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通知,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其中,“三全”指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兩高”指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標志著中國教育信息化時代正式從1.0跨入2.0。

教育信息化2.0,更加注重的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與應用,“怎么用”以及“如何用”好信息技術將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我們看到信息技術的介入,給教育帶來了更多可能性,突破距離障礙,豐富課堂內容,為老師和學生的教學生涯和學習道路增加樂趣。
從地區性來看,邊遠地區和先進發達地區都因為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對于邊遠地區來說,教師資源缺乏,有學生沒有老師,教學課件落后,條件限制只能進行最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學。對于正處于求學求知階段的學生來說,教育的缺失對于他們整個成長階段將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而信息技術的介入,讓邊遠地區學生不再面臨教師資源缺乏的問題,遠程教學,專遞課堂,通過課件錄制播放的方式,讓他們同樣能夠接受平等的教育。對于先進發達地區,教育信息化為他們的課堂帶去了更多的色彩,投影技術,交互智能平板,VR,微課制作,校園電視臺等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動下進入校園,讓課堂告別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學模式,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
從教學方式來看,信息技術的介入,讓課堂不再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雙手放好坐在下面認真聽講,枯燥乏味的上課模式。信息技術讓課堂的互動多了起來,讓老師的授課方式多樣化,讓學生的動手機會也變多了,讓教學傳授的方式從2D平面變成了3D立體,重新定義了學習的方式。VR這兩年雖然風頭沒那么強勁,但是VR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依舊被看好,原因在于VR適合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頭戴顯示器讓學生短暫來一個身臨其境的沉浸式學習之旅,那些平時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親自見到的事物,通過VR手段呈現在了學生的眼前,相比老師費盡口舌通過2D平面授課來得更生動些,對于學生來說,身臨其境的學習也會加深印象。
信息技術不僅讓學生的學習之旅變得更加有趣好玩,也讓老師的教學之路更加多姿多彩。在這方面,做教育很認真的洋銘就一直致力于為校園信息化的發展助力,推出了虛擬課堂,微課教室,移動課堂,校園自媒體,專遞課堂等解決方案和產品,讓學生和老師上課變得不再單調。“洋銘微課教室”就是專門為微課、慕課制作研發的產品,在三至五米的空間內,老師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輕松錄制優秀課程。結合預先制作的PPT,電子互動筆控制PPT播放,還可以選擇貼合課件的背景和虛擬物件,讓老師的微課錄制變得腦洞大開。這樣的微課拍攝不僅永久保存了老師的上課風采,還可以讓看視頻學習的學生更有代入感,就像老師就在眼前上課一樣。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信息技術不單用在教學方式上,還可以讓學校的管理變得更加智能化。大數據,人工智能讓學校更及時掌握校園的整體情況,隨時關注學生在正常上課時間和課間休息的舉動,還可以將數據傳送到家長手里,讓家長也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對學校管理者、老師、學生和設備提供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管理者、老師懂得技術,知道如何使用好技術,才能讓技術發揮出作用,助力提高教學質量。設備提供商只有深入了解校方對信息技術的要求,開發或者搭建符合校方要求和老師簡單易用的設備產品,服務好維護好后續的使用情況,才能持續贏得市場占有份額。
教育信息化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未來,又有哪些技術進入校園為教育發展助力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