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化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它體現了互聯網開放/融合的精神,以及聚合/分發的方式,能夠以更少的資源提供更多的服務。在發展的過程中,平臺化的概念也不斷延伸,相關的平臺也越來越多,如不同的技術平臺、行業平臺、業務平臺、標準平臺等等。
那么問題來了,不管是IT還是專業AV,太多的標準和平臺正成為新的挑戰,而且現在很多流行的平臺看上去是“專有的”,對其他協議與技術的互操作性關上了大門。
2016年,跨平臺的互操作性將必然順應潮流有進一步發展。傳輸接口方面,一根HDBaseT線已經將視頻、音頻、控制、網絡、供電統一到了一起。面對繁多的網絡音頻協議,AES67也有望在在同步、媒體時鐘識別、網絡傳輸、編碼和流媒體,會議描述和連接管理方面,提供全面的互操作性推薦規范。為諸如Dante、AVB、Q-LAN、RAVENNA和Livewire等系統提供互聯的機會。產品操作層面,廠商也盡可能讓產品能夠適用從手機、平板、電腦到專業終端的不同平臺,BYOD在專業領域的深入應用就是一個例證。業務層面,系統集成商、廠商都通過交互、協作,將不同業務平臺,以及過去各自為政的音頻、視頻、控制整合在一起,例如互聯網云屏,控制室、會議室的云協作解決方案等都在做這樣的事。
平臺兼容性一旦推進,集成商和用戶也將從中受益,使用成本和效率都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