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廣電將跨媒體、跨受眾、跨終端、跨渠道,以互聯網為平臺實施三網融合、三屏聯動解決方案,為廣大用戶帶來真正融合的、完全不同以往的新媒體收看及互動體驗
年末歲初,影響廣電的新鮮事很多,而且件件都是重量級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三網融合。核心內容是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三網融合進程。預計2013年至2015年,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實現三網融合發展。這一決策讓我們看到未來構造全數字化的互聯互通生活有了具體的時間表。
就在國務院“三網融合”哨聲剛落,1月18日,深圳廣電集團便緊跟這一政策動態,全力進軍新媒體,高調推出全息跨界媒體平臺—“中國時刻
(s1979.com)”,希望打造“三網合一”的創新傳播組合。
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日前也表示,積極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是2010年的工作重點。其中,有條件的電臺、電視臺都要大力發展網絡廣播電視,特別是要打破傳統節目生產方式,更好地匯聚網民力量、依靠網民智慧。
事實上,各級廣電集團已經不是首次如此大動作的積極推動網路視頻新媒體的發展,在2009年12月,央視旗下的中國網絡電視臺(www.cntv.cn)上線,央視節目可全部網絡直播。迄今已經有湖南衛視的芒果TV、浙江廣電的新藍網、江蘇衛視的“江蘇網絡電視臺”,新華社旗下的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CNC)也已開播。早在2005年5月,上海文廣旗下的上海電視臺獲得了廣電總局頒發的第一張IPTV、手機電視全業務牌照。隨后,上海文廣還投資組建了百視通、東方寬頻等公司,發展以網絡視頻為主的新媒體業務。東方寬頻還推出了“上海網絡電視臺”。 另外,早前的還有鳳凰網旗下“鳳凰寬頻”。這些新平臺之上都涉及廣泛的業務形式,網絡電視、數字電視、手機業務等等。
如此密集地發兵網絡電視,看似是幾大廣電傳媒集團的業務拓展,看似巧合,但這表現了廣電正以積極的姿態應對互聯網對電視的強烈沖擊。傳統媒體已充分意識到互聯網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了。據預測,2010年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將達到3.88億人,占整體網民比例將達到94%,網民較2008年底增長13.4%,上網普及率達到25.5%。其中18—34歲的年輕人更青睞網絡。這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1.55億,半年內增長了32.1%,手機網民規模呈現迅速增長的勢頭。在這樣的情況下,廣電肩負著一種時代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因此,憑借著內容報道方面的經驗和敏感度,正版內容,海量存儲及廣播級質量,豐富的用戶接入,廣播技術等等絕對優勢,大力發展囊括數字電視、手機電視、IPTV的互聯網電視臺的新媒體,牢牢守住這塊市場并再次吸引觀眾就是必要之舉了。

中國網絡電視臺
其實,仔細地研究一下近段時間上線的各級廣電的網絡電視臺,發現互聯網、手機和數字電視三網融會貫通是廣電各集團發展網路視頻的一個大思路。最終目標是使用戶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終端體驗其全新的新媒體業務。如央視融合“電視”與“網絡”的雙重特性,將建設網絡視頻節目生產基地和手機視頻節目生產基地,視頻分享和互動平臺正在搭建之中。而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發布“中國時刻”新媒體平臺,則為未來的“三網融合聯動”描繪愿景,例如:用戶將可以通過任何一種“屏幕”—手機、電腦或電視,隨時隨地收看和點播深圳廣電集團的任何電視節目,并能在不同“屏幕”之間自由無縫地切換正在觀看的節目內容;電視臺記者以及普通觀眾都能輕松地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現場直播和節目互動,大大提高突發事件和新聞報道及時性,同時使普通觀眾成為電視節目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就三網融合本身來說,以互聯網為依托,帶來的將是無處不在的信息生活。CES2010上也傳達了一個重要的電視技術發展趨勢,那就是網絡電視。全球的大眾流行網站都正被融入新一代電視機內。很多電視機生產廠商三星、Panasonic和LG、TCL等等都許諾將把Internet帶到電視機中,電視不再只是客廳里廣播娛樂的“大塊頭”,而將變成家庭所有信息和通信的源頭,用戶將感受更多個性化的體驗。
三網融合毫無疑問,將給廣電帶來發展機遇,但在這場三網融合之戰中,誰將成為對手不敢小覷的競爭者,在融合趨勢中扮演了主力軍的角色,那就要看誰有“硬本事”,看誰的服務、技術和產品更能贏得大眾支持!那么,我想,2010年廣電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體制改革、網絡優化,雙向改造……,應該是改革在路上,揚帆更遠航!
另外,我們雜志多年來一直在為新媒體鼓與呼,無論是政策還是技術,更詳細的內容請登錄ecatooo.com。“新媒體觀察”專題中記錄了我們對行業的點滴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