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IP可以大火,逃不開一個客觀現實:影響力變現能力。
IP火了,這是互聯網時代文化行業必然出現的階段,而且已經開始。當一個虛構的形象可以在不同的領域產生價值,在互聯網時代必將產生新的價值。不說時下流行的羋月傳、太子妃也在賣優盤,IP并不是這個時代才有,而是自古就有,只是在這個時代IP迅速延展繁殖,產生了巨大價值。然而IP如同房地產一樣,炒的多了,就會出現泡沫,被金錢綁架過度消費,撲街在所難免。
影視翻拍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大IP等于龐大的原著粉死忠黨,是話題和流量保障。
號稱請來了大半個娛樂圈參演的改編自日本經典漫畫IP的IP劇《深夜食堂》,豆瓣評分最低2.3,破了一個最低記錄,也讓黃磊等人的個人口碑大跌;近期播出的《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因為廉價的特效和矯情的臺詞,以及粗制濫造的影視特技,讓觀眾直接棄劇。趙麗穎主演的《楚喬傳》,讓國內觀眾認識到“摳圖”一詞的含義,并對演員的敬業精神提出質疑。而在這之前,也有一些人氣小鮮肉主演的IP劇的收視口碑雙雙撲街,主演的電影票房慘敗口碑更是一塌糊涂。比如:《盜墓筆記》和《擺渡人》都算得上大IP了,但口碑都一塌糊涂,特別是《擺渡人》不但口碑爛,票房也撲街,就連梁朝偉也因此走下神壇,備受詬病。
以上種種現象,無不充分證明了影視行業內專業精神的缺失。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電視劇的成功是依靠工匠精神,而不是熱門IP。
“有些投資人,今天拿到了這個IP,明天說拿到了那個IP,全都是P……”在騰訊視頻主辦的“打造工匠精神打造工匠精神”論壇上,“小鋼炮”馮小剛導演如是說。也是因為馮小剛的頻頻開炮,引發了媒體和業內人士之于IP的強勢關注。
IP本身其實并沒有什么毛病,它不過是知識產權的一種法治概念,我們通常所說的IP電影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品牌概念,比如,一些熱門網絡小說,或者熱門劇,由這些所謂的熱門IP再進行其他藝術形式的改編、翻拍等。IP本身是有一定價值的,但,因為熱錢的過度介入,導致IP泛濫,虛高,再加上諸多所謂大IP都離不開小鮮肉的身影,而小鮮肉的演技備受詬病,又是天價片酬助推IP影視劇成本虛高,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以致IP劇、IP電影大有爛大街之勢。
編劇袁雪曾發過一條微博,公開討伐IP炒作帶來的惡性循環:“我發現我有一個毛病不太好,一看到大IP撲街就忍不住幸災樂禍,尤其是大IP加小鮮肉的組合,這樣實在太不厚道了。可這兩年整個行業都被IP整瘋了,不懂行的棒槌裹挾著資本呼嘯而來,把整個市場的水攪渾,好好做戲的公司被逼得也拿出血汗本錢來一起玩,游戲規則亂套了,標價標準也蒙圈了,現在熱浪過去了,背后的操盤手可以賺得盆滿缽滿走人了,去找下個投資領域,要在這個行業里呆一輩子的從業者怎么辦?不過只要他們撤了,咱們就還有撥亂反正的余地,該滾的早點滾蛋吧,讓真心做事的人留下來。”

影視劇是網絡付費內容的基石,而IP則是市場上的香餑餑。能被稱作IP的內容一般能夠吸引更多的廣告商——《深夜食堂》有百事可樂、華為、安居客、統一等19個品牌植入,《歡樂頌2》有唯品會、佰草集、良品鋪子、SK-II等50多個品牌,品牌購買廣告的方式從以前的“以渠道為中心”,變成了“以內容為中心”。
所以可以看到,在2017上半年里,影視市場中有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在IP上發力,他們考慮的是如何讓擁有群眾基礎的IP發揮出該有的經濟效益,以及如何激發廣大網友的創造力。不過IP不能代表口碑,迷戀和執著于IP的影視公司、制作方、視頻網站甚至電視臺,不約而同地在2017年上半年掉進了坑里。
然而在收視率和話題度的驅動下,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許多都市劇制作粗糙,角色服裝慘不忍睹,劇情甚至始終狗血,毫無邏輯可言,正如著名編劇高滿堂所言“刻意制造矛盾,故事情節狂飆突進,人物形象還停留在原點。”然而越罵越看,越看越罵的怪圈,讓所有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助推了《守護麗人》這類都市劇集在收視的走高。
熱門IP撲街現象,該如何拯救呢?《后宮甄®傳》、《瑯琊榜》等IP改編劇的大獲成功,就因為各位導演在改編過程中的用心。《后宮甄®傳》光是為了還原清朝宮廷禮儀,就專門向晚清時期的宮人請教。劇中女演員在穿著古代花盆鞋的情況下,在劇組拍了三個多月。電視劇中的珍珠、翡翠、瑪瑙,選取的都是高仿真首飾,就連各位女主的宮裝旗袍,加起來就多達上千套。古裝劇《瑯琊榜》的劇中人物禮儀,不僅嚴格落實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甚至還原了魏晉時期沒有板凳這一史實。在劇中關于靖王這一人物四次服飾顏色的不同變化,灰綠、金色、明紅、玄色,也是根據人物從不得寵的王爺——五珠親王——七珠——太子——皇帝的身份變化。
同時,熱門IP在影視制作的利益追逐下,網文抄襲現象也變得日益嚴重。很多制作方明知道《熱血長安》、《錦繡未央》等網絡小說,深陷抄襲丑聞難以自拔,卻依然購買版權。不久前隨著電視劇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桃花債》因為抄襲糾紛上了微博熱搜,電影版制作方卻趁著熱度,立即提交了《三生三世2》的申請。
尊重原作者的利益,捍衛影視市場的高品質,維護資本的良性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IP被詬病的背后大抵因為資本,業界流傳一句話:“談及IP,言必談錢”。錢太好賺,人就容易面臨誘惑失去定力,作品就容易喪失藝術價值,電影就不再是一部電影了。在國外IP大佬眼里,“中國目前的IP還不能叫做IP,只能叫品牌”。真正的IP是可以持續發展的,有思想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