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反套路喜劇電影《銀河寫手》的導演/編劇李闊、單丹丹來到全國路演的最后一站深圳,帶著這部和乙方打工人息息相關的作品與觀眾進行深入交流。影片以其對乙方編劇生活的深刻描繪和對夢想的真摯追求,引發了現場觀眾的廣泛共鳴。

片頭字幕自帶喜感,觀眾笑夠100分鐘
《銀河寫手》以張了一、孫談(宋木子、合文俊 飾)二人創作劇本的過程為故事主線,真實呈現了電影人在北京的打拼歷程。
電影在喜劇方面相當出色,觀影過程中影廳里笑聲不斷。和其他喜劇片到正片才出現喜劇包袱不同,《銀河寫手》從片頭字幕開始就營造笑點,一直到片尾最后的“重磅”彩蛋,讓觀眾笑足100分鐘。

而且,電影里的喜劇包袱依托的不是生造出來的喜劇橋段,而是源于北漂的點點滴滴,從現實生活中萃取笑點,所以來的更真實、更深刻。 從搬家、混咖啡店、找合適面館這些極為生活化的細節,到編劇和外賣員互相羨慕對方的內心OS,再到“害蟲”宿醉街頭、內心反復拉扯的失控狀態等,全能讓人笑到捧腹。在北京漂泊、不斷被甲方折磨、工作充滿挫敗感、遭遇金錢和感情上的困擾……,原本順理成章會拍成“現實傷痛文學”的《銀河寫手》,被兩位導演硬生生掰成了一部爆笑喜劇,而且還如此成功、每處包袱都能響,非常不容易。

但也正因為電影對北漂過于真實的呈現,很多橋段和細節會讓人眼眶發紅、鼻頭發酸,從而更多思考該有的生活狀態、生活意義和創作價值,這是《銀河寫手》爆笑之余傳遞給觀眾的深刻命題。

深埋電影梗,《銀河寫手》是拍給影迷的情書
和《銀河寫手》“顆粒度”對的最齊的觀眾,應該是愛電影的影迷,電影中埋了太多“忽明忽暗”的電影梗。“明”的部分,有房間里貼的戈達爾的海報、反復提到的諾蘭《星際穿越》的手表、編劇必看書籍《救貓咪》和節拍器等等,暗的部分,有致敬諾蘭《記憶碎片》、有致敬《閃靈》,以及數不盡的迷影浪漫。
《銀河寫手》選題劍走偏鋒、敘事靈活精妙、剪輯緊湊程度甚至不給觀眾看表的空檔,配合一氣呵成的故事和從頭到尾的笑點,使得電影在FIRST電影節上點映之后,不但拿到評委會大獎、最佳編劇兩項大獎,還接到了安樂電影和阿里影業兩家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助力影片成功上映,目前豆瓣評分穩定在7.2,也證明了電影的好口碑。

導演坦言創作不易,打拼10年才署上名字
映后交流上,李闊、單丹丹兩位導演分享非常真誠,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銀河寫手》從劇本定稿到拍攝完成速度很快,顯然同時為電影編劇、導演的李闊和單丹丹沒像電影里兩位編劇那樣被甲方“折磨”。兩位導演坦言,基于對劇本的信心和熱愛,他們自己籌錢做“甲方”將電影拍攝完成,其他出品方是后期介入的。
這種方式固然可以讓兩位導演有更大的自主權,但也少了專業電影人給出意見、需要什么決定都自己拿主意。而在創作《銀河寫手》之前,兩個人都入行差不多10年之久,在這個行業里摸爬滾打,卻連在電影中署名都很難,李闊導演表示,電影中的許多情節都是基于他和單丹丹導演的真實經歷,他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展現一個真實的編劇世界,以及年輕人在都市中打拼的不易與堅持。

對于票房不是很理想,兩位導演也沒有回避,李闊和單丹丹坦言,直到電影上映,他們都在努力尋找電影的受眾群,嘗試各種宣傳方式去“打撈”觀眾,這樣“劍走偏鋒”的選題,想要吸引觀眾的關注并購票觀看,確實有一定難度。在這里也呼吁熱愛電影的觀眾們,如果你熱愛電影,那么《銀河寫手》是檔期內必看的電影;如果你對電影創作背后的故事沒那么感興趣,也可以看《銀河寫手》,因為歸根究底這是一部喜劇電影,就如單丹丹導演強調的那樣:“我們希望《銀河寫手》能成為一部能夠代表青年導演聲音的作品,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多觀眾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