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全媒體特別直播《三星堆新發現·揭秘》節目為例,淺析如何將前期為綜藝音頻錄制設計的演播室音頻系統按照新聞制作直播音頻主備系統要求、新聞制播網、操作習慣等進行增加和更改音頻路由,靈活運用音頻跳線盤及音頻現有設備進行系統搭建,折中考慮技術方案。此次也是我臺首次運用虛擬前景植入技術進入音視頻制作系統進行新聞類節目直播。在直播中虛擬與非虛擬機位混合切換的情況下,音頻系統工程師最終采用折中調節音頻延時量的方法基本解決聲畫同步問題。
【關鍵詞】綜藝演播室 新聞直播制作 虛擬前景植入 音頻延時
四川廣播電視臺立足國家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的價值高度,于5月29日、30日兩天,聯動中央廣播電視臺總臺推出全媒體特別直播《三星堆新發現揭秘》。本次直播設有三個點位:分別是位于三星堆考古大棚發掘現場的實時畫面及室外訪談區;距離發掘現場十公里外的文物保護中心;以及四川廣播電視臺400平米S3綜藝演播室。由于日常新聞直播的演播室室內面積較小,不能完全呈現本次虛擬前景植入效果,故選擇400平米S3綜藝演播室。 S3綜藝演播室音視頻、燈光、導攝系統承擔起了這次特別直播的信號匯聚及演播室虛擬包裝任務。對于新聞直播信號路由、信號處理、信號分配并不如綜藝制作的復雜,但安全播出是重中之重,就意味著簡單的信號制作需要各級的備份,備份信號源將整個系統路由龐大起來。演播室主備信號流程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1

圖2 演播室主備信號流程示意圖
一.演播室音頻系統改造技術方案
S3演播室設備集成于2010年,音頻系統原本為小型綜藝節目錄制設計,主調音臺為STUDER VISTA 5數字調音臺,備調音臺為SOUNDCRAFT MH2模擬調音臺。由于備調音臺安裝在演播廳內觀眾區,后被整體拆除,其通道完全廢除。為應急使用,將用于流動擴聲的MAIDS VENICE F16小型模擬調音臺作為備調音臺接入系統,主備調音臺通過SW420二選一開關進行切換。系統集成了12路無線話筒(6手持、6背包)、音頻周邊、 Instent replay 360音頻播放器、播出服務器、機動解嵌器、2路X85、VTR等信號源。由于備份調音臺為模擬調音臺且路數有限,僅選擇重要信號進行備份。原則上:音源的數字信號進入主調音臺,模擬信號進入備調音臺。
1.外來信號接入方案
根據新聞直播節目需求,在原有音頻系統基礎上,音頻系統進行了信號源的改造,主要有新聞制播網服務器和多路外來信號的接入。首次將新聞制播網服務器整體遷移至綜藝演播室,音頻通過演播室原有集成的播出服務器數字線路將新聞制播網的HDP1、HDP2、應急播1、應急播2四路信號接入主調音臺。本次直播需要4路外來信號,分別是三星堆發掘現場光纖信號、發掘現場衛星信號、文物保護中心衛星信號兩路。其中發掘現場光纖與衛星為主備關系,文物保護中心兩路衛星信號互為主備。發掘現場主備信號通過兩個X85、文物保護中心兩路衛星信號通過2臺幀同步機分別接入主調音臺。由于系統集成時未考慮播出服務器、X85等視頻信號源模擬信號進入備調音臺,音頻系統工程師只能通過重新鋪設模擬線纜的方式,將視頻信號源的模擬信號直接接入備調音臺。考慮到新聞后期制作習慣(1、2聲道相同)且備調音臺輸入通路有限,視頻信號源分別只接其1聲道信號進入備臺。由于幀同步機、機動解嵌器無模擬輸出,音頻系統在輸入端也沒有數字音分、數模轉換器等現成設備,只能將幀同步機、機動解嵌器集成在跳線盤上的數字信號通過跳線的方式進入Instent replay 360音頻播放器,將360音頻播放器用作數字音分和數模轉換器,且在直播過程中360音頻播放器需一直處于預錄狀態,這樣才能使數字信號進入主調音臺,模擬信號進入備調音臺。
2.主持人和導播通話方案
根據新聞直播節目操作習慣,主持人與導播實時雙向通話改造:節目組提出主持人可能會在放插片、外來信號時與導播進行交流,由于綜藝演播室集成時未考慮主持人與導播雙向通話,也未配置咳嗽盒,主持人只能通過演播室通話系統中的IFB進行單向接收,未將主持人話筒的推前信號接入演播室通話系統。音頻系統工程師只能通過主調音臺輔助輸出至跳線盤,通過跳線輸出信號直接接入另一只音箱,單獨給導播監聽主持人推前信號。
3.監聽方案
新聞制作演播室通常為一個導播間內包含音頻工位,音頻與導播實時溝通且無任何障礙。而S3綜藝演播室設有音頻間與導播間在物理上有一墻之隔,音頻間為獨立房間。音頻間接收指令只能通過演播室通話系統完成,如果錄音師以正常綜藝節目錄制的監聽音量和聲壓級能夠聽到更多的聲音細節,但演練中發現時常會蓋過通話系統小喇叭的音量。另一方面,綜藝演播室電話耦合器的通話面板設置在音頻間,外來信號全部通過電話耦合器來調度,導播與撥打耦合器的人員也

圖3 音頻技術方案流程圖
必須實時溝通。對于新聞直播更重要的是清楚接收導播流程的指令,結合幾次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最后將電話耦合器面板移至導播間,監聽與通話之間只能折中選擇監聽音量,以保證清晰明確導報指令。
導播間將原來監聽數字音分后的信號改為監聽主加嵌板卡后藍光機解嵌信號,以保證監聽到通過視頻處理后送總控的信號。
4.音頻間監看方案
通常音頻間監看PGM及各機位信號,且各機位信號需要手動通過矩陣切換。本次直播除監看PGM信號以外,還須同時監看各路外來信號、 PVW、全景機位,音頻系統工程師重新鋪設視頻線將多畫分信號接入監視器。
5.本底噪聲解決方案
由于演播室為綜藝演播室,燈光多采用電腦燈而不是新聞演播室使用的LED燈,其電腦燈風扇噪聲明顯,尤其是經過十多年的使用,風扇老化散熱噪聲更加明顯,已成為S3演播室內較大的本底噪聲,直接影響無線胸麥拾音效果。前期討論中提出主持人和嘉賓采用耳麥的形式,節目組以不習慣為由堅持用胸麥。錄音師只能將胸麥靈敏度降低,以減小演播室本地噪聲的拾取,且與主持人和嘉賓反復溝通調試,通過調音臺通道EQ、噪聲門、壓限器等處理,找到折中點以降低噪聲拾取提高有效人聲的清晰度。
在技術方案制定和演播室改造過程中,系統路由非常明晰,帶給音頻工程師最大挑戰的是使用十多年來設備老化出現的各類軟故障,需要一個一個節點的逐一排查,制定各類有效的應急處置預案。音頻技術方案流程圖如圖3所示:
二.直播中新技術的運用
本次直播是我臺首次將前景虛擬技術運用于新聞直播中,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的模擬三維動態畫面呈現不僅使節目內容更加生動有趣,給人很強的帶入感,同時虛擬音效的加入也使觀眾更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其中,虛擬引擎渲染處理視頻畫面的能力,直接影響畫面的延時量,對于音頻則需要將話筒做延時處理。

圖4
本次節目形式為虛擬部分一個主持人站播(如圖4、圖5所示),非虛擬部分為兩人訪談,同一主持人與一位嘉賓在訪談區域進行訪談(如圖6所示)。其中主持人與嘉賓均佩戴雙胸麥,一主一備;桌面擺放schopes有線桌面話筒進行二級備份。

圖5

圖6
在本次直播方案討論階段,為完全解決虛擬直播節目聲畫同步的問題,筆者提出話筒的延時量須根據視頻端取齊的延時量決定。第一,所有機位都進虛擬,此方案造價過高。第二,非虛擬機位加視頻延時器,顯然這對已使用十多年的視頻系統提出了挑戰,用于直播是否可靠。第三,選擇運算快延時量小的虛擬引擎,折中取延時量。在節目組溝通過程中,音頻系統工程師給節目組導播提出虛擬與非虛擬機位不能混合切換的要求,主持人佩戴雙胸麥,且采用一發雙收的方式,即:主持人佩戴兩個腰包發射機,每一個腰包發射機對應兩個接收機。虛擬機位時,使用主備兩個話筒延時處理通路;非虛擬機位時,使用主備兩個話筒正常通路,以保證兩種情況下聲畫同步。但在實際演練磨合中,由于景別、開窗等節目整體呈現效果需要,節目組沒辦法做到虛擬與非虛擬機位不混切。考慮到虛擬機位一般為大景或中景,非虛擬機位一般為中景或近景,通過錄音師反復的對比監看,最終選擇將原本450ms的延時量折中減小到240ms,以保證虛擬和非虛擬機位混切的情況下,兩個畫面都能控制在肉眼可接受范圍內。所以,最后方案選擇主調音臺通過調音臺自身通道最大240ms延時處理,備調音臺則通過話筒接收機模擬輸出給TC D22音頻延時器,再輸出進入模擬調音臺。特別是嘉賓說話時,由于語速比主持人慢,口型和畫面不對位情況更加明顯,且當虛擬機位切換到非虛擬機位那一瞬間,眼睛本能反應有頓挫感。
三.總結
本次直播的難點在于前期綜藝演播室音頻錄制系統按照新聞直播需求改造技術方案的制定,以及對于已投入十多年的演播室音頻設備穩定性的考驗。同時新技術虛擬前景植入的直播運用也給綜藝演播室音視頻系統提出了不小的考驗,音頻最終選擇了折中的延時量解決聲畫同步問題。希望有了這次與虛擬配合的首次直播的探索,對今后直播中虛擬前景植入和大屏跟蹤技術虛擬呈現的音頻處理有一定參考借鑒。筆者雖然不建議將綜藝陳舊系統改造新聞直播系統,但在時間緊、任務重、現有設備有限的情況下,經過參與直播人員大量反復的演練配合和應急預案驗證,筆者認為本次直播是成功的,也是值得借鑒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