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四座建筑體量巨大、造型優美獨特的大型設施,成為市民排隊登門拍照、參觀的網紅打卡地。而這些看上去像客家圍屋、宇宙飛船、大型商場的設施,卻恰恰是很長一段時間內讓人聞聲色變、“人人避之而不及”的垃圾焚燒廠。過去二十多年里,深圳市國企深圳能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能環保”)用“建一座工廠,還一個公園”的環保理念,以超歐盟標準讓垃圾焚燒廠變身為能源生態園,不僅在國內超大城市中率先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解決了“垃圾圍城”危機,還打破了人們對垃圾焚燒廠的固有印象,變“鄰避設施”為“鄰近設施”。
記者近日走進了深能環保打造的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科普教育+休閑娛樂+工業旅游”四位一體的能源生態園。

圖為深圳龍崗能源生態園。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建一座工廠 還一個公園
成立于1997年的深能環保,其使命就是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當時國內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經過三年的調研、考察,深能環保選定了爐排焚燒爐技術路線作為引進技術,踏上了垃圾焚燒領域的征程。
從最早在2001年建設南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和鹽田垃圾焚燒發電廠開始,深能環保就按照歐盟排放標準進行項目設計。2015年,深能環保提出“建一座工廠,還一個公園”建設理念,并在2016年鹽田垃圾焚燒發電廠去工業化和提標改造工程中,成功打造“產、學、研、宣、游”五位一體的現代化能源生態園。“垃圾焚燒操作室邊上居然有咖啡廳”,參觀的市民紛紛因這兩個對比強烈的場景共處一室而感嘆。自此,垃圾焚燒發電廠有了新名字——能源生態園。
伴隨著寶安能源生態園、南山能源生態園二期、龍崗能源生態園陸續投入使用,深圳在2019年成為首個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的超大型城市。目前,深能環保在深圳已投入使用的四個能源生態園每日處理近2萬噸生活垃圾。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垃圾處理量持續增加,深能環保目前在新建龍華能源生態園和光明能源生態園。
“我們現在把能源生態園打造成工業旅游項目,每個能源生態園都不一樣,結合當地資源特點設置特色主題。”深能環保黨委副書記楊瑞告訴記者,南山能源生態園打造了循環再生藝術展覽館,寶安能源生態園打造了垃圾處理歷史科普館,龍崗能源生態園打造了蓮影之境數字藝術館。這些特色展覽館,如今已成為市民網紅打卡點。“高峰期,一個能源生態園一天里要接待8組參觀團。”
截至2024年8月1日,深能環保在深圳的四個能源生態園已累計接待社會各界參觀20萬人次。
強技術嚴標準 破解“鄰避效應”
實際上,深圳在發展垃圾焚燒發電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過“鄰避問題”,龍崗能源生態園從批復到建成,歷經18年,期間七易其址。從“人人避之”到排隊參觀,背后是強技術支撐起來的嚴標準。
在發展垃圾焚燒的過程中,深圳從一開始就參照歐盟標準對煙氣排放進行嚴把控。從最早引進歐洲的三段式煙氣處理工藝建設南山垃圾焚燒發電廠開始,深能環保逐步升級到四段式、六段式、七段式煙氣處理工藝,推動焚燒煙氣排放的深圳標準優于歐洲標準,比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排放濃度24小時均值,深圳標準為每標準立方米80毫克和30毫克,而歐盟標準為每標準立方米200毫克和50毫克。
“我國的垃圾含水量比國外的高導致燃燒熱值低,照搬國外經驗燒不好,是當時垃圾焚燒廠普遍面臨的一大技術難題。”深能環保技術及信息化部經理鄒金生說,“每條焚燒線每停爐檢修一次要耗費數十萬元成本,只有結合實際不斷地改進技術才能實現設備穩定且高標準的長周期運行,降低停爐檢修次數。”
為了解決進口設備“水土不服”且價格高昂的問題,探索出符合我國垃圾特點的焚燒技術體系,深能環保在引進技術的同時,也對引進技術進行了全面國產化,并將同期開工和建成的兩個項目設置成對照組進行技術比對:南山垃圾焚燒發電廠直接采用國外引進技術建設,鹽田垃圾焚燒發電廠采用消化吸收國外引進技術后形成的國產化技術建設。
“針對垃圾熱值低這一特點,我們通過生產運行不斷摸索,增加了垃圾的存儲時間、改進了焚燒爐爐膛設計,便于著火和烘干;應用冷焊技術解決了垃圾成分復雜導致受熱面腐蝕的問題;采用低溫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脫除煙氣中的氮氧化物,研發飛灰無害化技術使煙氣中的金屬去除率達到99%以上……”談到技術改進,鄒金生滔滔不絕。
近年來,深能環保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了煙氣大數據預控系統,實現對環保排放的智能預測和控制。與傳統的垃圾焚燒發電方法相比,煙氣污染控制的穩定度提升33%,能夠更好地適應復雜、非線性的垃圾焚燒系統,持續推動垃圾焚燒煙氣超潔凈排放。
開枝散葉 傳播中國綠色發展理念
伴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2016年起,深能環保項目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遼寧大連,湖北武漢、青海西寧、廣西桂林、河北任丘、安徽泗縣、山東單縣……都有深能環保的能源生態園項目。今年,深能環保還成功打入了國際市場。
目前,深能環保項目遍及全國40多個城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共計79000噸。除了54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外,還有餐廚(廚余)處理、污泥處理、建筑垃圾處理、農林生物質發電、環衛一體化、廢水處理、危廢(醫廢)處理、填埋場治理等項目,不斷拓展上下游全產業鏈布局。
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能環保打造的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科普教育+休閑娛樂+工業旅游”四位一體的能源生態園這一“創新生活垃圾分類與處理設施建設模式”,列為47條深圳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之一向全國推廣。
如今,持續創新的深圳垃圾焚燒產業,不僅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開花結果,還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將中國的環保理念和環保技術傳播到海外。
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市政府為解決城市環境問題,計劃建設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2024年1月,哈薩克斯坦政府考察小組對深能環保龍崗能源生態園進行了非預先通知的現場考察。考察組回國后,將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名稱更改為“阿斯塔納能源生態園項目”,深能環保母公司深圳能源被選定為設計運營投資方。
2024年7月,在阿斯塔納舉行的中哈企業家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深圳能源與阿斯塔納市政府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能源生態園項目開發達成共識。
深圳能源副總裁、深能環保董事長李倬舸說,將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堅持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水平運營的“三高”質量理念,向世界推廣深圳建設“無廢城市”經驗和“建一座工廠,還一個公園”模式,推動合作框架協議內容落地,打造該司在中亞的首個地標性現代化綜合生態園。