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制作的《硅基時代》,選擇在索尼影像技術學院采用虛擬制作系統拍攝,憑借這部時長5分鐘的科幻作品,一路過關斬將,先后入圍48小時國際虛擬制作大賽全國總決賽和上海國際電影節。

觀眾能領略到《硅基時代》對酷炫科幻的呈現和“賽博朋克”質感,但想象不到從拍攝到完成后期制作,僅用了48小時。在傳統制作流程里這么短的時間幾乎是天方夜譚,本片采用了虛擬制作從而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制作。那么主創團隊如何實現、又有哪些心得?我們采訪了《硅基時代》的指導老師、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宋雷雨老師,導演陳悅楊、CG總監耿皓,復盤創作過程,看看他們是如何出色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前期籌備:提前做好數字資產
由于有別于傳統綠幕摳像、改變制作流程,虛擬制作讓不少創作團隊望而卻步。數字資產怎么解決?前期需要準備什么?
導演陳悅楊透露,《硅基時代》雖是為角逐48小時國際虛擬制作大賽而拍攝的作品,要在虛擬制作影棚里完成拍攝,但即便不參賽,虛擬制作也是創作《硅基時代》的最佳方案。
在拍攝前,主創團隊要完成劇本創作、確定影像風格、提前準備好數字資產。《硅基時代》將故事的時間背景放到1000年以后,受作品時長限制,劇本放棄呈現復雜的世界觀,而是將鏡頭收攏在仿生人背叛人類并挑起戰爭這個故事核心,用導演的話來說,就是“用一種感覺比較套路的方式便于觀眾理解”。從最終成片來看,這個決策無疑是正確的,5分鐘的時長很難去詳細交代時代背景和復雜的人物關系,信息量極大的通話、劍拔弩張的試探以及最后緊張刺激的打斗,為觀眾帶來快節奏和所有信息元素“直給”的快感。
劇本要落地、概念要執行。開拍前的美術、數字資產設計尤為重要。導演陳悅楊表示,《硅基時代》的整體風格參照游戲,自己看過大量科幻和涉及仿生人元素的電影,比如《阿麗塔:戰斗天使》,而雷德利·斯科特1982年拍攝的《銀翼殺手》對她影響最大,于是《硅基時代》參考了這部電影的整體世界觀設定。

在色彩和燈光的運用上,作品主要用兩種色調區分不同氛圍,開始時的對話,車廂內用暖色調營造溫馨氣氛,夕陽西下、主角踏上回家之路;但后半段則轉換成綠色,烘托隧道中打戲的緊張、危險氛圍。

CG總監耿皓完成數字資產的制作和準備工作,他透露《硅基時代》既用到了現有的數字資產,也自己制作了一部分,共耗時兩周。在耿皓看來,制作數字資產的難點在于匹配作品、符合劇情要求,以及保證UE虛幻引擎里看到的效果和上屏之后的效果1:1還原,在調試和對齊的過程中,索尼技術人員提供了完備的技術保障。“索尼有自己研發的插件,有點像傳統拍攝用到的LUT文件,通過插件可以非常快捷地調節飽和度、顯色等信息,便于在LED屏上調試。”耿皓說。
“就是我們索尼自己研發的虛擬制作工具套裝里面的工具。”索尼(中國)電子系統本部虛擬制作業務市場部高級經理尹旭暉補充道。

索尼新款虛擬制作工具套裝(“Virtual Production Tool Set”)包括攝影機與顯示屏虛擬制作插件和虛擬制作色彩校準工具,幫助攝影工作者改善前期制作效率和現場工作流程,解決制作中的痛點、保持色彩一致性。
而耿皓提到的應該是攝影機與顯示屏虛擬制作插件,在UE虛幻引擎菜單里的CineAltaV攝影機選項,與實際拍攝中的CineAltaV攝影機完全對應,可以有效確保色彩一致性。如果不用插件,就只能采用UE虛幻引擎提供的通用虛擬攝影機,無法確保色彩一致性,需要消耗大量時間進行調校,此外,摩爾紋警示功能也非常有用。
而套裝中的虛擬制作色彩校準工具(“Color Calibrator” )是一款基于 Windows 10 環境的簡單易用的應用程序,可以確保在使用 CineAltaV 拍攝顯示屏時,獲得貼切的色彩還原。這款校準工具大大減少了在拍攝或制作環節的測試、重拍或復雜LUT的工作。相反,可以更加直觀的通過界面校準LED顯示屏的效果,包括支持HDR的LED屏,來改善現場工作流程,從而在CineAltaV中實現預期的色彩效果。

拍攝:索尼提供堅實技術保障
《硅基時代》能夠保質保量完成制作,凸顯了虛擬制作省時、省錢兩大突出優勢。
先說省時,48小時完成拍攝+后期制作,傳統制作流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便提前完成置景和道具,也會花費很多時間在轉場,以及現場調整上。“傳統拍攝會在拍攝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小細節上浪費時間,從而占用鏡頭打磨的時間,可能大家要上很多大夜才能拍完。”陳悅楊說。
再說省錢,《硅基時代》有列車車廂和仿生人基地兩大重要場景,要凸顯場景科技感,如果置景難度會相當大,陳悅楊坦言,以他們現有的能力無法完成,會消耗大量金錢和人力。而索尼虛擬制作數字資產展示平臺已經上線近一年,現有的數字資產越來越豐富,據介紹,都市高架、戈壁灘、證券交易說等應用場景在展示平臺均可獲取,創作者有近似的場景需求可以直接在現有的數字資產上少量修改即可滿足拍攝需求,從而大幅降低虛擬拍攝數字資產的制作成本,并提高已有資產的復用率。《硅基時代》就選用了很多線上的數字資產,大幅節約數字資產制作成本。
而且,數字資產的質量也肉眼可見的提高。《軌跡時代》中仿生人基地的鏡頭,有非常逼真的透視感和縱深感,很讓讓人相信這是攝影機通過拍攝LED屏獲取的畫面。“我覺得主要歸功于現在虛幻引擎能夠實現比較真實的效果,我們將虛幻引擎中所有參數和現實中的CineAltaV攝影機參數對齊,就可以得到比較滿意的效果。再通過人眼對透視的微調,就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陳悅楊說。
當然,任何拍攝都會有各種困難和麻煩。《硅基時代》的燈光設計比較耗時,將LED屏的數字資產和實拍的演員融為一體需要用心設計燈光,否則看上去就會很像是視頻會議的虛擬背景。
盡管虛擬拍攝對燈光要求較高,打燈時還要盡量避免近距離直射LED屏,但在陳悅楊看來,打燈依然要比傳統拍攝更容易。虛擬拍攝和傳統拍攝的不同點是燈光師要配合LED屏,去順應邏輯光源完成燈光設計,基本上磨合半天就可以打出比較好看的光。所以相較于傳統拍攝打光會更容易、更直接,邏輯上也更清晰。
而索尼虛擬制作系統中CineAltaV攝影機、黑彩晶LED屏兩大核心硬件,也保障了作品的順利拍攝。

陳悅楊透露,《硅基時代》的黑暗場景,其實拍攝時是調高了屏幕亮度,盡量做到正常曝光,然后再通過后期壓縮的方式去保留更多細節,索尼黑彩晶LED屏1,700cd/m2的高亮度和超高對比度保障了導演實現她的創作意圖。
此外,LED屏還可以用作現場補光。作品中忽明忽暗的光影是黑彩晶LED屏的脈沖光效實現的,操作起來并不復雜,設置好閃爍頻率,就可以智能實現想要的效果。對另外一大核心硬件索尼CineAltaV攝影機,陳悅楊也是贊不絕口:“索尼攝影機有強大的動態范圍支撐,我們在后期有很大的調整空間。”。

創作心得:索尼虛擬制作系統超出預期
有了索尼虛擬制作系統的保障,《硅基時代》整體創作很順利,道具丟失、后期渲染搶時間等小問題,解決起來都相對容易。
談及拍攝體驗,導演陳悅楊表示索尼影像技術學院提供的設備和技術支持非常完善,完全能夠滿足拍攝需求,甚至超出了原本的預期,對也索尼黑彩晶LED屏贊不絕口。她坦言之前用過三折屏、地屏、曲面屏等形形色色的LED屏,但索尼黑彩晶LED最令她滿意,屏幕非常細膩,播放數字資產絲滑穩定,拍攝時攝影機對焦到屏幕上也不會有顆粒感,之前接觸過的LED屏,都只能遠遠拍攝,“我覺得索尼黑彩晶LED屏真的是行業內頂尖的屏幕”陳悅楊說。
耿皓也分享了他的創作心得。在數字資產的制作過程中,由于沒照顧到拍攝環節的鏡頭表現,沒能達成最好的效果。還出現了做好的車廂場景上屏后發現比例不對,顯得過于龐大等等,還是要熟悉整個制作流程、前期準備足夠充分,才能保障作品順利拍攝。

這次拍攝的指導老師宋雷雨有相當豐富的虛擬制作經驗,還針對虛擬制作完成了一本教材。對于第一次在索尼影像學院拍攝,宋雷雨感受到了極大的便利,除了大大提高效率、規避了綠幕摳像會碰到的問題外,畫面融合度更好、制作流程也更方便。而且,由于場景提前用數字資產的形式完成,可以提前發現一些問題,減少了后期工作量,大幅節約制作成本。
采訪的最后,導演陳悅楊透露他們將再次豐富并延展《硅基時代》的故事,也感謝索尼影像學院繼續提供硬件和技術支持,讓他們有機會為觀眾呈現更精彩、世界觀更宏大的作品,相信再次創作,陳悅楊和她的團隊會奉上品質更高的作品,讓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