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東西》上映后評分穩定在9.1分,如果說打分的男女觀眾各占一半,這么高的分數,說明導演邵藝輝確實厲害,她的女性主義不但取悅了女性觀眾,也征服了男性觀眾。
電影女性主義的傳達相當直接,甚至可以說是赤裸裸的。
比如第一個鏡頭“袋鼠媽媽”搬家公司,和后面王鐵梅清洗空調、換燈泡都自己完成,就告知觀眾,沒有什么事情是只有男人才能做而女人做不到的,所以王鐵梅才有資格物化男性,說小馬是“課間十分鐘”,同時還批評小馬不要物化自己,這個設定真的絕了。
對男性的嘲諷和批判還有很多,比如老師質問張家新“誰教你的舉報”,小孩回復張家新“我覺得你很可笑”,前夫哥打女拳的樣子是對他最徹底挖苦等等。
還有小馬在車上那句“快車太臭,除非女司機。”

這個從現實中提煉出來的生動細節,可以不分性別的征服所有觀眾。的確,網約車發展到今天,司機和車輛已經被算法壓榨的相當徹底,為了能多賺錢,很多司機在車上吃、在車上睡、憋不住了就打開車門在路邊方便,長途、短途、多人拼車,的確很多快車上的氣味難聞,但女司機駕駛的車輛就要好很多。所以“好東西 快車太臭”被送上熱搜。
但有關快車的話題,聊到這里也就差不多了。更值得討論的是,其實電影里大部分角色都挺窮的,比如女主王鐵梅,年過四十的單親媽媽,半年找不到工作,最終入職創收困難的自媒體公司,想要把女兒撫養成人其實特別艱難。
但是謀生艱難這一點,導演幾乎全程回避了,她一方面用幾場吃飯、喝酒的戲貼近生活,同時卻又用這種刻意的回避美化生活。小馬打專車這件事,折射出的是電影里的角色,誰才是最有錢的?
主角王鐵梅和前夫哥,不說窮困潦倒也差不多了。兩個人離婚甚至沒什么家產好分,臺詞交代了他們一直沒買房,離婚后搬到沒有電梯的老房子,生活品質又下降了。而且前夫開網約車,也因為沒錢和女朋友分了,而王鐵梅找工作找了半年,才去了前下屬的公司運營公號混飯吃。
小葉也沒錢。她靠演出費生活,每月房租交的不少,吃安眠藥腿摔傷后,樂隊成員透露給她介紹的幾個活都沒成,說明小葉的生活也不順,換言之,她也窮。
花心的胡醫生,看似眼科醫生的工作體面光鮮,但他肯定也不是很有錢的那種人,電影里有兩場戲的場景是胡醫生家的臥室,斜頂的閣樓,但凡有錢人都會選大平層或別墅,住這種公寓閣樓的,一般都是租房,且租金相對便宜。
其他出場的角色,王鐵梅公司和樂隊幾個成員都是群像戲,蔣易飾演的主編也是舉步維艱,采訪預算、出差的差旅都摳摳搜搜。
所以,電影里最有錢的角色其實是小馬。
一個人是不是富有,往往體現在小事上。比如打車,他會打價格貴一倍的專車,絕大多數普通收入的人,可能都會優先選快車,甚至拼車,為了省錢去忍受快車上的臭。

還有演出時的細節,小馬戴的定制耳機,看著不起眼,但是這玩意貴的很,我也有一副,這玩意要先做耳模,然后設計好圖案,送到廠家手工制作,價格基本上是萬元起跳。
電影里沒有太多小馬消費的細節,但他給小孩的那套架子鼓,專業的可不便宜,說送就送了,毫不含糊。
他應該很早就經濟獨立,不靠父母,所以讓小葉拉黑他把說的很有底氣,這個人做到了“拒絕綁架,所以相對自由。”
他的經濟來源也有交代,自己開培訓班教學生,學樂器可不便宜,起碼一小時也要幾百塊錢了,加上演出的收入,所以說小馬是電影里最富有的角色。
當然,導演通過小馬,同樣折射出了原生家庭對孩子內心和成長的影響。年輕帥氣、有才多金,身材好有性張力,這樣的男生找什么女朋友找不到?可是他前兩任女友都是離婚帶孩子,這回主動表白的王鐵梅也是單親媽媽,小葉說他是“缺乏母愛”,小馬的否認可是一點都沒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