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紀錄是珠三角地區的紀錄片制作商,業務范圍覆蓋全國和亞太地區。同時,其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中國南派紀錄片新媒體研創中心。和光紀錄以“紀錄+”為宗旨,秉承“開放”與“連接”,從事紀錄片與南派紀錄片新媒體方向的創作與傳播,產學研相結合,探索中國紀錄片的發展之路。

《重建中國茶道》工作照
自成立初期,和光紀錄便一直使用Canon的Cinema EOS系列作為其創作的主力機型,從EOS C100到EOS C300,再到EOS C300 Mark III,每一款機型都為和光立下赫赫戰功,創作的作品斬獲多個國際、國家級獎項,多部作品在央級媒體播出。如《人生實驗》、《回到圍屋》、《先行》、《城市二十四小時》等等。
和光,記錄世間真實與美好
現實類題材紀錄片是和光紀錄最為擅長的紀錄片創作類型。而現實類題材紀錄片的特性就是沒有劇本,故事內容不可復制、不可演繹,所以大部分故事情節都需要導演及攝影師做提前預判,并進行現場捕捉。因此,快速判斷與有效捕捉是現實類紀錄片的核心創作技法。而一部高效的機器,對于攝影師來說格外重要。

《重建中國茶道》工作照
和光紀錄的攝影師陳浩然與郭威宏在過去幾年的紀錄片制作生涯中,使用過EOS C300三代產品。到了EOS C300 Mark III,其機身設計小巧、靈活,大部分的功能鍵都聚集在機身一側,非常方便攝影師在紀實捕捉的同時來調節隨動參數。



《重建中國茶道》劇照
今年,和光一部紀錄電影項目《重建中國茶道》,就充分運用了該機器的特性。《重建中國茶道》是由中央新影集團發現之旅頻道、桐鄉新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中國“新紀錄片運動”發起者、《東方時空》創建人時間先生擔任總導演,佛山市和光影視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承制的紀錄電影項目。本片基于現代視角,通過茶解讀中國人的智慧以及背后折射出來的三觀,喚醒國人在時代迭變中的自省與內觀,重建中國文化自信。
隨“事”而動,遇“情”則變
在過往大部分的紀錄片拍攝中,采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因為大部分拍攝對象未面對鏡頭講述過自己的故事,所以難免拘謹,反而當采訪停止時,拍攝對象的狀態放松,往往就會闡述出非常有價值的內容。

《重建中國茶道》劇照
在紀錄電影《重建中國茶道》的拍攝中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當時采訪結束,根據經驗,攝影師一般不會立刻停機,采訪對象在這時也講述出了導演最想要挖掘的內容,但是未想到的是采訪對象卻離開了采訪區,走到了一扇窗戶前講述,這是一個高光比的場景,為了保護采訪對象的拍攝狀態,以及確保每一段都是可用素材,攝影師沒有阻止故事的進行,而是手持跟拍主人公。依靠EOS C300 Mark III的強大機身設計迅速調節相應的參數調整,攝影師在逐步調整為最佳拍攝角度。

《重建中國茶道》工作照
這一幕最終能夠記錄下來,還得益于開機前的一個小技巧,陳浩然向我們分享到:“我們在機身側面的多個自定義快捷鍵中分別設置了防抖、假色、放大對焦、示波器、感光度、快門速度等常用設置,方便了我們不需要停止錄制甚至不需要進入系統菜單,便可讓整個畫面根據拍攝環境的不同隨時做出調整,整個調整過程不過數秒,既確保現場故事的完整性,同時也確保每一秒的素材都是可用素材,大大提高了紀錄質量與拍攝效率。”

《重建中國茶道》工作照
EOS C300 Mark III在這種大光比的拍攝場景中表現出色,它搭載了全新的4K Super 35mm雙增益成像(DGO)影像傳感器技術,可以生成低噪點的高動態范圍影像,DGO技術結合了兩種增益,對明亮區域采用飽和度優先增益方式,對暗部區域采用降噪優先方式,所以雖然是大光比環境,但卻在保證主體正常曝光的同時,保留了很多高光及暗部區的細節,讓畫面的層次感豐富,同時也為后期調色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

《重建中國茶道》工作照
時而乘風破浪,時而行云流水
現實類題材紀錄片的特性之一就是不確定性,事件本身是未知的,所以攝影師的拍攝角度同樣沒有章法可尋,第一時間給出最合適的角度以及在錄制過程中靈活的變換非常重要。在拍攝茶人制茶的場景時,整個流程包括了攤曬、涼青、搖青、殺青、揉捻、烘干等幾大工序。為了突顯制茶過程的緊張、忙碌、有序,攝制組采用了手持拍攝。

《重建中國茶道》工作照
另一方面,為了在保證工序的連續性和影像具有代入感的同時,可以讓畫面更具有故事感,攝制組采取長鏡頭紀錄及鏡頭內部蒙太奇的技法:“畫面會從茶葉的特寫轉換到茶人工作的狀態,再到制茶環境的小全景等。而這就非常依賴攝影機的靈活性,EOS C300 Mark III作為一部電影機,不僅擁有強大的內置參數,在靈活性上簡直如同一部微型單反!”

《重建中國茶道》工作照
EOS C300 Mark III的機身設計非常適合手持拍攝,它有多個著力點,并且在拍攝時,攝影師在每個著力點之間的轉換都可以做到非常流暢,這也就意味著攝影師在捕捉的時候可以從低角度的仰拍到平角度拍攝再到高角度俯拍都不會有任何障礙,甚至根據畫面中人物的運動軌跡,可以做到攝影“無痕跡”的角度變換,整個過程可以行云流水,沒有半點阻礙,非常出色。

《重建中國茶道》視頻運鏡畫面
在紀錄電影《重建中國茶道》的拍攝中,攝制組來到云南老班章取景。其中有一環節是拍攝茶人采茶,因茶樹生長在深山上,山路崎嶇難行,使用三腳架拍攝會使整個拍攝效率陡然下降,而茶葉的采摘對光照有嚴格的要求,整個過程不過60分鐘,并且無法擺拍及重現。因此攝制組不僅需要在短時間內拍攝出高質量的畫面,同時也要捕捉到采摘過程的每個細節,難度較大。然而作為高性能電影機的EOS C300 Mark III卻在這種環境下游刃有余。它的靈活性很容易就幫助攝影師捕捉到了很多稍縱即逝的細節,同時EOS C300 Mark III配備電子影像穩定器功能,在安裝不支持防抖動(IS)的鏡頭時,也可通過機內的五軸穩定器進行補償矯正。在不用三腳架的同時也能拍攝出穩定的畫面,讓攝制組非常驚嘆!


《重建中國茶道》劇照
EOS C300 Mark III在擁有電影級畫質的同時兼顧了靈活性。在紀錄片場,它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它隨“事”而動,遇“情”則變。對于紀錄片創作者來說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