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公司涉足內容行業的歷史無疑是曲折的。
為了強調這一點,就在過去幾周,我們看到AT&T宣布華納傳媒將與探索頻道合并,英國電信表示將審查其體育頻道,愛爾蘭電信公司Eir甚至決定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其體育頻道。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電信公司正對電視失去興趣嗎?”
Malkani Systems的數字媒體和技術顧問大衛•肖特指出,鑒于IP允許分離關注點,因此在服務和分發之間保持聯系毫無意義。電信公司受到物理性限制,永遠無法達到互聯網巨頭的規模。
的確,可以這么說,在FAANG(臉譜、亞馬遜、蘋果、Netflix和谷歌)的世界里,服務的大部分要素(如果不是全部的話)都應該外包給大規模經營該服務的單位。例如,Netflix的成長是因為它從不擔心基礎設施,而是專注于用戶體驗、大數據模型、內容版權和強大的軟件棧。
與此同時,媒體編輯朱利安·克洛弗說我們應該考慮誰是最超級的超級聚合者。大衛•肖特認為,德國電信、天空臺/康卡斯特甚至自由環球等公司幾乎可以被視為電信聚合商,因而達到了在全球發揮作用的規模。
德國電信歐洲電視業務前副總裁安尼特•謝菲爾指出,當我們回顧IPTV的歷史時,沒有一家電信公司賺錢或產生任何收入。事實上,電視和視頻的安全訪問收入以及在許多情況下的運營成本都超過了ARPU。 這就是為什么電信公司經常不單獨報告電視和視頻數據的原因。以天空公司為例,該公司在2017年停止提供電視ARPU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