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計是“李代桃僵”。古曰:“勢必有損,損陰補陽”。簡單地講,就是不要因小失大,舍棄小利而全大利或根本。

有線盡管市場意識淡薄或不強,但是個算計文化很重的行業,不僅西瓜要量測、稱重、計價,而且芝麻也要測量、稱重、計價,小數點后一律要求保留四位。有線真正的問題不是算計,而是視差;在有線視差世界里,芝麻比西瓜大;金條在一米之內叫金條,一米以外叫蘿卜條,只顧眼前利益,不顧未來利益。倭寇進城要站在腳,必須要搶到“糧食”,這個“糧食”就是電視機;有線本可以通過按戶收費、第二端以上多保留些模擬等來發動群眾“堅壁清野”,以抗擊倭寇的搶糧;結果封建富農思想的遺傳,導致按端收費、第二端以上只保留6套,當倭寇進村時,百姓夾道歡迎,并主動報告“太君,我們家有糧食,大大的”。有線因小失大,至少失去了25%的市場。
倭寇的第二代,即OTT倭二代的智能電視機更加厲害,不是搶糧食,而是拿倭寇的轉基因玉米換中國百姓的有機大米。倭二代的智能電視機一般將直播信號設置隱藏很深,而且每次都需要復雜的尋找,甚至不給有線接入口,如沒有HDMI接口。因此,有線必須改變傳統網關或機頂盒思維,4k解碼器、CM、WIFI、路由、各種接口(HDMI、USB、五類線、同軸等)等組成的、面對各類電視機全適應的網關才是有線的未來。這就需要有線現在拋棄傳統機頂盒的思維,以保障有線能向各類電視機提供服務這個根本。
有線向3568繳納頻道費有據可依,而且是長期雙贏;有線完全沒有必要為這點小錢與衛傳中心反目為仇,甚至逼良為娼,推向倭寇;而應該買斷3568,使之成為抗擊倭寇的利器,即“損陰補陽”,而不是“陰陽雙損”。
公共WIFI熱點的廣播電視,假設30套節目,免費普及后改為付費,追求付費的轉換率,一般都不高;不如來個“李代桃僵”,讓20套付費,讓10套免費帶廣告。
互聯網的“免費”經濟,實際上是“李代桃僵”,其首先的目的不是錢,而是奴隸或把用戶變成奴隸;其次對奴隸實施精神洗禮;最終通過更加殘酷的手段讓奴隸快樂地享受剝削,從而創造更大的財富。
在政府項目上,更要學會“李代桃僵”或學會放棄。不熟悉的行業,如果確認能力不及,要盡快尋求死亡,只當是一次陪葬。政府著急、又沒人愿意干的項目,一旦被指定,一定要盡快負傷,甚至不惜自殘。在比較大的政府項目中,要爭取總承包;總承包后要盡快把不擅長的部分當禮物送出去。暗中幫討領導涉險或幫助同行做大做強也是“李代桃僵”,俗話說“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幫助合作伙伴或同行圍標,如幫助國網拿下中央各部委的資源點,又如協助兄弟有線做試點,都是“李代桃僵”之事。大包大攬智慧城市、智慧社會,其實只要用有線網絡就夠本。在政府多項招標中,“多標保一標”是慣用的“李代桃僵”之策;只可惜,一些有線太現實,不愿打窩釣魚……。
有線對付倭寇殺手锏級的“李代桃僵”就是“免費家庭寬帶手機或Pad”上網。假設巳經做好緩存和鏡像,包括用戶經常訪問的網站,占流量的60%,出口成本年預算控制在一千萬以內,上網只能通過下載的APP或門戶上網。由于用戶通過APP上網的多數網站在網內,不存在流量成本;網外采用總出口限定條件下共享機制,因此盡管免費,但總成本一定。APP或門戶有多種商業模式,可以沖銷部分成本,甚至可以盈利;特別是該模式與物聯網結合形成新的生態。
有線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特別是宣傳部和廣電局,如有機會,有線一定要爭取代上級受過,爭取演繹一場現代版的“趙氐孤兒”,當一回現代“程嬰”,必有后報或厚報。
“額娘”周邊的“格格”、“才人”、“答應”之類,為了討好“額娘”,經常把有線往火坑里推;有線輕易不敢抗命或得罪“額娘”身邊的人。應對之策是小事答應、大事裝糊涂、實在不行磨洋工;千萬別逞能,否則會成為先烈;也別公開反抗,否則立刻推出午門斬首示眾;其中采用“李代桃僵”是常用的伎倆……。
今天關于市場運營業務的第107個問題是:你以及你所在的企業愿意為長遠利益損失眼前利益嗎?你能舉出一件“李代桃僵”的實例嗎?你了解OTT智能電視機真正的威脅嗎?你天天喊著要衛傳中心保護,平時你對衛傳中心好嗎?你明白“用戶是有線的命根子”嗎?你愿意犧牲什么去保護你的命根子?如果你什么都不愿犧牲,用戶算你的命根子嗎?還是被領導賞識算你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