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該項目是根據上海教育電視臺的技術現狀而實施的,充分利用了臺內非編網絡已有功能,節約化地搭建高安全、信息化的文件化送播系統,將制作、審片、送播、存檔各業務環節互聯互通,構成網絡信息化生產管理通道,融入自動技審功能,提升了工作質量和效率,發揮了技術升級賦能業務生產的作用。
【關鍵詞】 文件化編審播存 三審 網絡邊界安全
引言
國家廣電總局2007年下發了《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用于指導各臺的數字化網絡化建設。2013年我臺已完成高清非編制作網的升級改造,全臺節目制作業務以非編制作網為主體,媒資、播出均為獨立的子系統進行運營,節目承載的物理介質以磁帶(或專業藍光盤),承擔著節目拍攝、剪輯、審片、播出、存檔全過程的重要角色。2020年完成媒資庫改造,2021年非編網升級改造,因此籍此以文件化的形式來替換原有的節目帶(盤)流通方式,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和運營費用的降低。自2015年起,我臺《節目預告》制作送播中已采用文件化送播方式,基于多年的體驗,建設一個全臺范圍的文件化編審播存流程平臺和管理機制,無疑對我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十分有益的。
一.節目送播現狀
上海教育電視臺為單一頻道,平均每天自制節目近4小時的播出量。電視技術從標清到高清技術升級,節目承載的載體雖有變化,但依然是采用物理介質,由磁帶轉為光盤或存儲卡,流通環節依靠人員面對面交接,交接方式雖直接,但運行效率低下。
節目生產已采用數字化、文件化、網絡化,將文件化制作、審片、播出、存檔等流通審核環節進行網絡信息化管理,可避免多次上下載、編解碼的時間損耗和質量下降,減少人員等待、溝通上的誤會。通過后臺自動化的技術手段,又增加工作深度,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上下載設備和耗材的投入。
每天《節目預告》有近二十條之多,都是二、三分鐘長度,若用藍光盤來播出,上下載的工作量十分繁瑣。采取文件化送播的方式,無疑極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但《節目預告》是局限于一個部門范圍內的制作和審片管理,溝通順暢,實施數年未發生安全事故。但若對整個節目生產全面推廣,涉及編導制作、制片人審片、總編室終審、播出部復核,以及媒資庫存檔等,可能會遇到很大的阻力。經試運行體驗后,我們匯總所有意見,排除因界面不熟悉的問題后,梳理匯總出二三個問題,著重予以解決。
二.文件化編審播存流程的方案設計
1.全臺編播審存一體化推進的思考點
首先對送播文件的格式要求進行統一:高清1080 50i,視頻編碼MPEG-2,幀結構IBP,取樣空間4:2:2,碼率50M;音頻編碼PCM編碼,采用雙聲道,采樣率48KHz,量化比特16bit;雙聲道為立體聲或兩個電平相同、內容相同的聲道。
其次,盡量做到技術架構的簡化和流程管理上的可控,確保安全可靠為第一原則。因此,我們采取以節目播出版的生產驅動來構成文件化編播審存的閉環生產鏈。
我們梳理了編審播存整個流程中,各環節必須知曉的信息數據(節目ID、時長、播出日期、生產日期、編導、精剪師、審片人等),從非編流程上規范各環節人員的上機登錄行為,在前端操作時由操作人員完成使用者的信息登記。第二,從播出版制作完成后的三審制執行過程中,所有審片意見需留痕不能更改,并能導出匯總成審片報告;第三,送播出與送媒資庫存檔同步自動化完成。三審通過后送播出,同時后臺發起合成無字版和播出版送媒資庫;第四,充分利用現有非編軟件功能,減少定制服務,降低技改造價。
2.文件化編審播存的流程構成
文件化送播從取播出版節目代碼開始,完成播出版節目的制作,進入三審審片環節。三審通過后,將制作域完成的備播節目以文件化方式通過網絡,遷移至播出域的二級存儲。播出系統,通過與播出節目單對照是否符合,通過后取該節目文件進入備播階段進行人工復審,完成人工復審后經MD5校驗,遷移至播出服務器,進入節目待播狀態(圖1)。媒資庫的節目若需再播,則按照重播重審的原則,發送至非編制作系統,重新走文件化編審播存流程。由此,從節目制作需求端開始,至播出和媒資存檔,完成整個節目的生產閉環。

圖1 文件化編審播存業務流程圖
3.文件化送播的優勢
(1)審片流程的展示(圖2)。用節目文件化、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取代傳統方式后,實現了審片各狀態即刻展示,也可用手機端訪問BS網頁,即刻知曉播出版節目流轉狀態。
(2)審片意見匯總成審片報告。審片界面完全遵循原有的節目三審制,各審核意見均留痕并鎖定,便于再上一級審核時對照審片意見著重檢查是否完成修改,并且各審核意見可導出匯總形成審片報告。
(3)自動化技審。文件化送播時技術后臺對播出時間線進行打包合成播出文件,合成過程中融合了技術審核,可對彩條、黑場、靜音、視音頻指標超標,做出技審警示。
(4)自動入媒資庫。播出機房工作職責在于播出安全,聚焦于節目的播出和重播,不對播出版節目做處理和推送。因此三審通過后,審片客戶端向合成后臺同時發起送播出和送媒資庫的請求,并發起無字播出版后臺合成后進媒資庫,由媒資庫管理人員審核。
(5)降低物理介質和設備的消耗。極大降低了播出版藍光盤的下載量,也減少了專業藍光播出機用于審片的需求量。后臺文件自動打包合成,減少了原來依靠非編終端來合成藍光下載文件的不穩定,減少了上下載藍光錄像機的配備量。為臺內可減少年均40余萬元的支出。

圖2 文件化送播狀態展示
4.編審播存文件化送播過程中的疑難點分析和措施
(1)播出節目文件的ID唯一性。
要確保審片文件即為播出串聯單上的節目,需要對審片文件進行身份認定。從播出版文件制作開始,按非編軟件賬號流程進行登錄,登錄者即編導人員的信息錄入系統,調用播出串聯單節目ID建播出版節目文稿(同時間線),由此播出版節目文件ID與播出串聯單信息相捆綁,精編技術登錄賬戶后完成播出版時間線制作,后續審片流程中審片人員陸續登錄,審片人員信息自動錄入,整個編審人員信息和審片意見匯聚完整。對于未確定播出時間的節目,也可在節目編單系統中先賦予節目ID,先完成制作審片后,發送至播出備播庫中,待排入播出串聯單后,調用至播出庫中,由此降低節假日期間節目爆發量的審片和送播任務的等候。
(2)審片界面和功能優化。
非編制作網已兼具審片功能模塊,但只是作為新聞條目審片之用,與臺三審制的要求存在距離。一是增加審片功能,加入審片意見(遞交后鎖定不能更改)和節目開刀點信息(時碼和信息描述),審片意見可導出匯總成審片報告(供評審用)。二是對審片界面優化,按照臨近播出時間的近遠進行排列,將各送審節目的狀態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來。
(3)退回修改重復審片機制的優化。
三審制執行過程中,存在著針對一二審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反復修改,多次打包合成,后臺合成服務器增加工作量,而且因對原節目重新合成,審片需從頭至尾完成再看一遍,工作量增加很多。
為提高工作效率。一.采取一二三審完成后,統一將意見返送至非編制作端,完整修改后,再合成送一二三審;二.如果是局部段落的視音頻修改,可單獨修改該段視音頻,然后覆蓋在原合成的視音頻文件上,重新打包合成送審,審片端可著重對修改片段和前后連貫的審看,對未修改段落可快速審看,提高整體審片效率。
對于時效性節目播出的應急處理。
按照安全播出的要求,時效性節目應至少提前4倍時長通過網絡送至播出系統(最低不少于2小時),同時將該節目播出藍光盤送至播出機房作為備份送播。對于應急狀況,時效性強的,直接以藍光盤交播出機房播出。
三.文件化送播系統的安全策略
文件化編審播流程是從在非編網上建播出版節目時間線開始的,按業務進程發起與媒資庫、播出網業務子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是否引發對各子系統的訪問而產生安全隱患需著重考慮。
按照業務安全等級劃分,播出域為最高等級。防火墻配置在制作域與播出域之間(圖3),相互間只進行白名單文件的遞交(播出格式文件,以及播出文件的XML信息)。各業務子系統之間是相對獨立的,不主動向非編制作網發起通訊請求。通過交換機的配置實現各業務子系統的邊界劃分(VLAN劃分),實現對各業務系統的訪問控制。
在網絡傳輸設計方面,從數據安全和便捷性等多角度綜合考慮,采用了非編系統和播出系統專用線纜直連的方式,傳輸過程中無跨系統、跨設備傳輸的情況,大大降低了網絡傳輸過程中,數據被監聽或者被篡改的可能性。
在網絡邊界安全防護的設計方面,所有文件化送播節目在通過播出安全邊界的過程中,均由防火墻和網閘進行數據掃描,辨別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文件感染或者網絡攻擊行為。此外,所有通過防火墻和網閘的文件化送播流量,也會復制一份鏡像給到入侵檢測系統,由入侵檢測系統對源目端口、流量信息進行監測和分析,進一步加強了網絡防護能力。

圖3 文件化送播網絡的安全拓撲圖
在數據安全和完整性保障方面,所有文件化送播節目在觸發送審操作前,在后臺合成文件時均會與播出串聯單中對應的節目時長進行校驗,一旦時長不一致則無法觸發送審操作。在節目順利發送到播出后,由播出的二級存儲向一級存儲遷移的過程中,均會由播控系統進行文件的MD5校驗,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文件化送播試運行階段,播出技審人員以一比一播放速度完整審看播出節目文件,防止編解碼的錯誤發生。
四.文件化送播效益分析
1.工作效率的提高。原來靠電話或面對面溝通,靠人力送片。現在各生產環節狀態通過網絡傳輸,網址可查詢節目流轉狀態,甚至審片人員出差在外,依然可審看節目,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各生產環節的狀況一目了然,對相關環節的評審意見,一線人員可直接知曉,扁平化管理,減少扯皮推諉。
3.節目信息的完善。媒資庫一直苦于缺失播出版節目的完整文稿信息,此次建播出版節目線的同時,該節目的文稿信息就建立了。編導只需按文稿信息格式,將撰稿復制進文稿中,時間線上的唱詞也可導出進文稿,編導只要在非編平臺中就能完成。避免了以前跨多個平臺的繁瑣。媒資庫獲得該播出版節目的文稿信息后,方便完善該節目的編目工作。
4.送播策略的制定。確保播出安全,提升送播效率。根據節目類型的不同來制定相應的送播策略。非日播檔節目,如電視劇,可以在晚上送播。對于時效性強的節目,可采取應急機制,以藍光盤送播出。
五.結束語
該項目的實施,是基于非編系統原有功能基礎上的升級優化,投入少,作用顯著,是一次節約型技術升級的實踐探索,對于我們今后的技術改造工作有著實際借鑒作用。
文件化送播的實施,是我臺涉及范圍最大的信息化管理的實踐探索,涉及到諸多部門,對于我臺進一步融媒生產的信息化規范管理,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借鑒。讓信息多跑路,讓人員少跑腿,對傳統電視媒體員工來說,真正體驗到信息化管理帶來的諸多便利。
【參考】
文件化制播下電視節目送播方式的重構和實踐 (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 方鐘鳴、馬軍 廣播與電視技術 2021 vol48)
廣州市廣播電視臺電視中心文件化送播流程設計及實踐 (廣東省廣州市廣播電視臺 騰建新 現代電視技術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