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曝正在用ChatGPT創作下一部《終結者》劇本,結局由AI自己定的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終結者》影迷心中銘刻了一些難以磨滅的畫面。在他的末日之后世界里,人工智能(AI)驅動的“天網”發動了一場核浩劫,同樣的人工智能開始了一場清理行動,驅動持槍機器人殺手處理幸存者,在這個過程中,人類頭骨被金屬腳踩碎。
難怪公眾對AI感到擔憂。AI領導者、學者和公眾人物也是如此。今年5月,人工智能安全中心的一份聲明表達了他們對先進AI帶來的“嚴重風險”的擔憂。
“減輕AI帶來的滅絕風險,應該與大流行病和核戰爭等其它全社會規模的風險一起,成為全球優先考慮的事項,” 報告稱。
雖然他們可能是對的,但不可否認的是,AI和機器學習(ML)正在對電視及其工作流程產生一些深遠的積極影響。從優化視頻壓縮以實現更高的效率,到自動生成隱含字幕,再到推動內容推薦和豐富元數據,AI/ML正在改善媒體和娛樂行業。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廣播公司對潛在的危機免疫——當涉及到社會時,本質上不是世界末日,但也許對他們自己來說是如此。
如果從這個前提出發,及基于可信度的信任是電視新聞編輯室(無論是直播、線上還是通過社交媒體)獲得觀眾和收視率并最終為其廣播公司創造收入的基礎,那么不難看出先進的AI的一些潛在危險。
人工智能安全中心在其網站上列出了8個AI風險的例子,其中至少有4個可能嚴重削弱觀眾的信任。它們包括:錯誤信息、代理博弈、價值鎖定和欺騙。
防范這些可能的威脅及其它目前未知的威脅的關鍵是好新聞報道,包括投入時間、精力和資源去報道新聞以及不斷核實事實的所有跑腿工作。
偶爾會有什么疏漏?當然會有,這是行業的性質。但是,新聞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應該會使AI產生的欺騙、錯誤信息及其它可能的隱患很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