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前端顯示,還是后端傳輸、存儲,4K已經成為了整個顯示行業的標配。遙想高清時代,我們對4K的無限暢想或質疑,最終都被滾滾向前的技術浪潮碾壓成了回憶。在短短幾年時間,從平板電視、相機、傳輸系統,芯片整個4K生態鏈很快就成熟起來。
4K之后呢?5G的商用如今讓8K躍然眼前。
對比4K,8K的優勢首先要從分辨率來講,比4K提升了4倍,在色域、對比度方面當然也會大幅提升。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不是超大尺寸,普通用戶或許永遠都不會體驗到8K相較4K帶來的優勢啊。畢竟人肉眼的對分辨率的識別度是有限的。事實是,僅僅從家用電視的發展來看,中國平均尺寸已經到了50英寸,而且還在逐年提高,有研究機構預測每年尺寸都在以1.7英寸的速度提高,屏幕越來越大,更高分辨率的需求當然是越來越旺盛。
在專業顯示領域,8K當然就更有用武之地了,VR/AR就是最受益的應用之一。興起了數年,VR/AR的市場應用規模一直都是不溫不火,設備分辨率、芯片處理能力、網絡帶寬都是遏制其成熟發展的絆腳石。而8K硬件的成熟和5G網絡的商用,無疑都為VR/AR掃清了障礙,從存儲端和傳輸兩方面解決突破了技術瓶頸,比如播放一部3分鐘的幀速率為60P 8K分辨率的片子,存儲空間約1.44T,每秒的傳輸速率接近12G,如果沒有5G網絡的配合,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安全監控方面,如果是在較小的范圍內進行人臉識別,2K攝像機就能捕捉到很清晰的人像畫面,但在大型活動賽事上,要想從成千上萬的人群中捕捉到一張人臉,并辨識出來,4K分辨率是做不到的,但8K則完全可以。
又比如,在醫療方面,醫生的手術線往往都是0,02-0.06毫米,這種高精度的操作,如果沒有清楚的視野,是很難進行精準手術的,8K分辨率顯示則完全能給醫生帶來精準的視覺顯示。
8K的應用場景實在太多了。指揮控制、虛擬現實和仿真、醫學成像、地圖地理、沉浸式娛樂,這些專業應用對8K更是迫在眉睫。

其實,對于大尺寸高分辨率的顯示,從來都不是真正的問題。一方面,中國成為大尺寸顯示器和電視機面板的主要生產陣地,規模經濟使得4K顯示面板的價格壓低到幾乎無法獲利的地步。面板廠商也不得不建造8K生產線,謀求更多的利潤空間。面板越來越大,屏幕像素越來越高,顯示屏也越來越大,65英寸、75英寸、85英寸早已稱不上大尺寸,甚至98英寸的產品都已經面向市場。而5G的商用也催熟了了硬件的發展。如果是4K的發展還受到網絡速度的制約,那在5G面前,8K可以說是順理成章了。
對于8K,廠商們也早已開始行動。比如索尼、臺達、富士康這些硬件廠商已經超前一步,索尼就推出了98英寸的大尺寸顯示器,臺達也推出了8K投影機并開始布局,富士康也在整個產業鏈上推進8K。在應用上,8K的落地也正在展開。東方明珠與臺達共同打造的8K影像實驗室—東方明珠CINEX-D8K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已經正式啟動。日本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都宣布將采用8K進行直播。廣電領域的商用意味著8K的成熟已經逐步鋪開。
不管是廠商端,還是應用端,8K的產業鏈都在逐漸完善。
標清到高清用了12年,高清到4K用了5年,有行業專家認為,從4K到8K,預計3-5年就可能完全成熟。這一次真的會如此迅速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