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華
IABM首席技術官
回顧過去幾年,流媒體觀眾和線性觀眾之間的鴻溝不斷擴大。也就是說,除了體育、新聞和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直播娛樂節目之外,許多線性服務在吸引所有年齡段觀眾方面始終艱難。作為首席技術官,我認為這是因為理解和接受新技術之間的巨大鴻溝。接受新技術會帶來風險,但不接受新技術會帶來更大的風險——這就是生存!
那么這與2022年的前景有什么關系呢?答案很簡單——2020/2021歸結為使用“任何”技術保持業務不停擺。一些組織很快又回到了原來的方式,因為他們害怕接受一些正成為常態的“新技術”。然而,其他組織將接受新技術作為邁向未來的“起點”。哪個方向是正確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對于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組織來說,歸根結底是要了解如何以謹慎的方式接受技術——否則會很快變得過時。有人可能認為,轉向高清是一個自然的進程,因為它基本上遵循與標清相同的信號流和工作流程:雖然使用云可能是有益的,但不一定可以明顯看出。
在全球范圍內,有一個事實似乎被忽視了。“流媒體”組織一直在積極學習如何流媒體直播事件,而“線性”組織通常并沒有對流媒體投入大量的業務精力。即便有國家資助,通常線性收入依靠廣告,而流媒體卻是訂閱VOD或基于廣告的AVOD。流媒體機構了解如何博取眼球,他們隨時在任何設備上向所有人提供精彩內容。一些優秀的線性機構同時也了解,他們可以通過制作廣大觀眾渴望的、極好的內容來奪回一些眼球。兩者的困難是雙重的——接受新技術和擁有制作新節目的人才(掌握新技術,例如4K和LED虛擬布景)。
來看看IABM對于所有組織都必須擁抱以保持2022年及以后的競爭優勢的幾個熱門話題的預測。
混合工作流正成為媒體運營的核心——將直播/轉播和OTT工作流程結合在一起——這需要傳統廣電機構采用混合業務模式,他們仍然從線性運營中獲得大部分收入(廣告),但需要從這些收入中為他們相對較新的OTT運營提供 資金。
混合是學會如何同時接受云和遠程制作的好方法。對云(尤其是存儲)的最大擔憂之一是媒資不在您的設施中。混合可能意味著媒資一些可以存儲在云中,而另一些可以存儲在您的設施中。在全球范圍內,許多媒體公司正密切關注這方面的內容。在IABM的12月BaM Live!活動中,Discovery的Gordon Castle表示“未來一切都將在云端。”行業仍在回答的問題是未來何時到來。
最近的I A BM研究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該研究顯示了一個明顯的矛盾——廣播/媒體公司對遷移到云表示首要關注是成本,但同時他們也看到云的最大潛在優勢也是省錢!
云服務提供商正在簡化其業務模式以更好地滿足廣電和媒體的獨特需求,這個難題仍在解決之中;預計在 2022 年會看到更多這樣的情況。正如ZDF的Robert Amlung在BaM Live!上所說的那樣,“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變化,我們正學習如何采用云——行業雙方仍在學習。”在轉向云時,媒體公司傾向于避免“鎖定”單一供應商——他們平均使用1.9家不同的云供應商——這是混合的另一面。
其次,我來說說遠程制作。隨著技術公司紛紛推出產品和服務,在疫情前(特別是在大型現場體育賽事中)已經開始變得引人注目,從國際活動到新的小眾活動。
此外,并非每個人都會回到辦公室工作,并且在許多情況下,因為疫情,鼓勵不要回到辦公室。某些工作人員在家同樣可以有效地辦公——無論是兼職還是全職。這也意味著廣播 /媒體公司可能會尋求相應地減少成本。這很可能會在較長時期內發生,并將成為未來幾年的持續趨勢。
整個關鍵是現在就開始使用混合工作流程,以適應未來。
另一個工具是交互性。觀眾參與意味著獲得更忠實的觀眾、更多的廣告收入以及更多獲利的機會。流媒體與廣播相比具有的優勢在于流媒體本質上使消費者能夠直接與內容和供應商互動。流媒體被視為利用參與度的關鍵工具,但廣播公司也在迅速了解如何使用線性、流媒體和用戶APP的混合操作吸引觀眾。
所有這些想法都很酷,但是如果不注重安全性,則可能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因此安全性在我們行業的各個方面都應放在首位。正如我們在全球范圍內看到的那樣,即使是傳統業務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人工智能(AI)將繼續發展并輔之于人工保障。在遠程處理項目時,安全系統必須驗證特定員工或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并僅在他們需要時為他們提供所需的訪問權限。
我對2022年的首要思考:擁抱混合、交互性和安全性,于此同時制作引人入勝和創新的節目將是2022年及以后取得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