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行為在改變,用戶對會議室的需求也跟著變化。
不再只有大中型會議室才可以作為視頻會議室,企業級客戶視頻會議需求從大會議室向中小型會議室轉變,中小企業客戶成為會議室的目標用戶,而小型會議室中,用戶之間的協作需求越來越多。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會議室規模超過2000萬家,而中小型會議室則成為了市場主力。
無協作 不會議
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強烈,但對會議室的投資預算、運營管理成本更為敏感,但傳統的會議解決方案采用的都是硬件定義的方式,特別的功能需要特別的硬件支持,同時由于硬件的價格昂貴,且功能不具備靈活性,系統擴展難,更新速度慢,難以跟上用戶需求的發展。
這就使得投入較低、維護便捷的云視頻會議系統成為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納。
上海寰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曄認為:一套好的會議系統不只是把人拉到一個虛擬的空間里,而是要成為一個能夠為用戶提供效率協作的隨時可用的系統,同時是一個能為決策提供輔助支持信息的系統,并且不受時間、地點、人數的限制。它可以打通可視化信息,讓更多的可視化信息利用起來,用以輔助決策,從而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而云視頻會議不僅滿足了這些功能,大規模多人的在線會議,更低的丟包率,提升了網絡抗性和帶寬利用率,這些技術上的革新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真正感受到了其帶來的便捷體驗,已經成為最具性價比主流會議方式。
比如上海寰視打造的EffiMeeting云視頻會議系統,依托MICS云提供的公有云服務,企業只需在會議室配備終端,外部人員配備手機等移動終端,即可實現會議接入。
“中小型會議室中,協作功能是用戶的基礎需求。”Kramer(克萊默)中國區技術總監崔鵬介紹,無論是本地協作還是遠程協作,通常本地協作的需求大多基于內容共享,傳統有線的信號傳輸和切換解決方案,以及無線的演示和協作系統,都是為了解決用戶此類需求。
同時,作為內容共享的源,諸如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BYOD設備,如何接入系統,也是需要幫用戶解決的問題。比如KRAMER就推出了一系列產品,如KRAMER K-SPIDER多端口自動切換適配器,可以將BYOD設備最常見的HDMI、 DisplayPort、Mini DisplayPort,以及USB Type-C等接口轉換為HDMI輸出,自動適配顯示終端。
在系統控制方面,受限于整體預算,中小型會議室不一定可以配置諸如KRAMER CONTROL這樣功能強大的控制系統,但是用戶也需要解決自身的信號切換、設備開關、環境控制等基本需求。KRAMER為了幫用戶在成本可控的基礎上切實解決此類需求,近些年特別推出了克萊默指揮家系統(KRAMER MAESTRO),并將其內置于眾多KRAMER產品,成為KRAMER硬件設備的增值功能。
不夸張地說,協作已經成為各個會議室著力解決的核心問題。
標準化時代已來
傳統的視頻會議一直未能規模化應用,NEC顯示產品銷售支援本部產品技術部副總經理崔永新認為缺乏行業標準化是最大因素,沒有標準化的產品,就算行業領頭羊也不能上體量,自然無法實現產品的規模化。而如今,推動產品規模化的因素開始逐漸成熟了。
一方面,平板的產品發展越來越集成化,麥克風,攝像頭,觸屏,無線等基本功能不斷進化,也不斷的內嵌化,一體機就意味著用戶可以直接使用絕大多數的會議功能而無需采購外設。
崔永新補充道:另一方面,目前的方案種類和成本選擇對用戶來說是足夠多了,用戶反而在選型的過程變得困難,容易出現選擇困難,需要行業內針對使用場景給出產品選型的建議標準,例如尺寸,亮度,軟件兼容性,已經有大廠開始做類似的認證工作,相信不久的將來更多的產品都會進入類似的生態圈,音視頻以及觸控體驗,延遲等方方面面,完成使用體驗標準化的過程。
打破會議行業無標準化的現狀,通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軟件商對硬件商提供的“認證服務”,幫助市場和客戶形成體驗的標準化,音視頻會議周邊產品的競爭不再局限于各自的硬件戰場,也存在與對主流軟件的兼容性環節,標準化之后,誰的體驗分級越高,誰越擁有在用戶端的話語權。
確實,會議室標準化的成熟條件初現端倪,正是看好標準化規模化后的會議室市場巨大的容量蛋糕和大體量的市場規模,TCL、創維這些消費巨頭也開始覬覦會議室市場,而標準化顯然是他們最拿手的強項,這些巨頭擁有大流量的用戶群體和品牌認知度,加上他們在規模化生產和售后服務方面的成熟經驗,產品標準化、系統標準化、服務標準化的時代,或許已經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