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曉松
一首《同桌的你》傳唱了20年,成為無數(shù)80后的最愛。如今,高曉松聯(lián)合導(dǎo)演郭帆,打造出同名電影,試圖將當(dāng)年的那一代歌迷再度拉回到校園里,他們能成功嗎?
電影中國:20年的時光之后,再聽《同桌的你》這首歌對您意味著什么?
高曉松:我喜歡自己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品。很長時間我喜歡《雨后》和《月亮》,更長時間我喜歡《戀戀風(fēng)塵》,再后來我喜歡《萬物生》,我覺得我寫的好與眾不同,就是非常超越。包括《彼得堡遺書》等等這些東西。2012年的時候,在全國開作品音樂會,突然間我覺得《同桌的你》特別好,因為我聽到一萬兩千人唱歌,女生先唱“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誰安慰愛哭的你”。然后六千男生跟著唱“誰把你的長發(fā)盤起??”,我覺得作為一個搞藝術(shù)的人,自己對于自己手藝的判斷,和真正你的作品影響前百萬人的那種,帶來的那種感動還是不一樣的。我覺得寫的特好的東西,《萬物生》,《彼得堡遺書》其實沒多少人聽。但是《同桌的你》確實曾經(jīng)撫慰過千萬人的心靈。
這件事當(dāng)我站在體育館的臺后面通過幕布看到的時候,心里還是非常感動。這首歌的意義是,一開始改變了我的人生,如果沒有它,我相信我也還是會成名。但是你少年成名有一個好處,就是你沒有戾氣心里,因為戾氣是常年的抑郁不得志積攢的。所以你心里比較陽光,就是你沒有到范進中舉似的,已經(jīng)混成那魔鬼,在瓶里待了三千年再出來那種戾氣和仇恨吧,就是你比較陽光。但是也有點不好,就是那些戾氣跟仇恨實際上是成為大師的一塊敲門磚。所以少年成名的人,由于心里太陽光,缺少那個沉甸甸的那種壓在心里的那種東西。當(dāng)你最后向大師企圖邁進的時候,發(fā)現(xiàn)輕飄飄抬不起腳步,這是一個雙刃劍吧。但是人生什么都有上面刀,愛情、婚姻都是雙刃劍。
電影中國:現(xiàn)在中國拍攝關(guān)于青春初戀和校園這樣的故事,是一個好的時機嗎?
郭帆:差不多,我覺得影片類型的轉(zhuǎn)型和它的就是受追捧的程度,是跟觀影的觀眾有關(guān)的,之前就是這幾年可能是80后,是一個主要的觀影人群。所以他們的消費傾向就決定了這個影片的走向,那么我們希望懷舊,既然我們喜歡這個東西,那么肯定會有相應(yīng)的東西出來。但是也不用多久,90后已經(jīng)逐漸的占據(jù)了這個觀影的主流,那么他們喜好就會決定后面的這個方向,所以這個可能跟創(chuàng)作者本身沒有太大關(guān)系。可能也是受到市場的一些影響。
高曉松:實際上你看整個世界電影的發(fā)展,和世界電影的格局,懷念青春的電影,在任何時代,在任何國家,都是永恒的題材。你要說武打倒不是永恒題材,有的時候大家打兩下,有的時候就不打。但是青春是永恒題材,我還沒見到一個大型的電影市場,這一年沒有幾步懷念青春的電影,包括美國,永遠有啊。美國還分成兩種,一種是年輕人在那,校園里頭瞎筆劃,就是《美國派》那種電影,還有一種叫中年危機電影,是中年人懷念青春的電影。就他這一個青年青春,他還分成兩大類型。而且兩大類型都非常有市場。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你拍的好不好,而不是說你這個題材如何。題材如何,有很多題材,比如歷史題材,要等到比如說去年開始,什么《林肯》,150周年嘛,然后大家就來一通這個。然后我估計到過一陣子,伊拉克硅谷老兵的電影該出來了。就是在伊拉克受到的心靈傷害呀,然后回來融不進社會呀等。這都是所謂電影市場應(yīng)景的,懷念青春我覺得沒有這個問題。
電影中國:為什么之前國產(chǎn)電影很少會有這種青春題材的電影呢?
高曉松:因為我們的青春不連續(xù),我們的青春被割斷了20年吧,被割斷這20年是不許被懷念的。大家多么想懷念,說實在的,我都覺得人家那青春才值得懷念,人家在云南,在東北,在北大荒、在西北,那些青春比我們更值得懷念。海拉爾多雪的冬天,是吧,伊敏河畔的手風(fēng)琴聲,我覺得那其實比我們學(xué)校里彈彈吉他,談戀愛更值得懷念。問題是那之前,該他們懷念的時候,他們不允許被懷念。而我們又離青春還很近,還沒到懷念的時候,什么東西都得沉淀沉淀,才能看見,才能分出層來嗎,才能有雞尾酒。所以終于輪到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差不多80年代成長的這些人,開始懷念青春的時候,所以這些題材才會在這幾年開始出來。上一輩的青春,有機會能懷念的時候,但是我猜一下,因為導(dǎo)演已經(jīng)離的太遠了。當(dāng)他們再去懷念那個青春的時候,他們都是60多歲了,將近70歲的導(dǎo)演了。他們還能不能有那樣的那種激情。

右為郭帆
因為通常一個創(chuàng)作者是這樣的,他年輕的時候他沉浸在里面,他特別能綻放荷爾蒙,恨不得荷爾蒙都噴在熒幕上面。然后他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他懷念的是青春。通常一個導(dǎo)演到六七十歲的時候,才懷念童年。你記得黑澤明最后拍的《裊裊夕陽情》等。就是他越老,他越覺得年輕的一頁張目著愛情,那些盲目的那些奔跑,好像都沒了意義。好像更多的離原因,緣由是因為童年的記憶,才導(dǎo)致了后來那些一切。所以老了也通常就懷念童年嘛。就是我老認為,一個人離死之前最后一幕,在腦子里回憶起來的,是自己剛開始第一次睜開眼睛看到的世界,你長長的一聲,你一直以為你沒想起來,其實沒想起來,也不是被刪掉了,你在不同的年齡,回想起不同的東西。就像我們這個年代,我們現(xiàn)在還能懷念青春,而且想不起童年,但是你一定沒忘。我等到60歲的時候,我肯定把童年往事想的特別特別清楚。
電影中國:郭導(dǎo),您覺得國內(nèi)青春校園概念的電影會有多長的生命力呢?
郭帆:我不確定,我個人感覺可能還會有個五年左右吧,個人感覺啊。因為90后并沒有表現(xiàn)出像我們這樣的會,像我們80后這樣會那么的喜歡,懷舊這東西,也許他們面對的壓力跟我們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喜歡的那種東西,現(xiàn)在并沒有特別的明確,如果明確的話也許我們這一波懷舊的這個風(fēng)潮可能會過去,但會被他們這個東西取代,我估計五年之后,因為之后他們很快,甚至于00后都快出來了,都快成為主力消費人群了。其實電影消費啊,就是有剛性需求的。電影消費跟愛情是有關(guān)的,特別是上學(xué)的那些小男孩,他們要談戀愛嗎,所以就要帶女孩去吃飯啊,然后去影院。因為電影院是一個比較私密比較黑的地方,他們都會喜歡去那個地方,其實他們在看什么其實不重要,關(guān)鍵是他們倆要去,去一個只有他們兩人的地方,這是他們想要的這是一個剛需。
電影中國:有沒有考慮過以后就是拍一部你這一代人的青春,中國電影未來會出現(xiàn)什么類型的青春電影?
高曉松:我覺得青春電影,基本上是分成兩個大路線,一個叫殘酷青春,就是越真越好,越狠越好。一個叫造夢青春,就是王子和公主,那樣都很好,都也需求。人也需要夢,但是人也需要有的時候被看到殘酷青春,然后狠狠的想起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我當(dāng)然了,如果有一天讓我拍,我肯定是拍殘酷青春,因為我已經(jīng)過了去造夢的那個年紀了。所以我覺得這一次,這個《同桌的你》選一個年輕導(dǎo)演拍,30出頭的導(dǎo)演其實最好,因為他還能感受到那個溫度,感受到那些所有好的那些夕陽下的那些長發(fā),那些開學(xué)的時候風(fēng)把領(lǐng)口吹開的那些體溫還能聞得到。或者是纏綿直到黎明來臨大家身上的那些味道,他還能都聞得見。但是我們這個年紀已經(jīng)不太能聞見那些東西了。但是能聞見好多幽暗的時光里,那些殘酷的東西,會都記得很清楚。
電影中國:怎么樣的一個青春故事是一個好的故事?
郭帆:不裝吧,就是別裝,不要搞那些。其實我不太喜歡片子里面加了心靈雞湯的話或者說是說教什么東西。我們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像一個傳教士一樣,我以我這個年齡去告訴一個20歲的人,說你不應(yīng)該這樣這樣,或者我告訴一個10歲的人,你不應(yīng)該這樣這樣,我覺得我們沒有資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選擇的方式他們生活的方式,所以電影中不要傳達這種東西,不要覺得你是一個過來人,你就可以給他們講什么,我覺得只要真誠的把你當(dāng)年你干過的事,或者說你編出來一個事不要太假就可以了,其實我覺得現(xiàn)在這個影片中基本上做到的是除了非典那一段是虛構(gòu)之外,基本上都是真實發(fā)生過的,只不過我們把不同人發(fā)生的事,融合在了這,他們兩個人身上而已。我覺得真誠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