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在進行中,將持續到4月29日。北影節向來都是開展行業交流、電影培訓的重要平臺,今年也不例外,4月27日,導演張藝謀參加北京電影節的大師班,暢談《滿江紅》的種種爭議和幕后創作,信息量很大。

談票房:上映前預估20億
在《滿江紅》之前,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中票房最高的是《懸崖之上》,11.91億,盡管被奉為“國師”,但張藝謀作品的票房號召力,不管是業內還是普通觀眾都會有大概預期。
而《滿江紅》在強片林立的春節檔上映還是“爆了”,目前電影即將結束近100天的院線長跑,登陸視頻平臺,而電影內地總票房也達到了45.44億,位列中國電影票房榜第六位。
這樣的成績張藝謀承認出乎他的意料,“現在拍電影和過去不太一樣,現在經常要預估票房,我當時說過20億就是偉大勝利。”

不算視頻平臺的版權收入,《滿江紅》僅票房分賬就高達16.32億,畢竟電影僅拍攝不到60天,在張藝謀這里沒有演員會開出高片酬,滿打滿算2億制片成本,就算再加上1億的宣發費用,片方收益也高達13億。作為主投方歡喜傳媒的股東導演,張藝謀不但拿編劇費、導演費,通過股東權益拿到票房分紅,張藝謀還通過藝榭影業和黎楓文化兩家公司參與電影投資,收入層層加碼,難以估量,當然作為電影核心,這些都是他應得的。
談創作:結局不重要,院子并非為《滿江紅》所建
在大師班上,張藝謀還透露了此前采訪以及各種花絮中沒透露過的幕后內容。

張藝謀分享創作心得,表示他創作的所有電影,在開拍前都要親手把劇本過好幾遍。在電腦時代,不但劇本,就連現場的通告單都是打印,甚至有些場記板都有電子屏顯示,但張藝謀的“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重寫,從而吃透里面所有的人物和情節故事,這是一個必備功課。
要知道一般的劇本都要兩三萬字,情節復雜、人物多的劇本字數可能更多,張藝謀的這份耐心和細心,確實值得年輕導演們學習。
《滿江紅》和張藝謀以往的作品有很大不同,電影抽離了他以往的色彩表達,選擇一個復雜的院子完成所有故事。張藝謀透露,這個院子原本是為了拍《大紅燈籠高高掛2》所建,但院子建好后,他變心了,即便劇本改了好多輪,還是不想拍,就擱置了。后面才想到將文藝片改成娛樂片、類型片,就找陳宇寫了《滿江紅》的劇本。

《滿江紅》上映后爭議頗多,從結尾沒殺秦檜,到宣傳方的宣傳文案、電影衍生品都成了討論焦點。張藝謀在大師班回應了結尾沒殺秦檜的爭議,他堅持認為電影要符合歷史,“他(秦檜)不是這么死的”,盡管沒殺有爭議,但如果結尾真的安排殺了,觀眾可能會更反感。而且殺不殺不重要,這只是個故事情節,張藝謀喊話觀眾“大可不必在這個上頭討論那么長時間,沒必要在這上面動這么大肝火。”
談演員:都是中國最好的男演員
張藝謀也談到了合作過的演員。并重點提到了讓他最滿意的兩位。
他表示在拍攝過程中會要求演員全力以赴,接著話鋒一轉,說自己很幸運,碰上的都是中國最好的男演員,兩位演員(沈騰和張譯)都非常敬業,從頭到尾都自己做(完成表演)。


張藝謀重點提到了《滿江紅》給沈騰用刑的戲份“比如灌醋,壇子倒下來的水勢很沖,我跟群眾演員說控制好水量,也跟沈騰說給我暗號,如果受不了你就把腿翹起來。他后來忘記翹腿了,灌下來他就亂蹬,他做了所有的準備,也試拍了。但真正實拍的時候水量很出乎意料,我相信他很難受的,都不是翹腿的問題了,他在本能地亂抓亂蹬,我們都不知道這是不是信號,有點糊涂,不知道他是不是表演,覺得演得真好,后來發覺不對,他簡直氣都上不來,起來就一直喘、痙攣。那是第一個鏡頭,我們后來放在最后,看起來很逼真的。我問他受不了了為啥不發暗號,他說是亂了,來不及了腦子里就亂了。所以演員是身臨其境地進入了情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去體驗,真的是感人的職業道德。”

至于張譯,張藝謀則回憶了《懸崖之上》里刑訊逼供的戲份,那場電刑戲非常殘酷,相信看過電影的觀眾都記憶猶新,但這里不確定張藝謀是隱瞞了拍攝細節,還是忘了。他稱贊張譯拍戲也是全力以赴“電刑非常像,渾身都在抖。”事實上這種渾身發抖如果不是真正的生理反應是無法演出來的,所以現場拍攝是在張譯坐的椅子下面,放了一個修路刨瀝青用的那個“突突突響”的機器,然后兩個工作人員穿著綠色的衣服蹲在后面控制,后期再將兩個人抹掉。正常來說,這場重要的戲份,這樣特別的處理方法,張藝謀不應該忘記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