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對互聯網快速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深度融合成為了當下融合媒體建設的重要課題。中山廣播電視臺以 “全市一朵云”的理念,以“人才+技術+服務”為目標,基于互聯網思維構建了市級媒體融合生態體系,充分滿足本市域內報業、下屬鎮街業務需求。同時也為媒體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 媒體融合生態 市級融媒體中心
一.前言
融媒體的建設,是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中央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的講話精神、全面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陣地的重要舉措。中山市融媒體中心的建設,采用云的架構,橫向可打通廣播、電視、報社等市級媒體平臺,實現真正的媒體融合、互融互通、資源共享;縱向可打通全市各鎮街融媒體中心,滿足全市主流媒體統一生產平臺需要,使黨和政府的聲音直接進入各類用戶終端,實現新型主流媒體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
二.互聯網思維下的媒體融合發展趨勢
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并非是簡單地做“加法”,也不是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拉郎配”地合在一起,而是要借助創新思維方式、新技術來引領和驅動媒體融合發展。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新技術已經深深融入到媒體行業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正呈現相互融合發展之勢。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行業的從業者及相關研究專家,普遍認為將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與互聯網相互結合,是目前最好的發展方式[1]。
媒體融合是一場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自我革命,既要有時不我待的沖勁,也要有久久為功的韌勁。媒體融合需順應發展趨勢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導向為先,堅持受眾為本。利用互聯網思維對新舊媒體融合過程中的資源配置、組織結構、管理體系等進行合理的調整,使其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相接軌,以實現新舊媒體在內容與技術、人才與市場等多方面共享發展。[2]
三.中山市市級媒體融合生態體系
市級融媒體中心是推進市級、縣級媒體深度融合的標配和龍頭工程[3]。中山媒體融合生態系統,以全新的理念和技術為支撐,實現資源整合,構建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陣地,將中山區域內各類傳統媒體及新媒體接入平臺,形成媒體全面發展的全新生態。融合時代打破了媒介壁壘,互聯網已經深度嵌入廣播電視發展的各個層面,成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引擎,創造了新的媒體發展生態。

1.構建全市政務大數據分析研究平臺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所以二者在融合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4]。通過符合媒體行業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實現數據采集到存儲,數據模型快速建立,數據質量管控,數據深度挖掘與分析,最終完成數據的智能應用這一系列的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
平臺能夠提供全網熱點、中山融媒傳播力、中山輿情監測等功能,掌握一手輿論動態,實時感知全國和中山。為中山市融媒體中心一線采編人員、核心管理人員提供多維度、精準度強的數據支持服務,第一時間掌握互聯網的“大事小情”,提高融媒體中心業務人員的采編效率,進而輔助融媒體中心內容生產及領導決策。

2.構建市級媒體生產平臺
實現中山市域內媒體宣傳一體化,采用租戶方式打通全市24個鎮(街)融媒體中心。生產平臺包含宣傳管控模塊、策劃指揮模塊、新聞協作模塊、采集匯聚模塊、融合生產模塊、融合發布模塊、數據分析模塊、綜合服務模塊等。結合豎屏新聞生產工具實現短視頻內容生產,通過對接中山市最大的政務信息發布公眾號“中山發布”生產平臺、中山手機臺APP接口、報業生產 平臺接口、抖音等接口,讓各發布端之間既各有側重,又相互呼應,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宣傳效應。滿足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媒體新格局。

3.引入人才支撐管理系統
互聯網環境下的媒體運營當中,必須將每一個單獨的個體聚集起來,轉化為能夠創造價值的參與者,激活每個成員的社會資源和行動力量[5]。通過依托信息化系統化對融媒中心人員進行扁平化管理,以數據為根本實現精準管理、量身定崗,提升融媒體中心人員整體管理水平的科學性、精準性、公平性。匯集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人力資源信息化系統建設的經驗,以信息技術實現對企業人力資源信息的高度集成化管理,為融媒體中心管理層進行人力資源調配,提供有力的數據背書。
4.引入績效考核系統
逐步建立“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績效考核體系,以工分制和百分制為主要考核形式,績效考核系統將成為中山市融媒體中心運營管理的核心化系統工具。
5.構建“問政中山”網絡平臺
與市各部委辦局實現數據共享,將政民互動、便民生活等方面信息對接,體現為民辦實事宗旨,踐行“讓信息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的工作理念,形成“網民有訴求、部門有回應、黨群心連心”的良好互動氛圍,滿足“媒體+政務+ 服務”新需求。

中山市廣播電視臺在規劃市級融媒體中心時,按照“全市一盤棋”“全市一朵云”的理念,在媒體融合的基礎上,引入人才支撐子系統、績效考核子系統、政務管理子系統,全方位重塑“策、采、編、發”的融合媒體業務流程,打造中山一體化媒體融合生態系統,實現平臺共享、數據共享、技術共享、用戶共享,有效促進中山廣電行業向“互聯網化”轉型。
四. 中山市融合媒體發展未來展望
1. 努力提升融的增量
隨著融媒體的發展的不斷深入,融媒體的內涵不斷升級,已發展成為媒體融合發展以為的更多外延,包括融媒體+ 政務+服務等等。通過融媒體平臺與政府數字服務的融合,譬如城市大腦系統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等多形式合作,為融媒體的發展注入更多服務政府,為政府的決策提供真實可靠才考數據。
2.AI技術賦能
隨著計算機算力的逐年提升和各行業大數據的積累,人工智能技術進展迅速,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領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市級融媒體平臺將更多的AI技術融入到我們的媒體生產環節,提高媒體稿件勞動生產率。另外通過與政府政數局等相關部門的對接,利用AI的智能服務,為廣大的市民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務,如知識庫、政策法規等,讓大家做到一機在手,天下盡在其中的貼心服務。
五.結束語
在互聯網極速發展的今天,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集合獲得了很多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市級媒體機構為了在媒體深度融合的進程中獲得發展,應當打破傳統思維模式,不斷探索、開辟新路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積極探索新時代媒體發展新模式,為市級媒體融合發展道路做貢獻。B&P
參考文獻
[1]胡亞昆. 淺析互聯網思維下的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J].環球首映, 2019, 000(004):P.143-144.
[2]李雁.探討互聯網+背景下新舊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趨勢[J].傳播力研究,2019,000(021):P.85-85.
[3]陳思俠.堅守初心 順勢而為 融媒崛起 信息公共服務是媒體融合“下半場”的核心——“十四五”開局年媒體融合發展管窺[J].城市黨報研究,2020(05)39-41.
[4]杜麗丹.打破傳統 融合發展——基于互聯網思維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探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1(08)9-10.
[5]杜洋. 互聯網思維下的媒體融合探究——以中國主流媒體為例[A]. 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新疆廣播電視局.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201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學術論文篇)[C].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新疆廣播電視局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20185.
[6]馬曉寧.淺談媒體融合環境下市級電視媒體的發展對策[J].中國廣播影視,2019(2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