,還將持續進行數據可視化平臺與大屏幕顯示系統之間的應用融合,使數據可視化平臺在大屏幕上顯示更清晰、刷新更快、使用更簡單、操控更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