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蘇州市吳江區融媒體中心作為全國首批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一員,初步實現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為推動吳江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凝聚了強大精神力量、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隨著融媒事業進入深水區,更應當以“爭第一、創唯一”的姿態,在移動優先戰略的指引下,發揮移動端的優勢,緊密聯系5G技術、輕直播技術,做強做大主流輿論陣地。今吳江融媒體客戶端是由蘇州市吳江區委宣傳部、吳江融媒體中心重點打造的城市綜合類融媒體客戶端。客戶端集新聞資訊、城市生活、政務服務、東太湖論壇于一體,實現“互聯網+新聞”、“互聯網+服務”、“互聯網+社區”等功能,是150萬新老吳江市民的主流生活選擇。直播平臺作為今吳江APP的拳頭板塊,實現了APP用戶在互動性、生動性、粘性等參數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今吳江APP CDN分發 Openid
一.今吳江APP直播平臺的建設背景
1.原有APP直播平臺的使用情況
今吳江直播平臺作為官方直播發布平臺,有其權威性,嚴肅性。至今為止,每年成功完成數百場直播,從內容上看,既有嚴肅的政務直播,也有輕快的商業直播;從形式上看,既有專業的多機位切換直播,也有輕便的單機位云直播。但是,隨著直播需求的多樣化,也逐漸顯示出以下不足:
首先,今吳江APP于2017年11月上線,直播平臺的功能單一,直播頁面僅有播放窗口和評論模塊,直播窗口UI陳舊,直播服務器和帶寬并發數低、卡頓嚴重。在具有嚴肅性的政務直播活動中,尚且能夠完成,但在日益增長的商業直播需求中,則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例如:每年的黨員冬訓電視+網絡直播,網絡端并發數超過2000,在線人數超過5萬;“主播帶你看春天,新湖郁金香花博會直播”需要有給觀眾發紅包的功能;“講委員故事 委員講故事——吳江區政協直播活動”需要在直播中上架相應商品,進行直播帶貨和結算;“運河文化休閑街區專場直播”需要有輪盤抽獎功能及圖文功能;“吳江區融媒體中心第15屆汽車文化展”則需要創新直播形式,采用了豎屏直播方式等。
歷經4次大的迭代改版后,我們采用今吳江APP拉第三方成熟的直播平臺的視頻流的方式,暫時解決了直播并發數低導致直播過程中畫面卡頓的問題。但是,采用這樣的折中方式,直播間只能初步實現直播畫面的觀看及簡單的留言功能,無法使用發紅包、抽獎、購物等豐富的直播間功能。而直接使用第三方的直播間,雖然能實現各類互動功能,有效的流量和用戶信息卻全部在第三方平臺,信息根本無法落地,更無法為今吳江APP引流。
其次,從訪問量上看,今吳江直播平臺存在并發數偏低,CDN分發有瓶頸。作為縣級媒體的吳江融媒體中心,沒有具備租用海量帶寬和CDN、自建負載均衡服務器和大型數據庫、自主研發APP和網站的經濟條件和軟硬件實力,由此會導致直播觀看人數大量增多的情況下,服務器由于處理能力的限制,會造成直播卡頓,更嚴重的情況下會發生無法打開直播的現象。
最后,在自有直播平臺的開發迭代上,有其天然的劣勢。如資源投入大、硬件投入大、技術門檻高,技術上涉及分布式存儲、分布式計算、視頻編解碼技術、視頻加密、CDN分發等多個技術棧,開發運維人力和時間成本難以承受。我們也嘗試通過SDK,把直播平臺和APP(原吳江電視臺剛剛新聞APP)進行接口打通,實現架構的“二合一”,短時間解決一個帳號一次登錄,提升用戶體驗度,把相關數據留在APP上。但我們的“二合一”產品由于涉及兩家的技術平臺,而自身團隊的技術能力和開發能力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和提高,任何一方的產品功能更新和技術平臺的迭代,都需要我們付出開發費用和時間。
2.第三方直播平臺的優勢
第三方直播平臺,支持包括現場直播、電商帶貨、在線教育、政務直播等多種直播場景,支持5G+4K的直播模式。云導播臺,云非編功能讓直播更快捷方便。全鏈路監控,全程監控每一個環節,保障直播安全穩定。媒資存儲,直播完成后立即生成媒資視頻進行回放,同時支持云制作工具再次制作分發。數據統計,包括實時監控和歷史統計,可以查看到PV和帶寬的實時數據趨勢圖。相比今吳江直播平臺,它也表現出以下獨特的優勢:
首先,第三方直播平臺提供多達50+的互動功能來活躍直播間氣氛,有紅包、投票、抽獎、打賞等。以最為常見的直播間紅包功能為例,它還包含以下幾種不同場景的應用:普通紅包,紅包雨,口令紅包,競答紅包,商家紅包,分享紅包。多種形式的紅包發放,極大的豐富了互動性,滿足了直播需求的多樣性,有效增加了觀眾駐留直播間的觀看時長,提高了直播的觀看量。
其次,第三方直播平臺支持百萬級在線觀看,自動彈性化擴容保障服務穩定。分布式服務器的部署,配合彈性調度策略,可以從容應對多種狀況。當訪問量低,并發量不高的時候,常規服務器即可滿足要求;而當觀看量大幅增長帶來的高并發量時,將任務在整個系統上進行分配與優化,達到壓力負載的均衡化。
最后,第三方直播平臺的開發迭代快,功能更新全。一方面,會根據用戶需求,提取需求點進行評估,開發;另一方面,團隊也會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積極挖掘需求點,開發出新功能。得益于此,每個月會有數次的迭代更新,其中既有直播系統的穩定性更新,也有直播間多樣功能的迭代增加。功能的模塊化,使得應用場景大大增加,從而降低了開發成本,同時專業的團隊也將開發的時間成本大大降低。
二.今吳江直播平臺的融合創新建設
1.優化今吳江APP的前端負載均衡、API負載均衡、Server負載均衡,保障直播用戶通過APP進入直播間不會因為用戶數的并發而導致登錄擁堵情況。
第三方平臺我們選用了基于阿里云,理論支持百萬級在線觀看,并能自動彈性化擴容保障服務穩定。平臺的分布式服務器的部署,配合彈性調度策略,可以從容應對多種狀況。當訪問量低,并發量不高的時候,常規服務器即可滿足要求;而當觀看量大幅增長帶來的高并發量時,將任務在整個系統上進行分配與優化,達到壓力負載的均衡化。今吳江APP與第三方平臺的拓撲圖如下:

圖1
2.今吳江直播平臺和第三方直播平臺“云”融合,可以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其融合的簡易流程如下:

圖2
如圖所示,就是今吳江直播平臺需要什么數據,第三方直播平臺的相應接口會做出應答并把相應內容傳給今吳江直播平臺,從而將第三方直播平臺直播間融合進來。這個過程在用戶角度而言是無感的,對用戶來說,打開融合后的直播跟打開今吳江APP上的新聞資訊的感受并無明顯差異,但達到的效果顯而易見:
(1)第三方直播平臺直播間功能全部融入今吳江直播平臺,且支持后續更新,無縫升級;
(2)分擔今吳江APP平臺壓力,融合后今吳江直播平臺提供訪問直播間入口,視頻流壓力承載在第三方直播平臺服務器上,具有高并發數,低時延的優勢;
(3)規范了直播發布渠道,可統一由今吳江APP直播鏈接進入,無需重復發布第三方直播平臺的直播通道。
3.今吳江APP接口打通
首先,今吳江APP向第三方直播平臺發出請求的GET命令,curl -X GET "https://openapi.v1.guangdianyun.tv/openapi/v1/user/access_token?accessId=accessId&accessKey=accessKey" -H "accept: application/json"
然后,今吳江會從第三方直播平臺獲得如下響應:
{
"code":200,
"msg":"OK",
"data":{
"access_token":"0caa37a9257dcf4f0586db86a6420dc8", // 調用令牌
"expires_in":86400 // 過期時間
}
}
最后,通過以上調令,將第三方直播平臺以h5頁面嵌入到今吳江app中,APP端通過openapi接口獲取直播間ID、直播間狀態、評論、互動等參數,形成動態H5頁面,從而完全同步第三方直播間。
4.數據打通
第三方直播平臺的數據是完整的數據環,根據具體需求,我們首先需要的是在今吳江APP后臺刷新到第三方平臺的直播列表,在APP后臺添加所需要的直播間后,我們今吳江APP頁面上就能完成呈現直播間的即時狀態,如預告、倒計時、回訪等。進入直播間后,我們通過調令選取直播間的全部字段或者合適的字段均可,今吳江APP選取了直播間相關的主要字段。進入今吳江APP管理后臺的直播板塊后,新建相關直播間,點擊選擇直播間,隨后在跳出的第三方直播間列表中選擇對應的直播間,此時今吳江后臺的直播連接字段和第三方直播平臺的字段是一致的,如圖3圖4:

圖3

圖4
多渠道的數據整合為今后吳江融媒體中心的各類平臺和產品將網絡資源轉化為有效用戶流量,提高用戶活躍度,并在主營業務之外搭建一系列變現場景,深度挖掘用戶價值,提高變現效率,全面盤活融媒體體流量資源。
三.項目實施的難點和創新
為了使今吳江直播平臺和第三方直播平臺融合的效果最大化,融合過程中除了關注功能的可用性和完整性,即自有直播平臺能否正常發布直播間和相應直播間功能的使用,還要注意融合后的一致性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要點:
1.觀看量的一致性。今吳江APP通過同第三方直播平臺的數據接口對接,可以獲取直播間的收看人數。有兩個接口可供選擇,分別是:直播間詳情(請求示例:curl -X GET "https://openapi.v1.guangdianyun.tv/openapi/v1/channel?id=39481" -H "accept: application/json" -H "token: token")和獲取直播列表(請求示例:curl -X GET "https://openapi.v1.guangdianyun.tv/openapi/v2/channel/list" -H "accept: application/json" -H "token: token"),因為這兩個接口的返回數據里都包含直播間觀看人數的字段數值(watchNum[int]字段),區別在于前者是針對單個直播間發起的數據請求,而后者則針對當前所有直播間的信息獲取,可看作是單個直播間的集合。考慮到實時刷新的效果和服務器的效率與消耗程度,有以下兩種方案可供選擇:
一是每個直播間進行高頻率的接口數據請求,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APP直播頁面的觀看人數與直播詳情頁面的一致。即最低間隔低至1秒每次,APP端向第三方平臺發起直播間詳情數據接口請求,在響應信息中提取watchNum字段,通過Ajax異步響應機制,實時更新APP端當前直播間的觀看人數;二是從用戶角度出發,根據大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制定觀看人數的刷新策略。即當用戶第一次點擊進入直播列表頁的時候,APP端向第三方平臺發起獲取直播列表的數據接口請求,在響應信息的集合中,先通過直播間id字段與APP端直播間完成定位,然后在完成定位的信息中提取watchNum字段,通過Ajax異步響應機制,實時更新至APP端該直播間的觀看人數。而當用戶通過向下滑動至頁面頂端之后,再繼續下滑,則表示用戶想要刷新當前頁面信息,此時觸發發送請求操作,跟第一次進入頁面時的請求過程一樣再做一次。至此整個過程下來,只做了兩次請求輪回刷新操作。
經過與第三方直播平臺技術的溝通探討,方案一由于做高頻率的輪詢會對APP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都帶來極大的損耗,甚至會造成請求堵塞,響應延遲等,繼而影響到APP端其他版塊(如新聞、電視等)的正常訪問,因此頻率建議為30秒,但如此一來,即使在消耗了不少的資源情況下,也只能等待30秒才能獲得最新觀看人數,所造成的延遲得不償失。而方案二契合了大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在用戶看來已經接受了這套操作邏輯,也不會給用戶增加學習成本。因此在綜合考慮之后,采用了方案二來實現了APP直播頁面實時刷新收看人數。
2.用戶打通。今吳江APP是我們融媒體中心的自主研發定制的APP,用戶信息屬于中心的戰略資源,是中心的獨特“圈層”和私域流量。因此,在用戶打通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單項獲取用戶信息的方式,即今吳江APP可以從第三方直播平臺獲取用戶信息及數據資源,進行引流,而第三方平臺是無法獲取今吳江的用戶信息及數據資源。今吳江APP用戶在進入直播間時,無需再次登錄第三方直播平臺,直接無感進入H5頁面直播間并使用直播間的功能。通過調令curl -X POST "https://openapi.v1.guangdianyun.tv/openapi/v1/client/user/login" -H "accept: application/json" -H "token: token"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d "{ \"expire_in\": 86400, \"openid\": \"1008611\"}"獲取用戶信息。此時,如果APP端設定為進入直播間需要是已登錄狀態,則APP端用戶就是被授權的合法直播間用戶,在跳轉至第三方直播平臺直播間的同時,APP端會把用戶數據通過第三方直播平臺的“token”用戶數據接口傳遞過去,以唯一的標識“Openid”一對一完成認證。同時,第三方平臺端,調用用戶登錄接口是會把app的用戶信息傳遞過來,關聯字段openid,平臺根據傳入openid是否存在做出登錄/注冊用戶,生成登錄token,實現自動登錄。其他途徑在進入直播間時,會被要求使用APP端的用戶賬號進行登錄,保持一致性。當然,如果今吳江APP端設定為非強制性登錄APP時,無需用戶登錄即可觀看直播,則進入直播間后第三方直播平臺端獲取到的用戶登錄信息會被視作有效用戶,此時不管是從APP端進入還是微信分享端進入,都會進入到廣電云的用戶登錄接口,完成用戶的授權。
四.結語
通過將融媒體自有直播平臺和第三方優秀直播系統有效融合起來,可以達到1+1>2的效果。在融合中找到更合適的方式,讓兩者的優勢互補,從而滿足愈加多樣化的直播需求,提高直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平臺融合以來,平臺直播獲得了區委區政府的一致好評,也為吳江融媒體中心創造了500萬元的經濟收入。未來,隨著我們融媒體改革深入和技術團隊的成長,我們通過借船出海的新模式,完成包括直播模塊在內的各個APP模塊版權購買,而后形成自主的二次開發,甚至是完全獨立開發的APP,完成融媒體中心技術改革的第二次革命。
參考文獻:
1.汪海東。試論廣播節目視頻同步直播的得與失[J]。聲屏世界,2018(4).
2.范曉軒。融媒體直播平臺構建及互動技術應用[J]。《演藝科技》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