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芯——DLP拼墻的心臟,它的演變史可以說是DLP發展的奮斗史。從最初德州儀器推出DLP技術開始,便開啟了機芯發展的史詩。DLP技術的問世,便讓DLP背投拼墻開始走進了人們的記憶。對大多數人而言,DLP都是大屏幕拼接的開山鼻祖,其在大屏幕顯示技術中的地位堪稱“老大”。盡管現今的大屏幕市場多種拼接技術各領風騷,你方唱罷我登場,但DLP在市場中的地位依然是最高,沒有之一。

分辨率和光源是貫穿機芯發展的兩條主線,二者的任何一次進步都推動了DLP背投產品的飛躍。從最初的800×600的分辨率,逐漸發展到標清、高清,甚至如今炙手可熱的超高清4K,分辨率的每一次提升都帶來了的圖像質量根本性的變化,一代又一代的機芯產品也因此新舊迭起,更新換代。
光源,機芯奮斗史中的另一核心標志,它的每一次更迭也必然使得機芯一次又一次地推陳出新。
UHP燈泡光源是第一代DLP背投產品的唯一可用的光源,其光源形式也決定了當初的市場只容得下DLP拼墻。而隨著LED光源出現之后,UHP光源的維護成本高等諸多劣勢就開始被迅速放大,并在幾年的時間內完全超越UHP成為主流配置。之所以說光源是機芯推動發展的變革性技術,從激光光源被寄予的厚望也可印證。面對平板、小間距LED的多重沖擊,DLP機芯廠商重注尚處于嘗試階段的激光技術,并認為激光的長壽命、高亮度、免維護多方面優勢將為DLP抗衡其他拼接技術提供主動性攻擊力。
市場格局演變軌跡也在圍繞著技術的變化而發生。UHP燈泡時代,以歐美日系品牌為主廠商成為DLP市場的壟斷者,巴可、科視、平達、三菱等公司因此在拼墻領域名噪一時;而隨著更多參與者對箱體、處理器、屏幕等各核心技術的掌握,逐漸開始購買機芯進行系統整合后,臺達、揚明、Lumens等機芯提供廠商的市場份額也快速增長,并最終以70%的份額優勢絕對領先,實現了從歐美系到臺系的格局轉換。
每一次的技術更替都是市場重新洗牌的機會,激光光源技術的誕生為國產機芯廠商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一次,國產品牌與其他品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因為對所有參與者來說,激光都是一項全新的技術。而國產品牌要在這一次市場大洗牌中占據先機,深耕技術研發和生產管控,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獲得持續的品牌競爭力,依然是根本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