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用力?嗯?轻一点原神宵宫,尿口扩张videos,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爆乳接种 ,荡公乱妇HD电影中文字幕


微博

QQ

賦予聲音美的質感—調音

2009-09-03 陳 琨 《傳播與制作》


     人類生存在一個充滿音響信號的世界里,對聲音的感知是人腦對音質的客觀數據處理的結果,其評判音質好壞美丑的標準也因人而異。對同一種音質的評價得出截然相反的意見,這也屢見不鮮。形成音質主觀評價不同的心理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不僅與空間環境的物理條件及人的聽覺特性相關,還與民族特點、個人文化素養、情緒因素等密切相關。
     人們在評判音質時,根據各自的聽覺印象,用特定的詞匯形象的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瑞典的Gabrielsson在詞匯的分類亦即選擇合適的主觀參量方面做了很多的聽覺試驗,總結出下面八個主觀參量:響度、明亮度、清晰度、柔和度、豐滿度、空間感、逼真感、干擾聲。但歸納起來主要在四個方面即:量的因素、質的因素、空間因素和語言的清晰度。

一. 量的因素
     量的因素即是指平常所說的“音量感”或“力度”,評判的標準主要是“響度”與“豐滿度”。
     1.響度:人耳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受稱為響度,它表示聲音能量的強弱程度,主要取決于聲波的振幅。一般來說,聲波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另外人們對響度的感覺還和聲波的頻率有關,同樣強度的聲波,其頻率不同人耳感覺到的響度也不同。與“響度”相對應的物理參量是“聲壓級”單位為分貝(dB)。
     響度是聽覺的基礎,正常人聽覺的強度范圍為0?140dB,通常人耳剛能聽到的聲壓級為0dB此時的聲音強度稱為聽閾,(以1kHz純音為準進行測量)而當聲音增強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時聲壓級為140dB這個閾值稱為痛閾。試驗表明,聽閾和痛閾是隨升壓、頻率變化的,聽閾和痛閾隨頻率變化的等響曲線之間的區域就是人耳的聽覺范圍。見下圖。
     圖中每一條曲線相當于頻率和聲壓級不同而聽起來響度相同的聲音,從圖中還可以看出人耳對高頻聲比較敏感,而對低頻聲則不太敏感。
     任何超出人耳的可聽頻率范圍的聲音即使響度再大人耳也聽不出來,即響度為零。一般情況下,人耳對1~5kHz的聲音最為敏感,幅度很小的聲音都能被人聽到,而在低頻區(小于800Hz)和高頻區(大于5kHz)人耳對聲音的靈敏度就低得多。當響度級較小時,高、低頻聲音靈敏度降低較明顯,而低頻段比高頻段靈敏度降低更加劇烈,因此,應重視低頻段音量的調整。
     2.豐滿度:豐滿度是指聲音的圓潤感和厚度感,豐滿的聲音給人以余音繞梁、宏亮有力的感覺。與“豐滿度”相對應的物理參量是“混響時間”因此“豐滿度”又稱“混響感”,混響過程的時間結構特點能形成對音質特色的各種印象。一般來說,混響時間長的聲音感覺到的豐滿程度就高一點,反之豐滿程度就差一些。在實際工作中,混響量的取舍,混響時間的長短要視節目的需要。過長的混響時間會使聲音聽起來發空、渾濁且清晰度不夠。而過短又會使音質干澀無力、豐滿不夠。另外,聲音的豐滿度還與低、中、高頻有一定的關系,如果將低頻稍稍提升2dB,聲音的豐滿度便有較大的改觀,會感到聲音渾厚有力。如果只有低頻而沒有高頻的補償,又會使聲音聽起來發悶。高頻的提升會使聲音明亮有光澤。

二.質的因素
     質的因素主要指對聲源音色的還原程度及美化,保持聲源固有的音色不至因室內聲學條件的差異而失真。對音樂廳、歌舞廳等場所在進行建筑聲學設計時,還要求室內聲學條件能對音色有適當的美化,防止出現回聲或多重回聲等聲學缺陷。人們常用“溫暖”、“明亮”、“華麗”、“悅耳”、等來形容音色品質。評判質的因素的相關物理指標主要是混響時間的頻率特性和早期衰減的頻率特性。

三.空間因素
     空間因素是指室內聲學條件讓聽眾體會到一種空間感,包括聽眾根據聲音判斷聲源的遠近和方位。如演員在禮堂或劇院演出,由于室內聲學條件的影響,可使聽眾感覺到演出宛若在小廳內聽到的即距離感較近,有種“親切感”。而在大型音樂廳表演交響樂時,又會使廳內的人產生被演奏聲所包圍的感覺“立體感”和“圍繞感”。又如,人們在開闊的室外唱歌,在沒有擴聲設備的情況下,聲音會沿著沒有任何反射面的方向傳播,由于空間的完全吸收使聲音聽起來發散、干澀、薄弱。而所有這些影響人們聽覺感受的包括“親切感”、“立體感”、“圍繞感”、“干澀感”等就是對空間因素的評價,它與反射聲的強度、時間分布、空間分布都密切相關。

四.語言清晰度
     所謂清晰度,就是要求聲音聽起來清晰可聞,不是含混不清。語言清晰度常用“音節清晰度”來表示,它是指在某種聲學條件下,聽者能準確且清楚地聽到的音節與發音人所發出的全部音節的百分比 
     即:音節清晰度=聽清的音節/發出的音節х100%
     通常音節清晰度在96%以上為優良,85%以上為良好?!耙艄澢逦取钡臏y定方法因發音者和聽音者的不同而差異很大。但由于語言具有連貫性,往往不必聽清所有的音節就能完全聽懂所有的講話。聽懂講話的程度叫“可懂度”。因此人們又推出了更具客觀性的方法─“語言傳輸指數”的方法,又稱STI法。實踐證明:“語言傳輸指數”與“可懂度”密切相關,“語言傳輸指數”達到0.6以上時“可懂度”即可達到優良。影響語言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是混響時間,并與室內語言的升壓級、噪聲級、個人的發聲條件及房間形狀等因素有關。
     如何賦予聲音美的質感,給觀眾以美的享受,這就是調音師要做的工作。調音又分現場擴聲調音和后期音控室調音

五. 現場擴聲調音
     現場擴聲的主要任務是保證場內節目聲源有較好的清晰度,使各個方位的觀眾都能聽得清楚,并且制造出一個良好的現場氛圍。
     一個完整的擴聲系統包括音源(拾音設備、放音設備)調音設備(調音臺)周邊設備(均衡、混響、壓限、效果、反饋抑制、分頻器等)放大還原設備(功放、揚聲器等)四個部分。在擴聲系統出聲前,調音師應先熟悉其設備的性能、規格與技術參數;信號之間的相互鏈接;調音臺上聲音信號輸入輸出的狀況;周邊設備與調音臺之間的配接(線路輸入或插入輸入);周邊設備之間的配接;功放與揚聲器之間的匹配等等。 [Page]
     1.合理布局擴聲音箱。音箱的數量應根據場地面積、觀眾的數量來決定,如音箱的聲輻射面積不能滿足現場擴聲的需要,可適當增加一些補聲音響。舞臺反聽音箱主要是為演員監聽自己的聲音而設置的。音箱的設置不能以為數量越多越好,擴聲音箱太多,聲反射就會增加,容易引起相互之間的干擾?!?BR>     2.抑制擴聲系統中的聲反饋。由于音箱和傳聲器處在同一空間,兩者之間形成環路(外循環),信號被不斷放大,最終超出了系統的有效放大能力而產生嘯叫。解決辦法(1)避免傳聲器的指向角直接對準音箱,盡量使用指向性強的傳聲器。(2)切斷內循環環路,讓效果器的返回信號不再從輔助輸出信道輸出。(3)采用濾波器降低反饋頻率的電平增益。
     3.調節不同聲源的平衡關系。由于聲源的不同其聲壓級也不同,一般來說,男生比女生發聲的音量大,打擊樂器比弦樂的音量大,另外就是領唱和伴唱、朗誦和配樂之間的音量大小等等,這些都應根據不同節目的形式和內容調整好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
     4.擴聲音量的調整。綜藝節目是演員與觀眾互動性很強的一種文藝形式,營造出熱烈的現場氣氛與擴聲系統的音量大小有直接的關系。如果音量調得偏小,不能激發演員的創作情緒,更不能滿足觀眾的聽覺享受,現場氣氛調動不起來。如果音量調得過大,會使觀眾產生煩躁的感覺,并且影響演員的藝術創造,而且音量過大還容易造成聲壓和動態范圍太大引起聲音失真。因此應將輸出電平調整到適當的狀態,一般最大聲壓級為95dB左右。

六. 音控室調音
     在調音過程中,調音師要花一定的時間來進行各種各樣而的調整,音控室調音是一項精細的工作,調音師要考慮的方面比較多。
     1.從藝術性講要考慮聲音的清晰度、豐滿度、柔和度和保真度。而技術上又必須對混響時間、頻率特性、擴散度、聲響均勻度等作正確調整,因此對聲音的處理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通過技術手段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
     2.正確的使用周邊設備。在周邊設備中頻率均衡器是音響系統中必不可少的設備,它能準確地校正音頻設備產生的頻率畸變,補償建筑聲學的不足,也能有效地抑制聲反饋與刻畫樂器和演員的音色個性等等。均衡器處理得好,可以美化和修飾聲音的各個細節達到美妙的聽覺效果,但如果處理得不好反而會破壞音色的平衡,使聲音很難聽。
     3.調節好聲音的層次感和平衡,在調音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謂層次和平衡是指樂隊、合唱各聲部之間、合唱與樂隊、樂隊與獨唱獨奏之間的力度關系。該強要強,該弱要弱,要符合一定的比例關系。一般來說,樂隊伴奏與獨唱獨奏之間的音量比例為4:6,即伴奏站4成,獨唱站6成比較合適。這樣有主有次相互輝映、層次分明,既能發揮樂隊的作用,又不干擾獨奏獨唱。
     4.效果器和激勵器在調音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效果器是用來處理音頻信號從而產生不同音效的設備,是提供各種聲場效果的音響周邊器材。一般的講,組合效果器分兩大類,延時效果器和混響效果器,而混響效果器是從延時效果器衍生而來的。
        激勵器也是一種常用的輔助設備,它可用來美化聲音即改善聲音的音色、穿透力、立體感和清晰度,正確的使用會使聽音效果更加完美。
     5.聲像的調整。立體聲的核心是聲像定位,它的物理學基礎是“雙耳效應”,我們的雙耳能準確地分辨出聲音傳來的方向和聲音的遠近。原因就是進入我們兩耳的聲音順序有先有后,響度有大有小。要想利用調音臺制作出聲音的方向感,就要有左右兩個聲道對應我們的左耳和右耳。如調節調音臺聲像旋鈕(PAN)到左邊,那么信號就會更多的發送到左聲道,人耳聽到左聲道的聲音強度大于右聲道,那么就會相信聲音是來自左邊,反之亦然。當聲像旋鈕調到中間時,聲音發送到左右兩個聲道的音量大小是一樣的,人耳就會認為聲音來自前方。這便是利用調音臺的聲像旋鈕制作立體聲的基本原理。
        聲像的定位除了左右外,還有前后(即遠近)。要想使聲音聽上去是來自遠處,可通過混響效果控制,調整混響參數,參數值高聲音變遠,參數值低聲音距離就進。調音師可通過對左右聲像和對聲音前后的處理,產生出豐富多彩的音響效果。

七. 利用頻率均衡器對人聲的調整
     從理論上講,人聲的頻率范圍大至為:女聲160Hz?5120Hz,男聲80Hz~5120Hz。而人聲音源的頻譜分布也比較特殊,就其發音方式而言分三個部分:一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樂音,此部分的發音最為靈活。不同音高、不同發音方式所產生的頻譜變化也不一樣。二是由鼻腔共鳴所產生的諧音。三是口腔氣流在齒縫間摩擦所產生的齒音。頻率均衡器可以大至將這三部分的頻譜分離出來。
     (1)用于調節鼻音的頻率段為500Hz以下,中點頻率一般在150Hz左右,帶寬為4個倍頻程。如將100定為中心頻率,則均衡曲線應從100?400Hz平緩過渡,均衡器增益調節范圍可為±10dB,特別要提醒的是在做此項調整時,監聽音箱不能使用低頻很弱的小音箱,以免鼻音被無意過分加重。另外這一頻段屬中低頻段,調整的重點是要注意音源的主要基音部分,就像一座金字塔,沒有基礎部分也就不會有塔尖部分。所以這一頻段的調整很重要,它在聽覺上給人以渾厚有力的感覺。但要注意如果發現某聲帶鼻音較重時,應在150Hz頻點處稍作衰減以減輕鼻音提高清晰度。
     (2)人聲樂音的頻譜隨音調的變化也非常大,所以調節樂音的均衡曲線應非常平緩。均衡的中點頻率在1000~3400Hz,均衡帶寬為6個倍頻程。這一頻段屬中高頻段,大部分音源的主要基音部分在中低頻段,而它們的二次泛音、三次泛音、四次泛音……就在中高頻段。這部分的調整對調好大部分音源的泛音及增加音色圓潤度和明亮度意義重大。如1kHz、1.25kHz、1.6kHz、2kHz、2.5kHz五個頻點影響著音源的明亮度,這幾個頻率是人耳聽覺最靈敏的,因此對整體的音色影響也最大。這一段頻率內稍微提升1~2dB能增加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另外這一頻段也是聲反饋最容易產生的頻率范圍,因此調整時要非常靈活仔細。[Page]
     (3)人聲齒音的頻譜分布在4kHz以上,由于此頻段包含部分樂音頻譜,所以建議調節齒音的頻段為6?16kHz,帶寬為3個倍頻程,均衡中點頻率一般在10~12kHz。如發現有明顯的齒音時應降低其響度,可在均衡器中點頻率為7kHz左右通過調整品質因素Q質,使其該頻點處的帶寬變窄,再衰減增益以達到消除或降低刺耳的齒音。當然在實際工作中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再做處理。
     4kHz以上的頻段屬高頻段,對這一頻段的調整有助于增強音源的泛音部分及色彩感和穿透力??傊畬θ寺曔M行頻率均衡處理時,任一頻點的提升量和衰減量都不要過大,特別是相鄰頻點增益相差過大,容易誘發聲音的頻率失真。應盡量使用曲線平緩的寬帶均衡,這樣才能使鼻音、樂音、齒音三部分的頻譜分布均勻連貫,使其發音自然流暢。
     調音雖然看上去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似乎只需要調整一些旋鈕,使聲音聽起來悅耳動聽即可,但事實上要想獲得良好的音質效果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位稱職的調音師首先要有嚴謹的工作作風,高超的應變能力,能熟練地掌控所用的調音設備,正確地使用周邊設備;其次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和對作品的正確感受。只有這樣才能為聲音制作增輝添彩,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視聽科技視頻號 廣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