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奉天(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的事件。
1931年9月18日晚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自行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坐鎮沈陽的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大佐收到路軌被炸的報告后,當即以關東軍代理司令官、先遣參謀的名義,向關東軍部隊發布進攻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沈陽的命令。各路日軍向北大營發起猛烈進攻,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9月19日,關東軍迅速占領了南滿、安奉鐵路沿線的重要城鎮營口、田莊臺、蓋平(今蓋州)、復縣(今瓦房店)、大石橋、海城、遼陽、鞍山、鐵嶺、開原、昌圖、四平、公主嶺、安東、鳳城、本溪等地。隨后,又向長春等地發起進攻。用時4個月零18天,占領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后,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使東北3000多萬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共中央堅決主張對日抗戰。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推動下,在其他愛國黨派、團體和人士的共同呼吁下,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蓬勃興起 ,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自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