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片公司DPOP Studios 和電影制作人丹·西克爾斯開始在數字藝術品交易平臺SuperRare上上線被認為是第一部使用人工智能(AI)制作的系列長片《持AI攝影機的人》。
《持AI攝影機的人》是一個電影創(chuàng)新,它利用AI工具重構了影史最偉大片子之一——1929年吉加·維爾托夫執(zhí)導的前蘇聯電影《持攝影機的人》。
這部向電影杰作致敬的影片依賴一個將生成480個獨特的維爾托夫電影迭代的長格式AI提示,將在2024年在SuperRare上展示。
長格式提示是一種先進的語言,它提供使AI模型能夠產生所需的作品的充足信息,在這個例子中,這些作品就是從維爾托夫的原著改編的480部獨特的長片,西克爾斯說。
這部影響深遠的作品集記錄了創(chuàng)意人員被迫考慮AI的成熟這個歷史上快速變化的時刻,這部電影是一個“思維實驗”,西克爾斯對此在草稿對“持攝影機的人”一個鏡頭對一個鏡頭描述,目的是將經典改編為現代作品。
草稿擬稿始于2018年,在2021年,隨著生成式AI工具變得更加可用,它成為了西克爾斯考慮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基礎。他說:“在2023年,我們和一群創(chuàng)意技術專家一起,發(fā)現了如何去做。”
“《持AI攝影機的人》是一個工程壯舉,”西克爾斯表示,“它需要一群有創(chuàng)意的技術專家(包括電影制作人布魯斯·蒂埃里·張)幫助實現這一愿景,同時突破技術限制。我最初的重點是讓AI提示以一種尊重原片精髓的方式講述,開發(fā)能夠產生動態(tài)結果的語言是一個挑戰(zhàn)。”
該片的每一次迭代都是由西克爾斯創(chuàng)建的提示生成的,該提示以精確的時序一個鏡頭對一個鏡頭描述了維爾托夫的原片,以匹配畫面。提示是在由西克爾斯組織的數據集上進行訓練的,以便在保留每個鏡頭的長度和精髓以反映原片的同時,為每次迭代提供獨特的美感。
12月18日,在“SuperRare上,《持AI攝影機的人》對預登記的藏家開賣,24小時內就獲得了超過2.5萬美元的收入。拍賣于12月19日向公眾開放,目前仍在進行中。該系列的每件作品都將在2024年個別展示。
《持AI攝影機的人》被認為是同類作品中首個采用若干新的開源原則的藝術作品。該系列是與Stability AI的開源模型合作創(chuàng)作的,通過獨立存儲提供商的菲樂幣(Filecoin)網絡和IPFS(星際文件系統(tǒng))實現去中心化存儲。它還依賴Giza Technology的零知識證明密碼技術驗證AI操作的起源。與Mirage Gallery AI一起,DPOP正在為該系列在2024年全年展示時設計一個觀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