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數據統計從2015年至2020年,全球全息電視市場估計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27.34%。而在全息行業應用上,美國領先全球市場,其次是歐洲、日本和韓國。
賽事轉播
全息技術實現新飛躍后,身臨其境的觀賽體驗也許不再遙遠。
日本提出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愿景是“改變世界”。從 巴西奧運會閉幕式的《東京八分鐘》來看,全息也許將成為東 京奧運會的特色。日本通信運營商NTT正在開發更先進的3D全 息投影轉播技術。那么是否可以想想一下,或許未來,借助全 息電視,觀眾們可以在守門員“身旁”觀看令人緊張刺激的罰 球,而不是躺在沙發上。和真人等比大小的運動員可能會來到 你家客廳,你可以近距離觀察奧運健兒敏捷地跨欄桿,百米沖 刺風馳電掣似雄鷹, 以及各大賽事的奪金瞬間。
夢幻的舞臺
全息技術突破了傳統聲、光、電局限,其在舞美中的應 用,不僅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像,還可以使幻像與表演者產 生互動,一起完成表演,產生令人震憾的演出效果。
全息影像制作一般會對藝人的聲音、動作等表演片斷進行 采集、整理;再將這些音節、動作等組成部分碎片化,形成備 用資源庫;然后,通過計算機技術重新進行數字化加工并加以 排列組合,呈現出嶄新的表演。
日本近年走紅的電音組合Perfume早就依靠全息投影技術 支持打造了夢幻的舞臺效果。而中國知名舞者與美國托舉舞冠 軍的完美配合的《萬木逢春》,把現代舞蹈與全新影像的絕妙融 合,帶給人美好的視覺影像。
在G20文藝晚會上大出風頭的全息技術,比起VR,更酷 炫。人們不需要戴上任何設備,即可全程看到畫面精美的3D影 像。湖上芭蕾《天鵝湖》真實演員與虛擬影像虛實互動結合, 水面表演與水上倒影的交相呼應,美輪美奐的全息投影畫面伴 隨舞者把觀眾帶到了另一個虛擬與現實的雙重世界中。

相信,憑借全息影像技術強大吸引力,將在未來舞臺表演 上大展拳腳。
全息演唱會
“全息演唱會”的說是噱頭也好,說是玩科技也好,在年 輕粉絲中,大家都樂于體驗這種全新的演唱會,可以不夸張地 說,VR 技術和全息技術將會一起改變演唱會生態,更加科技 化的演出時代很快就要來了。
例如,2015年春晚,李宇春演唱《蜀繡》的節目上,利用 全息技術“分身”出4個李宇春,一真三假,變幻綺麗至難以想 象,將舞臺打造成一個魔幻唯美的世界,震撼無比。

在2014年湖南衛視春晚上,三十年前與三十年后時空重 疊,3D立體制作的虛擬李谷一與真人李谷一實現同臺獻唱,虛 擬李谷一年輕容顏,一顰一笑都自然真實,讓觀眾仿佛穿越時 空的限制,夢回當年。

還有不久前,韓國歌手金在中在日本東京舉辦了一場 “2016 金在中第二張專輯全息真人秀演唱會”。這場演唱會的 “特別”之處是主角沒有來。雖然是 “real live”,但金在 中并不會真的出現在舞臺上,取而代之的是他事先拍攝好的視 頻,以全息成像的方式展示給現場觀眾。
與傳統的演唱會相比,全息演唱會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在藝人無需真人到場的情況下,讓不同地方的觀眾同時看 到一樣的演出,讓很難有機會見到真人的粉絲借由全息影像解 解饞,目前,許多大明星都在嘗試這種新的演出形態。
全息影像還可以 “復活”一些已經去世的歌手,2012 年,科切拉音樂節上 Snoop Dogg 和全息投影復活的Tupac Shakur一起表演,讓大家記憶深刻。在2014年《公告牌》音 樂頒獎典禮上,邁克爾杰克遜3D全息幻象使天王再一次“活生 生”重現舞臺,粉絲尖叫一片。

全息在視覺上制造一些真人演出無法實現的效果,突破傳 統演唱會的視覺體驗。2015年,鄧麗君紀念演唱會上,“鄧麗 君”栩栩如生與費玉清合唱互動,全息技術讓一代巨星再次栩 栩如生地“重返”舞臺。

或許大家對2015年上海風云電競館的“初音未來 Expo2015”演唱會還記憶猶新,這場風靡世界的全息虛擬演唱 會聲勢浩大,熱度甚至超過真人演唱會。初音未來并非真實存在 的人物,是一位電子樂器合成的虛擬歌手,這位虛擬的日本小美 女扎著兩個長長的馬尾辮,在全息攝影技術的支持下,以3D形 象現身舞臺。她根據程序員在演唱會幾周甚至幾個月前設計的舞 蹈動作指令,進行歌唱和舞蹈表演,動作靈敏,表演嫻熟。

今年7月,國內也發布了全息二次元機器人——琥珀。這 位虛擬藝人不僅擁有靚麗的外形、甜美的歌喉,還自帶認知人 工智能系統。
試驗真正的全息電視技術
近日,美國楊百翰大學研究人員稱他們開發出了能夠產生 真正和極其經濟的全息電視技術。其實早在2007年,美國的麻省理工大學和德國的SEEREAL公司分別發布了全息視頻顯示 器樣機,分別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全息視頻顯示器MarkIII和 德國SeeReal的使用三維全息攝影技術的立體顯示器。這種全息 顯示器由于具有裸眼3D的特點而備受矚目,被看作未來電視的 發展方向。
自1970年代起,BBC就已經在理論上介入全息技術的研 究。近年來更關注于360度傳輸和虛擬現實輸出。BBC目前進 行“全息”電視試驗,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日,英國 廣播公司做了一個全息技術的樣機試驗,證明了此技術確實可 行并且很有可能給電視機產業帶來革命。
該全息電視僅僅由一個薄薄的顯示屏和金字塔狀的丙烯酸 物質組成,玻璃金字塔狀物的鏡像效應讓圖片“漂浮”在半空 中。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可以用該設備放映出BBC的Logo,轉 動的地球以及奔跑的恐龍。
BBC數字合作部門主管Cyrus Saihan在一篇博文中介紹了 這一令人振奮的項目:“我們在實驗中使用了現成的技術和簡 單的工藝來探索‘全息’內容。我們制作的這個設備也提供了 一種低保真度和低成本的方式,用來評估未來增強現實和虛擬 現實設備生成的‘漂浮’影像如何被用于觀看BBC的內容。
全息新技術是否可能徹底改變未來觀眾體驗媒體內容的方 式呢?試想未來我們不再只能通過電視訪談節目看一個電影明 星在沙發上接受采訪,而是能感覺到他就在你的客廳,坐在你 的沙發上,坐在你的身邊,那該是何種體驗呢?
BBC表示將會進一步加快研發的速度,盡快把人們夢寐以 求的全息電視帶到現實中來。
而一直在技術上領先的NHK則計劃2030年推出全息立體 電視。日本公共廣播商NHK正在積極研發全息電視,作為其繼 “Super Hi-Vision”之后的下一步發展方向。2018年,NHK 的8K傳輸系統將正式開始廣播,計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前普 及。
N H K科學和技術研究實驗室已開始聚焦“立體電視” (three-dimensional TV),計劃在2030年前后推出。這一立 體電視并不是3D電視,3D電視已經被認為是一種過時的技術。
NHK將立體電視看作是“8K的下一步”。NHK方面表 示,研發的方向已經從“傳統”3D轉向如何在無需佩戴眼鏡的 情況下呈現3D。NHK實驗室介紹:“我們正在研究捕捉和顯 示高質量完整立體圖像的技術,也在研發通過全息技術進行3D 顯示的設備。”
NHK指出,任何為全息電視而設計的未來電視形式都必 須處理海量信息,從而可以再現深度上的細節。我們也正在研 發在圖像捕捉和顯示設備上提升像素數量的方法。
NHK已經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但需要使用一個略顯笨 重的多視點自動攝像機陣列。這些攝像機可以在水平面(從左 至右)移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上下移動拍攝物體。目 前,NHK已經采用11臺攝像機拍攝了一回合的相撲比賽,作為 完整3D影像的一個示例。
NHK方面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實現一種自然的、觀看 時身體不受約束的電視形式”。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全息將成為一項成熟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