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冬林,蒙古族,現居北京;自幼習書畫、研碑帖、鉆篆刻,《忘不了》、《鳳凰》、《蝦球傳》等電影片名出自其手;西北民族大學建筑與室內設計專業、中央美院動畫系畢業;多部影視劇視效總監;2001年創立舟人(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影視視效為核心,逐漸開始涉及廣告、企業宣傳片等相關視頻的制作。

《雙城計中計》、《巨額交易》、《Hello!樹先生》、《戰國》、《決戰剎馬鎮》、《查無此人》、《夜車》、《都市童話》、《對岸的戰爭》、《鳳凰》、《蝦球傳》、《哈瑯署火》、《玩酷青春》??即便翻開2010年到2012年三個年頭的片單,舟人也曾為數十部影片增光添彩。從初期的個人工作室,到如今以視頻營銷和影視后期為核心的專業數碼圖形影像提供商,成為國內影視制作和視頻營銷行業一把旗手,阿冬林向我們講述了他與電影的不解之緣。

關于舟人:個人工作室到專業視效公司
我雖然是學習建筑與室內設計出身,但一直是CG愛好者,畢業后任職于多個公司,2001年創立了舟人藝術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算是舟人發展的開始,剛開始主要業務是和計算機圖形設計有關的單子都會接,因為當時的唯一想法就是讓公司發展壯大。這也是每個北漂創業人所共同經歷過的。后來做電視欄目包裝、企業宣傳片等。發展到2011年,我們所涉及的領域離專業的設計行業越來越遠,一直都在做視頻,包括電影特效制作,就正式更名為舟人(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
舟人現在主要業務是三個方面,其一就是影視劇特效制作、電影方面的,包括剪輯、調色、特效后期等,業界都知道舟人特效。我們這12年的磨合,經過長期的制作實踐,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參與的作品像《Hello!樹先生》、《鳳凰》等,伴隨著導演走入了日本東京電影節,俄羅斯電影節,紐約獨立電影節,釜山動漫節,并且得到了導演以及觀眾的肯定;其二則是企業宣傳片廣告制作。包括《國航知音》《海航旅業》《樂視TV》等各種視頻,從前期拍攝到后期制作,這是我們的主營業務。其三就是我們的視頻營銷了。經過縝密的前期策劃與創意,為客戶拍攝、制作有效的宣傳片與廣告是舟人視頻制作的追求。以創意為指導,以視頻制作技術為基礎,以宣傳客戶企業形象、彰顯產品價值為宗旨,這是舟人視頻制作的目標。這三個方向是我們的常規形態,考慮到長遠發展,我們更側重公司產品研發,比如說動漫形象,最初的創意完全是為了開發玩具產品,后來成為一條產業鏈,我們也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關于特效:初露鋒芒到行業一面旗幟
中國電影自從2002年院線改革、《英雄》開啟大片路開始,才真正走向了市場化道路,阿冬林創辦舟人的經歷,正好是國內電影特效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然而中國電影特效之路卻是從早期的“香港團隊”到“韓國團隊”,再到如今的“美國團隊”,一直以“請外援”的方式來提高影片的“技術含量”。一直以來,除了幾家成立較早的特效技術公司如中影華龍、水晶石等初具規模外,像舟人這樣的中等規模公司面臨著整合升級的關鍵時期。
“我們最早做的電視劇是《走向共和》,后來先后制作了《鳳凰》《決戰剎馬鎮》等影片和《蝦球傳》《軍刀》等電視劇的特效制作。”阿冬林談到:“后來承接《決戰剎馬鎮》、《戰國》等片特效?!稇饑愤@種投資規模較大、特效場景極多的電影一般都會邀請請國外的特效團隊合作,國內的特效公司很難有機會介入?!稇饑诽匦е谱鞅扔捌瑫r長還要長,對影片出來的效果,在公司控制的范圍內還是比較驕傲的。舉個例子說,片中賽馬那場戲,我們制作了正在11分鐘,后來成片剪輯到只有4分鐘的戲了。”《戰國》特效制作當時創造了中國電影好幾個第一,1200多個鏡頭的特效制作,是當時為止國產真人故事影片中特效鏡頭最多的一部,也是綠幕技術應用最大的一部電影。

< 做大片值得驕傲,特效量少的影片一樣也要用心。像《Hello!樹先生》,我們在里面做的特效,看都看不出來,這都是給影片的點睛之筆。”《雙城計中計》、《巨額交易》、《Hello!樹先生》、《戰國》、《決戰剎馬鎮》、《查無此人》、《夜車》、《都市童話》、《對岸的戰爭》、《鳳凰》、《蝦球傳》、《哈瑯署火》、《玩酷青春》??翻開片單,舟人服務過的電影,有像《戰國》這樣巨額投資的,也有小成本卻大獲贊譽的《Hello!樹先生》,還有中等投資的《決戰剎馬鎮》、《巨額交易》、《雙城計中計》等,談起這些電影,力求完美、以高標準要求的阿冬林表示:每一次完成一個項目后,回頭發現每一個環節都有失誤的地方,這跟目前國內電影行業的整體意識有關系。

關于行業:標準流程的制定與創作理念的轉變
中國電影市場雖說起步了,但特效還是屢遭詬病。出得起錢的中國大片,如《畫壁》、《金陵十三釵》等都是請外國特效團隊。中國人自己制造的電影特效目前在觀眾心里是“拿不出手,看不下去”的雞肋。另外,越來越多的國外知名特效團隊紛紛在中國扎根發展,對于這個現象,阿冬林有自己的見解:“并不是因為國外的技術比我們高出多少,而是他們經過長時間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做起任意項目,都有標準的工業制作流程,片方也愿意將項目交給有完善工業流程的制作公司,目前我們也正準備與國外的特效公司合作,利用他們所擁有的優勢,更好的服務于片方,同時舟人也能為他們開拓中國市場做出幫助。”
“標準的好萊塢工業流程,在每一個項目操作時,特效團隊在導演創作電影的時候已經密切溝通,因為創作理念最為重要,我們看到的好萊塢大片,無一不是從市場定位、前期策劃、概念設計、分鏡頭設計、美術制作、選景置景過程中,有特效團隊的全程參與。”的確,不僅如此,我們看到好萊塢一些視效大片,像《阿凡達》、《霍比特人》等,連三維動態演示、特效技術測試、演員排練、模型制作等方面,也都是特效部門全程融入的。
“我們中國的電影創作團隊,一直沒有這樣的意識,很多情況下都是電影已經拍攝結束,然后找特效團隊來擦一擦修一修補一補。比如我們創作一部歷史感很強的電影,前期溝通時美術團隊就應該確定當時的歷史風格,而不是有特效部門只扮演一個‘加工’的角色。舟人現在有二三十個員工,這在同行中已屬中等規模,有自己的人才,但目前還形不成大的公司。對于我們來說,外國特效團隊進入市場是難得的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對我們是有幫助的,我們也有從國外特效公司來的員工,會給我們指出這樣那樣的缺點,幫我們力求完善國內特效的工業體系標準,希望改觀國內電影人認為特效是后期的事,前期特效不用參與這個看法。”

關于團隊:藝術修養與技術基礎兼備
國內視效行業的人才流動非常頻繁,然而對于這個現象阿冬林卻格外看的輕松。他認為這一方面因為CG人才大都有一技之長,找份滿意的工作并不難,另一方面,如今在外打拼的一輩同仁不比父輩,缺乏安全感,行業人才流動非常正常。
然而,阿冬林非常重視舟人的團隊培養:“我們有一套自己的員工培養計劃,創業12年來,舟人現在是最穩定的時期,我們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對所有員工進行素質培訓,因為我們知道這行的人才,技術人員可能在技術方面很強,美術人員在美術方面有優勢,但是我們想要提高本土特效,具有原創能力和過硬技術的本土特效人才仍然是中國電影急需的資源。因此,我們除了在CG技術上的培訓外,在平面設計、美學知識、電影理論、導演知識等各個方面,都在做長期的團隊培育,視效工作者要藝術修養與技術基礎兼備,才能更好的提升特效制作水準。當然,團隊的穩定和員工的素質增長,對舟人的未來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