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9月13日報道,法國和瑞士藉知名導演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逝世,享年91歲。

戈達爾,出生于1930年12月3日,雙親是法國兼瑞士藉。戈達爾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者之一,他曾經在瑞士的尼翁接受教育,之后在法國念高中,繼而入讀巴黎大學。他在索邦大學的日子里對電影產生興趣,畢業后數年間伙同年輕的電影人制作人和影評人推動法國電影新浪潮。
戈達爾代表作有《法外之徒》、《隨心所欲》、《精疲力盡》等。他的電影通常被視為挑戰和抗衡好萊塢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敘事風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對電影發展史的豐富知識注入他的電影。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經常發現存在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子。

戈達爾(資料圖),圖自《解放報》
至此,“新浪潮五虎將”——特呂弗(1984)、夏布洛爾(2010)、侯麥(2010)、里維特(2016)、戈達爾(2022)均已先后去世,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新浪潮,徐徐落幕。
法國新浪潮電影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于法國的電影運動。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興起主要得力于《電影手冊》雜志對一批青年影評人的培養。該雜志凝聚了一批富有探索精神的青年影評人,包括J.-L.戈達爾、F.特呂弗、E.侯麥、C.夏布洛爾等。
1958年后,這些青年影評人紛紛轉向創作實踐,踐行“作者論”主張,他們通常被稱為《電影手冊》派。1958年,共有14名青年導演拍攝了處女作,如特呂弗拍攝了《野孩子》,夏布洛爾拍攝了《漂亮的塞爾日》。1959年是新浪潮的幸福年,有24名新人導演拍攝了處女作,如戈達爾拍攝了《筋疲力盡》。同年,特呂弗拍攝的《四百下》獲第12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一批膽大妄為、顛覆傳統、打上強烈個人印記的杰作橫空出世,震驚了法國社會,法國新聞界用“新浪潮”—詞來形容這種新人輩出、激情高漲、打破傳統的創作格局。1960年,又有43名新導演加入這一創作行列。而此時已完成處女作拍攝的多位導演作品不斷,新浪潮的創作達到頂峰。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創作特點是打破傳統電影語法,提倡在電影創作中展現作者強烈的個人風格。他們使用輕便攝影機,采用非專業演員在實景中拍片,充分運用長鏡頭、自然音響等技巧,畫面具有真實感。在剪輯手法上,切割頻繁,鏡頭直接跳接,影片節奏較快。 1958~1962年,有200多位新人導演拍攝了處女作,創造了法國電影史和世界電影史的一個奇跡。1962年后,法國新浪潮電影整體走向衰落?!峨娪笆謨浴放沙蓡T雖然并未中斷創作,但與新浪潮電影運動本身已無多大關聯。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不僅產生了許多原創性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影片,而且對世界范圍內的電影藝術構成深遠而持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