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對視頻畫面體驗的追求永無止境,從標清、高清到現在主流的4K,甚至大家都在追捧的8K、10K,分辨率的進化幾年就提升一大步;與之同步的是屏幕的尺寸也越做越大,因為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這些新型的技術手段在不斷推升數據量的增長,而用戶不得建設更大規模的系統來匹配數據的使用。
市場對大尺寸的追求也正在改變著整個大屏幕市場的格局。傳統的DLP占用空間大,大規模部署受限,LCD拼接的物理拼縫限制難以滿足更好的視覺體驗,而小間距LED則憑借技術的不斷提升,克服了傳統大屏幕的這些局限性備受用戶追捧,改寫了原本三足鼎立的市場局面,變成一家獨大。

小間距產品的點間距越來越小,目前主流點間距還是1.2mm和1.5mm為主,0.9mm也開始逐漸受到市場的關注。為了提高分辨率,各個廠商仍然在技術手段上尋求突破,IMD、COB、倒裝COB各種技術百家爭鳴,尤其是芯片尺寸50um以下的“Micro LED”還未沒有量產,但已備受關注。小間距LED是屏幕往“大尺寸”方向演進最大的受益者。
業內人士指出,大屏幕系統要進一步考慮“大”的需求,這里的“大” 指的是“大系統”。“大系統”的發展也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挑戰,數據整合越來越多的大系統對廠家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廠商除了提供大屏幕,還要參與到大數據可視化、指揮調度系統的建設中去,成為真正的解決方案專家,比如對海量數據融合呈現的需求,要實現大系統的數據可視化,把不同類型、不同來源的數據,以易于感知的圖形圖像,通過立體、二維、動態、實時等方式進行展現,便于清晰直觀的理解和掌握數據內容,輔助領導做決策。
同時,將大屏幕顯示行業通過平臺化一定能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帶動新技術在大屏顯示行業的發展。
另外,大屏幕應用的擴展帶來了更多無限可能,信息技術的發展讓顯示設備與各種信息傳輸終端連接起來,信號的調度和交互手段上如何真正做到適配不同場景,做到“觸手可及”,以及更多的個性化,這都是大屏幕及周邊廠商要面臨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