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以其強大的創新力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正逐步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文旅、教育、公益、健康等多個領域,AIGC都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價值。特別是在廣電行業,AIGC的融入更是為行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廣電視聽新質生產力的大發展、大繁榮。

10月11日下午,“第二十九屆媒體融合活動”(ICTC2024)——“AIGC創新與應用”分論壇在杭州舉行。論壇聚焦廣播電視與AIGC的技術變革,多位行業資深學者及相關負責人共同探討AIGC技術如何助力傳統媒體轉型升級,提升內容質量和傳播效率,以及當下面臨的挑戰、機遇,和對未來的展望。會議由中關村視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汪邦虎主持。

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高級顧問、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技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盛志凡在致辭中指出,從AI頻道的上線,到AIGC集成工具的推廣應用;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及各地廣電機構紛紛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這一系列前瞻性的實踐都充分證明了廣電行業緊跟時代潮流、突破邊界、布局未來的決心和勇氣。在AI視頻制作、媒體信息內容生產、動漫及影視短視頻制作、AI科研應用人才培養與項目孵化、數據處理與模型訓練等多個方面,AIGC都展現出了“大有可為”的廣闊前景。

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信息與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郭沛宇作題為《廣電視聽生成式人工智能規范化應用探索》的演講。他認為,近些年語言大模型率先突破、視覺大模型快速發展,從語言大模型到多模態大模型,參數量不斷變大,多模態理解準確性不斷增強、多模態生成可用性不斷提升,雖然多模態大模型為廣電視聽行業帶來無限想象空間,但仍有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并對行業AIGC規范化提出建議。

浙江大學信息與通信網絡工程研究所所長虞露發表了《AIGC助力媒體傳播效率提升》為主題的演講,用大量研究數據和AIGC生成PPT、3D視頻等生動的方式介紹了AIGC在媒體傳播效率提升中的作用,同時剖析了當前智媒體時代下對媒體傳播效率的新要求、新挑戰。

杭州當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媒資產品線總經理范濤發表了以 《BlackEye多模態視聽大模型應用實踐》為題的演講,展示了基于BlackEye大模型的最新數智化應用,當虹智能媒資以中臺化、智能化、場景化為設計原則,升級后的多媒體AIGC引擎為內容生產帶來高品質、高效率的工作流,并且應用于AI體育制播、AI三維建模、AI實景融合擴展等多個場景,為AIGC助力廣電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技術總監徐嵩以《AI+音視頻技術領域與體育賽事中的科技創新》為題,介紹了咪咕公司深化“內容+科技+融合創新”,結合九天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探索AI+推進科創賦能內容,落地18項創新技術,展示了在AI +音視頻科技、AI+視頻增強、基于國產化標準的超高清全維度體驗模型等方面的成果。

廣東博華超高清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算法部主任張世雄以《博華水母AIGC平臺與業務的融合創新》為題,介紹了水母平臺以高效算力為核心要素,打造一個集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藝術創作、內容生成制作、社區交流和作品素材、開發者模型商業交易于一體的綜合性AIGC開發者運營平臺,致力于開創未來內容AI生成的視聽制作新格局。
可以說,AIGC已經成為廣電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它不僅打開了我們的想象力,更讓“人的創造力+AI的學習能力”這一組合變得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