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除了睡覺,我們幾乎每天都與它形影不離,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它就像我們身邊的哆啦A夢機器貓一樣,幾乎無所不能。大到衣食住行,小到吃喝拉撒,手機都能幫助到我們;不僅如此,它還能給我們帶來歡樂,聽音樂、看視頻、玩游戲、與朋友聊天,都可以實現;工作上也是好幫手,開會、溝通、協作、打卡、報銷,樣樣得手。
不管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功能,如今手機都能實現。你說這樣的寶物誰不愛?
但是你知道嗎?如今你愛不釋手的手機最初卻是一個近1公斤重的大家伙;手機的關鍵技術居然是一個好萊塢女明星發明的;第一部觸摸屏手機并不是你所認為的iPhone……
如果你對這些感興趣,就請隨我一起走入《你所不知道的手機那些事》吧!
世界上第一部手機是誰發明的?
你知道誰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手機的人嗎?全球第一部商用手機又是誰發明的?這部手機與現在的手機有什么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
1973年4月3日,在只有固定電話的年代,在紐約的大街上,人們詫異的看著一個人,他正在用一部沒有電話線的電話與人通話,這是在演戲嗎?當然不是了,這是一部可以真實通話的無線電話,確切的說,這是世界上的第一部手機。打電話的人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手機的人,同時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手機的發明者,他被人稱為手機之父,名字叫馬丁·庫帕(Martin Cooper)。

馬丁·庫帕1928年出生于美國芝加哥,1950年獲得伊利諾伊州科技學院的碩士學位,畢業后參加了美國海軍。29歲退役,之后進入摩托羅拉公司個人通訊事業部門工作,這一干就是15年。1973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發明了蜂窩通信(cellular communications)技術。所謂蜂窩通信,就是采用蜂窩無線組網方式,在終端和網絡設備之間通過無線通道連接起來,進而實現用戶在活動中可相互通信。
蜂窩通信技術發明后,AT&T計劃開發移動電話,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也在考慮是否允許AT&T在美國市場建立移動網絡,并提供無線服務。摩托羅拉也想要搶占這個大好商機,于是緊急成立手機項目組,公司要求在六個星期內制作出手機模型,當時45歲的馬丁·庫帕被任命為摩托羅拉手機項目組的負責人。

時間緊迫,這給馬丁·庫帕及其團隊帶來了很大壓力。盡管團隊很努力,但項目初期并沒有理出頭緒。直到有一天,當馬丁·庫帕在觀看電視劇《星際迷航》時,發現劇中考克船長使用一部無線電話時,立刻意識到,這就是他們想要發明的東西。
以此為原型,馬丁·庫帕及其團隊經過日夜奮戰努力,終于在1973年4月3日這一天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商用手機,于是就出現了開頭跑到街上打電話的一幕。
你知道庫帕當時的電話是打給誰嗎?
他打給了長期以來的競爭對手——AT&T貝爾實驗室的一名科學家尤爾·恩格爾。

庫珀興奮地用幾乎顫抖的聲音說道:“尤爾,我正在用一個真正的移動電話和你通話,一個真正的手提電話!”手機那頭沉默了。
當時的這部手機又笨又重,像磚頭一樣,重量將近一公斤,僅有撥打和接聽電話兩種功能,內部電路板數量達30個,通話時間只有35分鐘,而充電時間卻需要10個小時。與現在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的手機相比,那真是差距太遠了。但它誕生的意義非凡,由此拉開了手機時代的序幕。
世界首款手機是何品牌?何時面市價格多少?
摩托羅拉,對于整個手機發展史而言,有著無出其右的地位。
摩托羅拉是世界上最早研發無線電通信技術的廠商。二戰期間,摩托羅拉研發的便攜式無線電收發機和手提式對講機為美國軍方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摩托羅拉奠定了穩定耐用、通信性能優越的品牌特性。

1973年4月3日,被稱為手機之父、就職于摩托羅拉的馬丁·庫帕打通了歷史上第一個移動電話,他所用的手機也被稱為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手機,不過這部手機當時還是實驗室模型產品,距離真正投入市場還有10年時間。
從1973年到1983年,庫珀帶領著他的團隊對這第一部手機模型進行了多次技術革新,耗資達1億美元。

為什么會花這么多錢呢?其實技術革新花不了多少錢,錢主要用到了鋪設手機信號基站上。當時可沒有類似于中國移動、中國網通這樣的移動網絡運營商。你想要讓你的手機能夠接打電話,就必須自己建基站。這從無到有建基站,可是又花錢又花時間。
經過漫長的等待,1983年,摩托羅拉DynaTAC 8000X——這世界上第一部商用手機終于發布了,當年9月21日獲得了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批準,1984年在美國發售,零售價為3,995美元。

這款手機的推出對于摩托羅拉意義重大,它不僅讓摩托羅拉占住了“ 手機發明者 ”的名號,還掌控了第一代通訊協議(也就是1G)的話語權,但凡有運營商想用 1G 的技術,就得給摩托羅拉交專利費。此后十多年,是摩托羅拉王者榮耀的時代,在美國每賣出 10 部手機,就有 6 部是摩托羅拉,移動電話及相關服務曾一度占到摩托羅拉整體營收的三分之二。

但也因此摩托羅拉驕傲了,開始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對外后知后覺,對內開始內耗。在80年代中后期,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競爭已經逐漸顯出端倪;進入90年代,高通、NEC 等公司開發了成熟的數字信號方案,模擬信號在逐漸被淘汰,而摩托羅拉對此渾然不覺,依然抓著模擬信號不放。
此時,一家名為諾基亞的芬蘭公司開始崛起,逐漸取代了摩托羅拉的領先地位,1997年正式替代摩托羅拉占據王者地位。
進入 21 世紀,手機Razr(刀鋒)的成功一度讓摩托羅拉看到翻盤的希望,但過于執著于Razr又讓他們錯失了智能手機的風口。

摩托羅拉Razr(刀鋒)手機
面對手機業務的飛流直下,摩托羅拉決定分家。2011年,手機業務被獨立拆分出來成立摩托羅拉移動公司,面向企業提供通訊技術解決方案的部門成立摩托羅拉系統公司。2011年8月,摩托羅拉移動被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2014年,被谷歌以29億美元折價賣給聯想。今天,摩托羅拉移動依然還在,但市場上久已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了。
如今,距離第一部商用手機發布已經39年了,摩托羅拉早已失去了往日光輝,但DynaTAC 8000X依然被一些人喜愛著。雖然已經不能使用了,但它具有收藏價值,目前市場價值在5萬人民幣左右,所以如果你有這款手機,千萬要保存好,不要當破爛扔了。
世界上首款觸摸屏手機是iPhone嗎?
很多人都以為是蘋果公司發明了世界上首款觸摸屏手機,其實并不是,蘋果公司只是開啟了觸摸屏智能手機時代。

那么不是蘋果公司,是誰呢?是諾基亞、摩托羅拉還是愛立信?
答案是:都不是。你可能想不到,這世界上第一部觸摸屏智能手機的發明者居然是IBM。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手機配物理鍵盤是標配。如果沒有鍵盤,當時的人們都不知道該怎么打電話。但是在1993年,IBM和 Bell South(南方貝爾)合作開發了一款名為Simon的手機。

IBM Simon體積為 20×6.4×3.8 cm,重 510 克,如今看來十分笨拙。就外觀而言,全黑的外觀加上龐大的身軀,和當年風靡一時的“大哥大”造型很相似。但不同的是這款手機沒有物理鍵盤,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在當時看來面積非常大的壓力傳感觸控屏,同時配有一支手寫筆,日常操作通過觸控屏幕就可以進行,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超前的做法。

除了能夠撥打接聽電話,Simon還配有地址簿、日歷、計算器、備忘錄、文件管理器、記事本、畫板,此外還能發送接收電子郵件,甚至可以收發傳真。這些內置的“應用程序”為我們現代智能手機產品鋪平了道路,如今已廣泛存在于各智能手機系統內,因此Simon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款觸摸屏智能手機。
令人意外的是,Simon還可以當固定電話使用,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在90年代中期,手機信號質量仍然參差不齊且價格昂貴。因此IBM設計了Simon可以使用一條電纜與標準電話插孔連接,以此讓用戶可以通過固定電話系統撥打電話。

這款手機當時的發售價格達到了1100 美元,不便宜。但是如果與運營商南方貝爾公司簽訂兩年的使用合同,就可以900美元購買,后來又降到了 600 美元。在六個月的時間內,IBM Simon售出了約5萬部。
5萬部!在當時來說業績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此后IBM卻中止了手機業務,這是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在于IBM的發展戰略改變了。90年代初期,一直躺著賺錢的IBM落后了,個人電腦的迅速發展侵占了IBM擅長的大型計算機市場,導致IBM 1991年到1993年連續三年虧損,達到150億美元。1993年更是一年虧損了81億美元,這是一個空前的數字,IBM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

郭士納
這個時候郭士納臨危受命成為新的CEO,他對IBM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新規劃了IBM的發展戰略,將IBM的業務、產品、架構精簡瘦身,把IBM從一個大而全的計算機公司轉變為一家以服務和軟件為核心的服務型公司,果斷放棄個人用戶市場,專注服務企業用戶。面向個人用戶的智能手機業務自然就被中止了。在郭士納的帶領下,IBM第二年就重新實現了盈利。
堂堂CDMA之母、WIFI之母,竟是好萊塢女星!
堂堂的“WIFI之母、CDMA之母”,居然是同一個人,而且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好萊塢女明星,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這不是開玩笑,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

這個人名叫海蒂.拉瑪,1914年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從小生活富裕,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同于很多少女,海蒂.拉瑪在學校選擇了通信專業,這為她今后的發明奠定了基礎。16歲時,她忽然對表演產生了濃厚興趣,前往德國學習,由于顏值超高,17歲便被劇組看中,拍攝了第一部影視作品《街上的錢》,18歲拍攝《神魂顛倒》一脫成名,成為世界影壇首位"全裸出鏡女星”。

海蒂.拉瑪與第一任丈夫曼德爾
這部電影給她引來了大批追求者,20歲時奧地利軍火商曼德爾成為她的第一任丈夫,由此她接觸到了軍事無線通訊技術。離開曼德爾后,海蒂.拉瑪去了巴黎,在此認識了好萊塢米高梅公司老板路易斯·梅耶,在梅耶的引薦下她進入好萊塢發展。2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海蒂·拉瑪的故鄉也被戰爭波及。看著同胞被屠害,出于對納粹德國的憎恨,她決定利用自己在通信方面的專業素養為同盟國出力。
1939年,海蒂·拉瑪結識了音樂家喬治·安太爾,這是一位癡迷于人體內分泌研究的音樂家。海蒂·拉瑪本來只是請教他豐胸的方法,誰知道說著說著,話題卻由豐胸轉到了軍事通信。

海蒂·拉瑪與音樂家喬治·安太爾
海蒂說,她想要研究一種改變信號頻率的方法,這樣敵方就不容易捕捉到信號,從而減少敵人的干擾,增大魚雷的命中率。
安太爾提出可以利用自動鋼琴的演奏技法來實現“跳頻”。帶著這個奇思妙想,兩人開始了研究。1941年他們發明了“無線跳頻技術”,并在1942年獲得專利。

然而,這項專利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被軍方采用。軍方無法相信連軍方自己都無法攻破的研究,一個女演員和一個音樂家會研究成功。而且海蒂與軍火商曼德爾的婚姻經歷也讓他們懷疑這是敵方派來搗亂的。
但是金子總會發光。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美國利用海蒂·拉瑪的“無線跳頻技術”,開發出了具體的無線跳頻裝置系統。20世紀六十年代,在著名的“古巴導彈危機中”,美軍就是使用這項技術實現了保密通訊,在后來的越南戰爭中也使用了這項技術。
1985年,美國高通公司以“無線跳頻技術”為基礎,開發出了席卷全球的CDMA無線數字通信系統。現如今我們比較熟悉的WIFI、藍牙、4G、5G等技術也都建立在“無線跳頻技術”基礎上,因此海蒂·拉瑪被稱作CDMA之母、WIFI之母。

但直到1997年,當通信技術開始走入大眾生活時,海蒂·拉瑪才真正因為這項技術為世人所知,這一年她被授予電子前沿基金會先鋒獎,這意味著美國科技界正式承認了她的貢獻。此后,各種榮譽紛至沓來,甚至在她去世十多年后的2014年,還入選了“美國發明家名人堂”,與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發明電話的貝爾齊名。
2005年,全球電信和通訊技術行業著名工程師、分析師戴夫·莫克在其傳記《高通方程式 》一書中,如此評價海蒂·拉瑪:“只要你使用過移動電話,你就有必要了解并感謝她。要知道,這位時尚女明星為全球無線通訊技術所做出的貢獻至今無人能及。”
世界首款拍照手機是何品牌?哪年發布?
拍照,對于現在的手機來說早已經是標配了,但在20多年前,你說要買一款帶拍照功能的手機,賣手機的人肯定認為你腦袋進水了,手機是用來打電話的,拍照用照相機呀。那么手機到底是什么時候加入拍照功能的?第一款拍照手機又是哪個品牌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2000年6月,三星在韓國發布了一款型號為SCH-V200的手機,這款手機配置了一個35萬像素的攝像頭,可以存儲20張照片。這是全球第一款配備攝像頭的手機,不過它更像是把相機和手機兩個獨立的個體拼湊在一起,要瀏覽相片必須通過電腦,因此并不算真正的拍照手機。

三星SCH-V200
世界公認的第一部拍照手機是同年11月夏普在日本發布的J-SH04,這部手機配備了11萬像素攝像頭,拍出的照片只有355*288分辨率,可以通過彩信的方式向通訊錄好友發送。今天來看,這種分辨率的照片,也就玩玩而已,沒什么實用價值,但在當時,卻是一種巨大的突破。

夏普J-SH04
直到2007年,諾基亞推出了500萬像素的N95,拍出的照片才像個樣子。

諾基亞N95
之后手機像素不斷提升,各種品牌手機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如今已經達到了1億像素,照片質量與普通相機已經不相上下了,這直接造成了相機市場的衰落。
世界首款音樂手機是何品牌?哪年發布?
手機能夠聽音樂,這不很正常嘛?但在20年前,可不是這樣,那時候聽音樂得用CD、得用隨聲聽,手機也就是打打電話而已。那么手機是什么時候加入音樂功能呢?第一款音樂手機又是哪個品牌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款MP3播放器是什么時候推出的嗎?是在1998年,韓國一家公司推出的,型號為F-10。F-10的推出引發了人們對于MP3音樂的追求。兩年后的2000年,三星發布了SGH-M188手機。

三星SGH-M188
這款手機最大的賣點就是把MP3融入了手機,開創了手機MP3功能的先河。它內置了32MB的存儲空間以及MP3播放器,能夠播放歌曲,能夠作為U盤,還能夠從電腦下載歌曲到手機上,可以說是世界首款音樂手機。但這款手機不支持插卡功能,沒法擴容,而且當時的播放器也不那么好用,因此這款手機并沒有普及開。
對于三星音樂手機的不足,西門子敏銳的觀察到了,不久后它就推出了一款支持存儲卡拓展MP3音樂手機——西門子PLC6688。

西門子PLC6688
這款手機機身內置32MB內存,并支持最大1GB的MMC存儲卡擴展,升級版本支持高達2GB。這在當時幾乎是超乎想象的配置,要知道那時候人們最常使用的移動存儲設備還是僅有1.44MB的3.5英寸軟盤呢。西門子PLC6688的推出,將音樂手機的名聲一炮打響,由此打開了音樂手機的普及之路。
需要提出的是,這兩款手機的MP3音樂都無法通過手機自帶的揚聲器播放,需要外接耳機或音箱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