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許多國家,5G網絡剛剛走出早期采用者階段,但愛立信公司的研究發現,5G已經對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產生了顯著影響。
愛立信的“通向更好5G的五種途徑”報告基于對26個市場的5G消費者情感研究,探索消費者接受、使用和感知5G背后的關鍵趨勢,揭示關鍵用例的商業化狀態,并調查消費者最看重哪些服務并愿意為之付費。據稱,它代表了全球13億智能手機用戶的意見,——包括美國、中國、韓國和英國用戶,其中2.2億為5G用戶。
該研究注意到5G已開始引發新的使用行為。報告發現,到2020年底,服務意識和價值利益的提高可能導致22%以上有5G手機的智能手機用戶升級為5G用戶。此外,由于5G移動連接的優勢,多達五分之一的5G用戶已在減少在室內使用Wi-Fi。
新冠疫情封鎖和行動限制意味著,絕大多數5G早期采用者經常體驗該技術的場所是室內。 因此,早期采用者表示,在提供滿意的5G體驗方面,室內覆蓋比速度或電池壽命重要兩倍。雖然5G用戶對下一代網絡能夠提供的速度感到滿意,但約70%用戶不滿意5G的新服務和新應用的可用性。
除了減少Wi-Fi使用外,與4G用戶相比,早期使用5G用戶平均每周在云游戲上多花2小時,在增強現實(AR)應用上多花1小時。消費者愿意為捆綁數字服務的5G計劃多支付20-30%,這對運營商來說是個好消息。
愛立信表示,鑒于所顯示的趨勢,服務提供商必須超越現有的捆綁服務,比如已經在4G上可用的視頻流媒體,并轉向能夠區別5G體驗并促進新鮮感和獨特感的服務。在其他建議中,該報告還建議運營商確保室內和室外5G覆蓋的質量一致,適應新的5G服務的網絡要求,并重點關注消費者5G新應用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