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廣電要如何主動適應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傳播格局變化,如何把握新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院長鄒峰先生。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 院長 鄒峰
鄒峰指出,2019年,對于廣電行業來說,將會有幾大變化。
一是廣電機構的變化,這是中央根據國家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廣電人必須要從長遠發展和戰略高度來考慮這個變化,機構的變化使得廣電的工作更加聚焦、更加集中。
二是科技的變化,尤其是新興領域,技術發展非常迅猛,廣電行業要迎合這種發展趨勢,主要可以聚焦幾個大的領域,比如人工智能,可以把深度學習應用在電視臺的制、編、播、錄中,可以融合在4K技術中,為觀眾呈現出更加豐富、更加精彩的節目,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再比如5G,廣電必須早日思考和掌握5G技術,尤其要掌握5G的應用,把廣播電視傳輸和5G緊密地結合起來。
三是對網絡安全和內容安全要求的變化,目前廣播電視傳輸的途徑非常多樣化,但是對廣電網絡傳輸安全的要求還沒有全面跟上廣播電視傳輸大發展,對于新出現的廣播電視傳輸途徑,比如IPTV、OTT等,還缺少必要的監管手段,廣電要全面監管廣播電視的傳輸和內容安全?,F在廣播電視的內容非常豐富,如何保證內容安全快捷地送到每個用戶,如何保證內容的知識產權,這些都是擺在廣播電視科技人員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
鄒峰表示,面對這些變化,廣電應該從制播領域、超高清領域、傳輸領域、安全領域以及版權保護等方面開展好工作。
作為科研單位,廣科院的工作重點就是圍繞總局、服務總局,圍繞廣電行業,服務廣電行業,保證廣電基礎科研研究。鄒峰指出,廣科院在2017年提出了“4567”的概念,就是4K、5G、IPv6、700M融合覆蓋,這兩年廣科院一直按照這幾個大方向來開展工作。2019年也不例外,但是工作的重點和具體的項目會有所變化,將會圍繞廣電總局對廣科院的工作安排來開展工作。
廣電總局在2019年的工作重點包括5G、互聯互通、縣級融媒體、智慧廣電等,鄒峰表示,圍繞總局的工作重點,廣科院在2019年的工作重點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把廣播電視的傳輸融入到整個5G的傳輸中。對于廣電來說,應該將廣電的傳輸都融到5G中,而不是電信建一個5G,廣電自己再建一個,這樣不利于廣電的發展,也不利于產業的發展和產業對廣電的支撐。廣科院目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把廣播融入到5G的標準體系里,此外還有5G標準制定方面的工作。
二是4K超高清方面,廣科院正在進行深入研究,力求推出方式、方法,以及具體的儀器設備,來保證編碼安全,在制作播出過程中鑒定節目是真4K還是假4K。
三是互聯互通的研究,助力各省網之間實現互聯互通。
四是推廣廣播數字化。
五是縣級融媒體,今年也是廣科院的工作重點。目前,縣級融媒體相應的一些技術標準和接口標準還比較缺乏,各領域對縣級融媒體提出的目標和要求不盡一致,這時候需要相關科研單位對縣級融媒體的各種傳輸標準、接口的標準,以及今后發展的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針對這些,廣科院立了很多科研項目,也希望能夠把縣級融媒體作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來進行研究。
六是應急廣播,廣電總局已經把應急廣播納入了公共服務領域,2018年廣科院起草了11個關于應急廣播的行業標準,2019年如何推動并使應急廣播持續發展,并且平展結合,是一大研究重點。所謂平展結合就是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用應急廣播把信息播出去,在平時又可以充分利用應急廣播的資源,為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提供支撐。目前廣科院也在某些省做了一些試點,讓應急廣播和省級、市級、縣級的平臺、網絡,以及縣級融媒體互相結合,互相促進,共同推進它們的發展。在這個領域,目前廣科院也在做一些課題,特別是在西部地區,已經在某些省開始全省實施應急廣播。在東部發達省,也在采用一些方法,結合東部的特點來做信息廣播。
七是廣電內容識別和知識產權保護,這是廣科院一個傳統研究領域,實際上國家也比較提倡,這也屬于廣電總局的大安全大監管領域。目前廣科院針對廣播電視內容監管的技術方案會應用到人工智能,特別是深度學習。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會繼續依托DRM聯盟,廣科院拿到了國家密碼辦公室的檢測授權,廣科院將充分利用這些基礎條件,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廣電的版權保護進行深入研究,以適應國際上對版權要求的新形勢。
八是大數據,廣科院成立了大數據新媒體實驗室,進行一些專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