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22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業內突然傳來噩耗,2022年12月20日上午9時36分,我們敬愛的陳善栘老師在家中因心臟衰竭經搶救無效,永遠安詳地去了。業內朋友圈紛紛發文發圖,懷念這位德高望重的前輩。
自依馬獅《傳播與制作》1995年創刊以來,陳善栘老師就是創辦人之一。與陳老師在依馬獅共事的日子歷歷在目,好多事情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作為依馬獅北京辦公室的同事,我有好多話想說,有好多事想寫,在此,借《傳播與制作》分享幾件與陳老師相識相處的事例給業內朋友。

在沈陽遇見陳老師
記得應該是在2002年4月,應廠商之邀去沈陽電視臺參加臺里舉辦的一個數字播控論壇,我當時還沒在依馬獅工作,還在另外一家雜志社作為副主編參加會議,陳老師作為依馬獅《廣播電視與制作》副主編也參加了會議,盡管兩家媒體有著競爭關系,但陳老師就像熟悉的老朋友一樣和我們一起聊天,一起聚餐,一起逛街,一起分享業內新鮮事兒。陳老師平易近人,風趣幽默的性格,樂于助人,樂意施教的好品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次活動之后,陳老師在《廣播電視與制作》雜志上寫了一篇非常專業的文章,詳細介紹了當時最熱門的視頻服務器系統、硬盤自動播出系統、延時播出、制播一體化等技術熱點話題,陳老師還作為專家參與沈陽電視臺硬盤多頻道播控系統的技術指標測試測評,我有幸拜讀,自嘆不如,我不禁在想,陳老師做為前輩,一名退休人員都在緊跟技術潮流,深入研究當下業界最為關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傳統廣播電視技術的融合,我們作為晚輩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學習呢!
在依馬獅與陳老師共事
也許是緣分注定吧,在與依馬獅老板汪穩功先生多次溝通后,我于2003年8月正式成為依馬獅一員,很榮幸與陳老師一起共事多年。
入職不久,就跟隨依馬獅團隊參加了業內盛會BIRTV,在忙碌的展會上陳老師帶著我們推廣期刊、拜訪客戶、采訪嘉賓、參加研討、參觀新品……,每天晚上還要熬夜趕寫展會報道,第二天刊登在《BIRTV每日新聞》上,忙的不亦樂乎,也收獲了很多,跟隨陳老師認識了不少業界大佬,電視臺技術臺長總工,各個學會協會的前輩,以及潛在的廣告客戶,陳老師利用他廣泛的人脈關系宣傳期刊,扶持新人快速入圈,從不保留,無私奉獻。

與陳老師一起采訪國外公司高層領導
2003年11月29~30日,依馬獅在北京九華山莊舉辦了“依馬獅2003數字電視高峰座談會”,這也是依馬獅首次在北京主辦研討會,陳老師邀請到央視的技術負責人介紹《中央電視臺音像資料館的建設》、《中央節目平臺的有關進展》,邀請地方電視臺領導介紹《數字電視節目平臺的有關情況》等最新的數字電視技術,還邀請到電子行業專家介紹最新的顯示技術,首次研討會舉辦非常成功,得到與會幾十位電視臺領導和幾十位廠家代表的充分肯定,為依馬獅后續的研討會舉辦開了個好頭,增加了信心,積累了經驗。
陳老師還推薦我去中國傳媒大學進修“數字電視測量”課程,我一看,教程就是我們陳老師編寫的,多年以后重返校園當旁聽生,每周從家里乘地鐵趕往傳媒大學,坐在教室里和比自己小好幾輪的學弟學妹們聽老師講課,那種感覺真的是久違了!一學期下來,系統學習了“數字電視測量”這門課程,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對之后的稿件撰寫,采訪報道都有很大的幫助。陳老師承擔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四十余年,首創開設了電視測量這門課程,從無到有建設了電視測量實驗室,發表了《視頻測量技術》和《數字視頻測量應用技術》等專業學科叢書,參與制定了我國電視測量行業標準。

陳老師編寫的《數字電視測量應用技術》
陳老師嗅覺特別敏感,哪里有了新東西馬上就帶著我們趕過去先睹為快。我記得有一年,他說北京臺制定了一輛新的高清轉播車,我們快去看看吧。我們就馬不停蹄的趕到北京臺轉播部,主任說:“車還沒到呢,你們就來了,也太快了吧!”“那就請主任先介紹一下新車吧!”硬拉著主任放下手頭的工作,接受我們的采訪。陳老師說,只有這樣,我們的采訪稿才會是獨家的,才會是第一時間的。
陳老師尋找各種機會讓我們漲見識,記得總臺央視新址剛啟用不久,就拉著我們前往位于北京光華路的新臺址,他的學生熱情接待了我們,帶我們參觀了新臺址的高端制作島、下沉式總控機房、先進的播出機房,還在臺里吃了一頓豐盛的自助工作午餐。最后,還爬到距離地面二百米的觀景平臺,站在玻璃地板上俯瞰下面,既驚險又刺激。

與陳老師在依馬獅展臺合影
生活里的多面手
陳老師從不拒絕學新東西,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古稀之年還開著越野摩托車滿城拉風,開著私家車帶著我們去廊坊辦展覽,一有活動就主動給大家當司機,冬天滑冰夏天游泳,你幾乎忘了他的實際年齡,是一個標準的老頑童。
陳老師還是一位匠人,記得他搬新家的時候,我們去真武家園參觀他的新居,仿佛走進了一座車間,滿屋子的工具,模型,還有一件件他親自動手制作的精美小玩意兒,讓我們大開眼界。參觀完畢,我們還在他家唱起來卡拉OK,歡歌笑語記憶猶新。
陳老師花錢很大方,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的三八女人節,陳老師都要自掏腰包給北京辦公室女同事們過節吃大餐,我們幾乎吃遍了京城的所有特色餐廳。按照陳老師原話:“地方你們挑,東西隨便點,我來買單!”陳老師每次從國外回來還給北京辦公室的每一位同事帶回禮物。

北京辦公室同事去云居寺禪修
共赴《傳播與制作》25周年慶
2020年9月,依馬獅《傳播與制作》雜志迎來25周歲生日,從1995年創刊,《傳播與制作》已經走過25載風雨歷程。為了慶祝這一特殊的日子,公司特別在深圳總部舉辦了一個慶典活動,83高齡的陳老師也隨北京的同事一起乘飛機前往深圳,與深圳同事歡聚,共同為雜志慶生,很多已經離開依馬獅的前同事也都從四面八方趕回來了,多年以后大家再見面就像見到親人一樣開心。

活動在公司所在的辦公大樓一個酒吧里舉行,地方雖然不大但布置的很溫馨,一進門掛著一個簽字布,每一個人都走上前簽名留念,緊接著是大大的照片墻,記載著依馬獅人25年來滿滿的回憶。之前的排版美女親手制作了一個非常精致的生日大蛋糕,顏值和味道一點不輸那些品牌的蛋糕店。

25年來,中國廣電從模擬走向數字,再走向高清和超高清,《傳播與制作》有幸作為一個親歷者,見證了中國廣電最輝煌的25年,譜寫了一篇有一篇報道文章。而這期間,陳老師一直致力于將行業里最新的技術推薦到《傳播與制作》,包括廠商發布的最新產品,電視臺最新的項目,展會上最新的技術動向。正是有了像陳老師這樣的博樂,《傳播與制作》在行業里一直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得到客戶和讀者的廣泛認可,陳老師功不可沒!

陳老師在《傳播與制作》25周年慶典上簽名
沒想到深圳團聚,竟然是我最后一次見陳老師。陳老師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身邊,不曾離去。
我們又敬又愛的陳善栘老師,您在天堂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