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初,江門有線廣電網絡中心雙喜臨門,不僅被評為全國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先進臺站,而且江門有線網歷經三年,首先進行的“可尋址雙向可分段寬帶網”的大規模網絡升級改造也終于完成了。“可尋址雙向可分段寬帶網”建成后,網絡的可管理性和穩定性大幅提高,徹底解決了有線電視網絡收費困難、回傳噪聲嚴重影響HFC網開展雙向多功能業務等難題,有線網絡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迅速得到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令中心員工欣喜不已,當然,其中最高興的莫過于網絡中心主任戴衛平。
戴衛平1982年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以下簡稱廣院)無線電工程系電視發送專業。作為文革后廣院招收的第一屆無線電工程系學生,能從積壓10年的眾多高考生中步入大學殿堂,戴衛平說他是幸運的。回憶起廣院生活,他不勝感慨:扎實勤奮的學習為現在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造就了自己的多才多藝,更重要的是通過4年的學習,培養了自己積極向上的工作生活態度,培養了自己對廣播電視事業的熱愛。今天,許多他們那一屆的無線電工程系學子都踏踏實實地工作在廣電部門各個戰線,在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許多省、市電視臺、網絡中心以及與廣電有關的IT行業,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1987年,廣院82屆無線電工程系同學們歡聚母校,慶祝畢業15周年,他們集體為廣院捐助了一座書雕塑立于廣院圖書館大廳內,以感謝母校的培養,激勵廣院新一代奮發學習,報效祖國。
大學畢業后,戴衛平先后在湖南電視臺、江門電視臺從事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和管理工作,期間曾受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選派,赴德國進修廣播電視技術一年,后調到江門有線廣播電視臺歷任副臺長、臺長、江門有線廣電網絡中心主任。從2000年初開始,戴衛平就一頭扎進了江門有線電視網升級改造,多功能業務開發的項目中:啟動有線網絡的雙向改造,發展多功能業務,2000年中開始發展有線寬帶上網業務……。當時擺在他面前的兩大難題,一是有線電視用戶管理收費難的問題,二是如何克服有線網絡開展雙向業務的回傳噪聲問題。由于有線網絡雙向升級改造,發展多功能業務在當時還屬新生事物,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江門有線新業務一上馬就遇到新問題,由于有線電視網絡回傳漏斗噪聲、匯聚均衡噪聲的影響,雙向多功能業務一直無法大面積推廣。是停滯不前、消極等待新技術產品出現,然后順順利利地完成網絡升級改造?還是把握有線網絡良性快速發展的先機,勇于探索出數字有線電視的一個好的發展模式?
戴衛平果斷地選擇了后者,通過查閱大量的國內外技術資料,了解有線電視新技術,逐漸地,在他眼前出現了一道曙光:有一種可尋址雙向可分段管理技術,可以解決有線電視網絡的此類問題。技術雖然有,但適合的產品在哪里?早期的可尋址集線器,都是單向無源方式,后來出現了有源集線器,但大多是單向的。經過了全國范圍的考察后,2000年底,他在四川康特公司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有源可分段可尋址集線器產品,但此產品是以300MHz分段,不具備雙向功能,不能適應有線電視的雙向改造。仔細研究了康特公司的產品后,戴衛平向該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將此類產品設計成為可尋址雙向可分段方式,按照有線電視上、下行頻段分段,對于那些沒有開通寬帶數據業務的用戶,通過電腦控制將其上行通道關閉,這樣就將沒有上網的用戶家產生的噪聲隔離于回傳系統之外。康特公司的技術人員豁然開朗,當即表示要生產這樣的產品。不久,戴衛平定制的雙向可分段控制集線器順利出廠。不上網用戶家的噪聲問題解決了,上網用戶家的噪聲問題如何解決呢?戴衛平又專門設計了一種含高通濾波器的低衰減數據分配器,委托深圳興星公司生產,其特點是一路帶寬為5~750MHz,輸出衰減為4dB,與Cable Modem連接;另一路帶寬為87~750MHz,帶高通濾波器衰減為4.5dB,與電視機連接。這樣,電視、電器產生的上行噪聲干擾就被關斷無法上行傳輸而匯集。將這一數據分配器安裝在上網用戶家里,有效解決了上網用戶家的回傳噪聲。技術找到了,產品有了,2001年初,建設“可尋址雙向可分段寬帶網絡”的日程提到了戴衛平面前。
經過三年的努力,江門有線可尋址雙向可分段寬帶網基本建成,到2003年底,網絡升級改造以后,江門有線電視用戶比改造前增長了30%,2003年平均每月收視費比2000年增長了42.8%,Cable Modem接入用戶率占到了有線電視用戶總數的 10%以上。現在,江門有線廣電網絡中心在傳輸34套電視節目、4套調頻廣播節目、30多套數字電視節目的同時,全面開展了數字電視、互聯網接入、局域網互聯、遠程證券、數據傳輸、互動點播等多功能業務,完成了江門市電子政務網、集團數據業務網等大型專網建設工程,發展集團用戶50多個,開通500多條專線接入電路,數字寬帶互聯網接入用戶已經達到13000多戶。
江門有線網絡升級改造取得成功后,戴衛平也多次撰文向同行介紹自己的經驗,各地網絡公司想來了解網絡改造情況的,他都熱情接待,仔細講解并根據對方實際提出自己的建議。有一家網絡公司也想進行此類改造,苦于資金缺乏,他就拿出自己的整套網絡升級及投資方案,建議該家網絡公司申請貸款,銀行仔細研究過后,貸款順利到位。一直以來,有許多人建議戴衛平為新技術產品申請專利,但他都一笑置之。在他看來,只要這項技術能廣泛地應用到有線網絡的發展建設中,為有線電視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就是他,一個廣院畢業生,一個從事廣播電視工作多年的工程技術人員最大的心愿。
戴衛平認為:有線電視正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電視的傳輸和收看方式上都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數字電視、IP電視、手機電視、地面無線數字電視、數字衛星直播電視等,都在虎視眈眈地盯著電視節目傳輸這一市場。我們必須把握機遇,加快網絡建設,為有線電視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江門有線網絡升級改造為“可尋址雙向可分段寬帶網”還僅僅是有線電視網絡發展建設“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如何提供更多的優秀節目,更加豐富多彩的信息內容;如何進一步提高客戶服務品質;建立合理的數字電視商務模式,正確的市場引導,建立起老百姓對機頂盒合理的消費理念;爭取政府對發展數字電視的支持…… 問題雖然層出不窮,但江門有線網絡已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首戰告捷,戴衛平帶領下的江門有線廣電網絡中心將再接再勵,開創有線電視發展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